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工作会议讲话稿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社区建设、物业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动员街道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以积极的姿态、创新的举措、空前的力度,扎实有效推进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工作,为城市发展构筑强势载体,为广大市民打造美好家园。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进一步增强推进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年11月份,街道顺利实施了社区管理体制调整,从根本上解决了层级多、形态乱、结构散等行政体制弊端,夯实了城市基础管理根基,搭建了城市工作科学构架。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总体上处于转轨时期的初级阶段,今后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街道各级要高度统一思想认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无旁贷的使命感,集中力量推进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工作。
1、加强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是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内在要求。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管理的中坚力量,物业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城市的发展,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我们憧憬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不仅仅是高楼林立的立体形态,还要有生态宜居的内在品质。
建设和管理,是承载一座现代化城市高速前进的两驾马车。
在过去的年代,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科学地平衡建设和管理的投入,导致我们的城市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的要求比较、与市民群众的期盼比较、与街道承担的职责使命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条短腿。
今后一个阶段,我们必须按照现代城市、一流城市的标准,以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为切入点,努力在最短时间内补上这一课,加速形成管理高效、制度完备的现代化城市工作新格局,着力推动一批影响城市品质的突出问题解决,以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新成效为我们这座城市增光添彩。
2、加强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是我们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
当前,我市正在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近三年来,城市人口每年自然增长1万人以上,目前城区共有封闭住宅小区276个,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城市在江阴发展中的龙头地位、主引擎作用将越来越显现,我们街道已成为全市最集聚的人口居住地,住宅小区的城市主体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这一深刻变化,要求我们澄江街道必须在发展规划上重新调整,在工作职能上彻底转型,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改革,真正把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市民,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作为我们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要始终坚定当好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主力军和管理城市、服务市民的主人翁两个目标定位,充分发挥街道、社区(村)两级组织优势和主体作用,更大力度推进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以保障服务城市的最新成果,巩固我们街道在区域竞争中的载新优势和领先地位。
3、加强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是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迫切需要。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家园。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根本方向和价值追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过去更加强烈,要求享有的城市生活服务内容更广、标准更高。
目前,我们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今年4月份,街道公共服务呼叫热线共受理市民诉求251件,其中涉及社区服务、物业管理方面的诉求达2件,占总数的48%。
群众有需求,我们就要有响应、有担当、有作为,否则,群众就不会气顺、就不会认可、就不会买账。
我们要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城市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通过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需求,逐步提升城市的宜居宜业品质,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真正把城市建设成人们向往、满意、自豪的温馨家园。
4、加强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是锤炼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抓手。
随着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加快实施、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逐步展现现实模样,新一轮的“村居合一”和“撤村建居”势在必行,大量的农村干部要转移到城市社区,工作职能和工作对象发生深刻变化,能不能适应社区工作,会不会做城市工作,是考察一个干部基本能力的重要依据。
而广大的社区干部,也将面
临着新的社区职能和工作范畴带来的巨大挑战。
每一个城市社区,不仅仅是为广大基层干部搭建了一个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更创造了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无限空间。
社区管理体制调整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街道广大的村、社区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尤其在当前,很多基层干部日夜忙碌在征收拆迁一线,在属地负责、以我为主的新体制下,征收拆迁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阶段性成果,很多干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由衷地感受到因为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自豪感、快乐感。
因此,广大村、社区干部也要把投身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当作砥砺品质、考验自己的“试金石”,当作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的“火熔炉”,当作成就梦想、展现风采的“大舞台”。
二、抓住重点,突破关键,加快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水平
社区是最基层的自治组织,也是街道工作最坚强的后盾。
建设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是我们社区管理体制调整的根本目的,也是加强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我们要对照这一目标,把握工作重点,抓住关键核心,猛攻薄弱环节,以重点工作的有效突破,带动社区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1、突出资源整合,优化载体建设。
要利用社区调整的契机,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让有限的社区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要加快完善硬件设施。
把配备社区用房作为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近年来,通过整合、新建、租赁等途径,我们已经高标准解决了85%以上的社区服务用房,目前28个社区用房平均面积达800平方米左右,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调配力度,按照用房面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原则,确保每个社区用房不少于1000平方米。
要科学布局功能设置。
根据“干部办公空间最小化、居民活动空间最大化、使用利用效益最优化”的要求,调整社区用房的布局结构,倡导“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真正体现社区用房公共服务的特质。
要广泛搭建服务平台。
因地制宜打造居家养老、医疗卫生、文体活动、社区警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要注重功能的实效性,坚决杜绝讲排场的形式主义。
2、突出规范有序,理顺各种关系。
社区是社会管理体系的细胞,只有协调好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作用。
要理顺上下关系。
当前,社区工作行政化、“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十分普遍。
要严格落实社区准入制度,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明确社区工作重点,理清社区服
务事项,不得将行政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随意转嫁给社区。
要理顺村社关系。
当前,少数社区村居混为一谈、村社职责不清,严重影响了工作开展。
要明确“股权分红跟人走、管理服务在社区”的原则,只要是居住在社区的村民,就是社区服务的对象。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村居合一”力度,从源头上解决村社职责交叉的矛盾。
要理顺内部关系。
进一步完善“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构架,突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治理中的组织、领导、监督作用,居委会要指导和监督社区内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
3、突出服务为本,提升服务效能。
服务是社区的天职。
要进一步创新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让居民在优质服务中感受社区的便利、体会社区的价值。
要推进网格化服务。
把社区网格化建设作为创新社区服务的总抓手。
每个社区原则上以四百户左右为一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配备1-2名网格员,承诺社区网格服务内容,发放市民联系卡,让每个社工(网格员)成为居民家庭的“贴心管家”,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亲情感。
要推进社会化服务。
将社工、社区各类组织、同驻共建单位和商业网点等服务团队进行优化整合,按照有偿、无偿、志愿服务的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要推进互动化服务。
社区居民往往不同的地方,即使同住一栋楼,彼此也不熟悉。
陌生人社区对社区发展极为不利。
要以社会组织重建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性活动,密切邻里关系,增进互动交流,把陌生的、分散的社会元素有机整合起来,服务社区居民。
4、突出固本强基,加强社区党建。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在构建社区大党建格局、提升社区党建水平上下功夫。
要拓展党建平台。
把党组织覆盖和社区网格化设置融合起来,使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个网格、每个门栋、每户家庭,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要把辖区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纳入党建、共建范围,让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为和谐社区建设优势。
要发挥党员作用。
把社区党员推向社区活动和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帮群众排忧解难,增强党员影响力和组织凝聚力。
要实行街道机关党员干部到居住社区报到制度,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督促他们在社区发挥作用。
要打造党建品牌。
以“群众得实惠、党建有活力”为龙头,努力创建社区党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