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美苏争锋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美苏争锋

历史学科学案教案考点总结课时训练考前必备名师指导美苏争锋【课堂导入】1945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一个十分友好的场合送给美国大使哈里曼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座雕刻得异常精美的美国国徽,也就是一只木雕老鹰。

哈里曼珍爱地将它挂在自己的书房里。

七年后美国情报人员偶然发现它是一只窃听器,恼怒之余,美国将计就计,利用这只窃听器向苏联输送大量假情报,直到八年后的1960年才公开此事。

你偷听我七年,我欺骗你八年,这场长达15年的谍报战反映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什么特点?美苏针锋相对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对世界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整体感知本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美苏争霸的背景、表现、影响。

图示: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__雅尔塔__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国家利益__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__领导世界__”。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点拨提示: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2.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的根本对立。

2.形成过程(1)美国的冷战政策:①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了“__铁幕__”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②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提出美国要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党的扩张,即“__杜鲁门主义__”。

点拨提示:“冷战”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作为开始的标志,但首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③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针对欧洲国家出现的经济困难,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__马歇尔__计划。

思维拓展: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有怎样的关系?“杜鲁门主义”公开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④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组成军事政治集团——__北大西洋公约__组织。

(2)苏联的反击措施:①政治上: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__情报局__”。

②经济上:1949年成立__经济互助委员会__,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③军事上: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__华沙条约__组织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全面冷战(1)德国分裂:①背景: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冷战逐渐加剧。

②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__民主__共和国。

(2)朝鲜分裂:①背景: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形成了两个占领区。

②分裂:1949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__大韩民国_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3)古巴导弹危机:①原因:__1962__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

②结果:经过美苏两国的谈判,__苏联__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

2.局部“热战”(1)朝鲜战争:①原因:1950年,美国干预朝鲜内战,中国进行了__抗美援朝__战争。

②结果:__1953__年,战争双方签订停战协定。

③影响:是二战后的第一次大规模__局部战争__。

巧学巧记:两极格局的形成(2)越南战争:①原因:1961年,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__特种战争__”。

②结果:美国失败。

③影响: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点拨提示:“冷战”和“热战”“冷战”不等于无战争:“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

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热战”不是“冷战”的结束,而是“冷战”的扩大。

因为“热战”是在“冷战”的大环境中采取的军事行动,目的仍是遏制社会主义,所以它实际上是“冷战”的扩大。

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

美国发动“冷战”的目的在于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遏制共产主义蔓延,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最终达到美国称霸全球的目的。

3.影响(1)积极方面: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__美苏__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__世界大战__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__长期共存__中相互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__不结盟__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2)消极方面: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

主题“冷战”的目的及其影响『史料』材料一……美国对外政策的最主要方面就是长期、耐心、坚定和警惕地对俄国扩张倾向的遏制……。

材料二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杜鲁门材料三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凌晨上演。

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徒。

东德在柏林……,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材料四……美国准备按照总统决定采取一切必要步骤,包括使用武装力量,援助求援保卫其自由的任何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成员国或保护国。

——1964年8月7日美国国会通过的《东京湾决议案》材料五苏联获得核武器及其运载手段……现在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核战争是一种相互毁灭的战争。

——美国总统肯尼迪『思考』(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冷战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总结“冷战”的影响。

『提示』(1)①美国冷战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和共产主义蔓延。

②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实质。

(2)①冷战导致德国分裂。

②冷战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局部“热战”出现。

③冷战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危险之中。

1.“冷战”政策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①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为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先决条件。

②美苏形成了实力的均势,分别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③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导致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④欧洲由于本身的困难和实力无法与美国抗衡,需要得到美国的援助和保护。

⑤二战刚刚结束,包括美苏两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战争。

(2)影响消极①美苏间长期冷战,人为造成了一些国家的分裂和领土纠纷。

②使国际局势紧张动荡,局部热战不断,甚至处于核战争的边缘。

③加剧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

积极①冷战建立在美苏两国均势基础之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发生。

②冷战格局下也压抑和束缚了一些地区矛盾与冲突。

③冷战格局下,双方在竞争中求生存,推动了科技发展和整个世界的进步。

④冷战状态下各种制约战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增加,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对点训练1〕(2017·清远)在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国事实上形成了以“冷和”代替“冷战”的默契。

这种“心照不宣”(D)A.体现了美苏友好互助B.表明美苏两国合谋瓜分世界C.反映了和平发展成为主流D.客观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爆发【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冷战的影响,需要掌握冷战的积极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实质、影响的识记。

A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而不是合谋瓜分世界,故B项错误;和平发展成为主流是在冷战结束后,故C项错误;二战后美苏两国实力相当,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客观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爆发,故D项正确。

2.马歇尔计划的两个作用(1)对美国来说:经济上控制了西欧市场,使西欧各国以及它们在海外的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商品投资市场;政治上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使其成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战略的忠实伙伴。

(2)对西欧而言:经济上帮助西欧各国渡过了战后重建的困难时期;政治上防止了欧洲革命的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对点训练2〕(2017·潍坊)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本意是通过援助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

但事实上欧洲经济获得发展后,反而通过一体化等途径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和美国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C)A.未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B.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C.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D.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负担【参考答案】依据题干材料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来达到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的目的,在马歇尔计划作用下,欧洲经济慢慢复苏,到20世纪60年代,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西欧国家走向联合,与美国形成了竞争,这说明马歇尔计划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故C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3.两极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演变:(1)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格局,它形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3)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

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对点训练3〕(2016·南平)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C)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参考答案】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是美苏冷战的表现,故A项错误;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二战后初期美苏战时盟友关系逐渐被美苏冷战所取代,美苏在文化上通过精心拍摄的电影进行交流,体现了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故C项正确;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

”这里所指的“新敌人”是(C)A.日本B.德国C.苏联D.美国【参考答案】“日本和德国”是二战中的轴心国,是“旧敌人”,排除A、B两项;美国仍是朋友,排除D项;苏联曾经是二战中英国的盟国,但二战后关系破裂,故选C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