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关注学生,关注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和生本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然而,由于选课走班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冲击,我们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因此,我们学科的课改要有所突破,更需聚焦课堂,打磨课堂,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主导课堂,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下面是我们的一些探索和尝试,现不揣鄙陋,以求抛砖引玉。

一、从“说课”看“研、煮、论”功效
“说课”是展现教师素养和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要充分利用好“研、煮、论”活动,加强交流和积累。

说课一要注意新课标的细化解读,要基于课标进行教学和评价。

课标不是摆设,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或者只是简单复述,要有自己对课标细化解读的思考,要有相应的策略和见解。

二要注意教材的深度挖掘和整合处理,把握贯穿说课的灵魂和主线。

要吃透教材,既要说出教什么,怎么教,又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教。

三要特别注意教学程序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

要切实发挥“研、煮、论”功效,必须找准落脚点。

不能简单的为了活动而活动,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倘若活动过后,我们的理念没有变化,我们的课堂仍是老样子,就背离了活动的初衷。

要基于研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

如怎样破解课堂教学目标虚化问题?怎样细化解读课标?怎样对教
材进行有效整合?等等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最后,要加强积累和反
思,展现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形成学科特点鲜明的课堂模式。

二、从“问课”活动看常规教学的突破
为适应新课改,我们继续开展“我的课堂我做主”和“问课”活动,有效利用“微课”,让老师跳出自己的课堂,以听课者的姿态去审视自己的课堂。

坚持将“展示课”上成“常态课”,力求每节课至少有一个亮点。

敢于突破常规,展现个性,争取上好每一堂课,打造一堂精品课。

利用研究课,开展教师“问课”活动,强化反思总结。

通过问自我、问学生、问同行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审视,真正反思教学策略、教学理念、学法指导、三维目标达成等,总结教学的得与失;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再反思”的过程反思,提升教学能力,增强教学的责任意识。

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打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为不教”的生本课堂模式。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明确目标主动学,端正态度自觉学,培养习惯勤奋学,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强化时政教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以“自学”、“双学”、“组学”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以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释疑点拨实现课时目标。

利用时政播报和课堂pk等形式,解决学生动嘴不动手,老师讲,学生看,老师忙,学生闲,老师满堂灌,学生昏昏睡的问题。

三、从集体备课的创新看课堂教学的变化
我们要加强集体备课,重视学案导学,不做表面文章。

集体备课按照“小组备课→个人研究→集体讨论→研究课”程序依次完成。

(1)小组备课:①各小组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和相关资料,提前一周分课时准备学案,要注明周次及使用时间。

②将下周的学案于周三准备好,发至本组各位教师及级部包靠领导。

(2)个人研究:每位老师在集体讨论前要把备课材料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建议,以备讨论。

(3)集体讨论:①集体讨论采用说课形式,重点解决老师们提出的具体问题。

②集体讨论要深入到各知识点的难度、广度的把握,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处理方法。

③各小组要根据讨论结果对学案、课堂及课后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④各位老师要认真记录讨论过程,然后根据集体备课进行个人备课。

切实有效的集体备课,让我们的课堂发生变化。

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炼问题,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情景活动化,活动系列化。

加强问题意识,飙升思维含量,增加课堂厚度,让课堂深刻起来。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抓好小组建设和评价,突出学生的展示、点评和质疑,凸显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

增加活动和体验环节的设计,力求每节课至少有一个亮点,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简洁高效的教学路子中,让课堂活起来。

世界在发展,人们在改变,思想在进步,观念在更新,一切都在变,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是‘以万变应万变’。

我们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在改革中进步,在改革寻求快乐和幸福!教无止境,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我们一定会取得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