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订]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修订]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修订]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指导思想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以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好的心理素质。

一、培训U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健康发展。

二、培训对象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形式主要采用听讲座、教研组研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

山骨干教师在全校教师集会上开设心理辅导讲座。

四、组织与管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属全员培训。

1(组织者和责任者宋锡刚校长直接领导,山张振国和李华教师组织实施。

2(培训工作分工学校将妥善安排好本学点教师的培训时间,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教学工作与培训学习的关系,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关系,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关系;做到四个落实:即组织工作落实,培训计划落实,制度措施落实,考核总结落实;做到五个到位:即思想动员到位,教材到位,培训时间到位,督查措施到位,完成任务到位;建立并管理本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业务档案,确保培训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五、培训安排本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为期一年,按时间安排如下:1(2010年3月下旬,制订计•划,宣传发动。

2(2010年3月下旬至2010年12月上旬,对全校教师开展专题培训、个人自学.经验交流等活动。

六、专题集中培训安排如下:内容1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2(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3(教师常见心理疾病分析4.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南邵小学2010. 3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纯洁无瑕的学生。

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教师为什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造成教师心理问题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儿方面的原因:教师负担过巫,导致职业倦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之风的蔚然兴起,给教师的心理施加了无形的压力,这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大因素。

1996年9月《教师杂志》曾刊登有关教师健康的问卷,从9000多份回答问卷中发现,84%的教师相信教学工作有危及健康的风险,75%的教师认为负担过重是影响他们健康的主因。

美国教育协会(NEA)在1938年的研究中指出,5150位教师中,37. 5%有严重的焦虑和精神紧张的情形,至少有6%, 8%的教师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

人在生理上有一定的限制,负担过重,长期过多消耗体力与脑力,其至超过人的生理负荷,就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U前,教师“超负荷"运转情况比较严重。

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原因,除有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之外,较为普遍的原因是山于管理不善,作业多、测验多、开会多。

教师常常夜间备课,加上家务劳动,侵占了晚上休息与睡眠时间,一天工作后其感疲劳。

再加上教师平时还要参加各类考试及学历培训等,这样严重地加車了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心灵负担、经济负担。

不合理的物质激励,导致教师心理失衡。

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摩擦、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

现在教师工作投入与收入不成比例,是导致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

许多学校为了刺激教师的干劲,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物质刺激。

但是,在发放办法上存在极大的缺陷,比如拉大奖励的差距,使部分教师工作投入得不到合理的回报。

笔者认为用拉大教师之间物质奖励的差距,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做法,不但“重奖之下没有出现勇夫”,反而导致奖励的效应是“不奖没有意见,少奖童见少,多奖意教师的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教师必须与学生、同事、学校领导以及学生家长等建立&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教师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必须是多重角色的扮演者。

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产生矛盾冲突,使教师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如果关系长期恶化,教师心W 沉重,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身心健康。

在学校,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感悄,进而也影响到他们对学校的感悄。

同时,师生的关系状况,对教师也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首先,它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师生关系紧张、对立其至冲突,教师的悄感必然是怨恨、痛苦的,进而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其次, 影响教师的言行表现。

不良的关系容易引起教师的不友好、拒绝和惩罚等行为。

再次,也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长期的人际关系不&是心理健康的大敌,不ft的人际关系会使人经常处于痛苦压抑、恼怒焦虑的状态。

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教师与同事之间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每位教师的劳动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在高年级任教,有的在低年级任教;有的任专职教师,有的还兼任班主任及其它职务等。

这些分工是山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要求而决定的。

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专门的任务,在部分教师中就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即教育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某个教师个人的努力0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过分强调自己所做工作的重要性,而忽视教师间的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进而导致与同事间的矛盾和对立。

长期以来学校各类评先评优、提级、加薪等不公平以及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果和工资奖励的制度,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圧力,引起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利益矛盾,产生相互排斥、对立的心理状态。

现在,教师普遍反映人际关系难处理。

而教育工作容易使教师养成指导与命令的沟通模式,在讲求民主、开放的社会里,与人交往必须互相弊重,平等、坦诚相待,而有些教师在与人相处时,缺乏ft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或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去适应环境的需求,容易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导致人格异常。

教师是育人的专业工作者,常与人接触,需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情感,但其成就无法获得立即的反馈,容易导致教师对职业的不满意,导致人格障碍。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纯洁无瑕的学生。

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本文探讨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途径。

(1) 发扬民主,改善干群关系。

学校干群关系如何,通过教师在烦恼时是否愿意找领导谈心可以表现出来。

一项调查表明,多数教师在烦恼时不愿意找领导谈心,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U前相当数量的领导者与教师之间关系冷淡,不融洽。

有的学校干群关系更差。

改进领导作风,创造一种民主、团结、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学校管理改革中的巫要任务。

(2) 重视人际间的互助关系,提高弹性处理问题的能力。

根据人际互助论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朝着高酬赏和低代价的方向发展。

这种互助有功利的、经济和现实的因素,也有精神的、心理和超现实的因素。

所以在人际互助过程中,每个人难免都附带有酬赏和代价的比较标准。

一般而言,功利的互助较为现实,不能持久;而心理的互助较能满足人的基本要求,较能持久。

因此,教师若想增强人际关系,除了多用心思去了解别人的需求外,不妨坦诚表达自己的感不要吝尚•对别人表示欣赏,同时能把感激的心情及时传达给对方。

学校领导者应协调教师的各种人际关系,创设条件促进各种人际交往,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联络感让教师懂得每一件事都可能有多方面的看法与不同的做法,遇事应设法以弹性处理问题的角度来发现较好的处理方式,使事件得到更圆满的解决。

(3) 保持乐观,提高悄绪的调控力。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科学研究也表明,笑一分钟,人全身会放松47分钟。

面对工作的不顺、家庭的不和、人际关系的紧张、领导或同事的误解等问题,教师应该保持乐观心态,学会用微笑面对,以真诚对待,尽量控制1W绪,避免正面冲突,改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

许多人在不愉快时,悄绪上没有得到合理的疏导,而将它发泄在不适宜的人、事、物上面,这就是所谓的“迁怒”,迁怒最容易破坏人际关系。

美国最近一项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抑制愤怒对人有益,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自我调节,控制情绪,保持心1W愉快。

要学会放弃,要知道放弃有时也是一种美。

古人说过,“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选择就要有所取舍,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

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实际上你不能全部拥有它,假如你偏偏不愿正视现实,于是必然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像先进呀、模范呀、优秀呀、评职呀等等,有时不一定会全满足你的心意。

即使你真正付出了也不一定会全满足你,为什么你提不起放不下呢,原因就是你不会放弃,还没有体会到放弃也是一种美〜换个角度思考,做到宽容待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一件不好的事宿,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就会觉得并没有那么糟糕,这也是排解烦恼的一剂良方。

如:丢了东西的人说:“破财消灾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卸任官员说:“无官一身轻。

”有了这些自我安慰的理山,人们的生活就多了些弹性和韧性,凡事也就不必钻牛角尖了,由此减轻了生活的压力。

宽容待人,忍让当先。

忍让有"三分”,健康得“七分”。

吃点亏显风格,不生气就是福。

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同龄人”,放下架子,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失误,其至容忍学生的“无礼”,始终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还应敢于自嘲,敢于解剖自己,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弊重的氛围。

在对待其他事情上也一样,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用斤斤计较,用尊重与宽容去赢得快乐、赢得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一种严重影响师生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视。

对于我们教师自身来说要正视弱点,面对选择、学会生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要能够承受挫折、坚忍不拔;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争取发展机会;要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个性的健全发展。

南邵小学2010. 5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现在,教师群体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有研究表明,约有16%的中小学教师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

他们或是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或是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兴趣、情绪波动大、容易烦躁、长期处于焦虑和沮丧状态,或是工作混日子、得过且过、害怕竞争、感觉“苦海无边” °要让教师告别职业倦怠,脱离身心俱疲的心理困境,重新焕发工作热悄,需要细究成因,积极应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