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案
5、地球上赤道的周长约为()
A.6371千米B.5460千米C.40000千米D.7000千米
课题:《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学案
编写人:梁鑫荣
学习目标:1、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地轴、本初子午线和赤道。
2、通过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知道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和大小:最大周长:。
地平均半径:。
球
仪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四、课堂达标
1.人类的家园是指()
A.每个人的家庭B.自己的家乡C.我们的祖国D.地球
2.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棋盘似的正方体B.倒扣的盘子C.球体D.圆形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6378千米B.6371千米C.6357千米D.4万千米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180°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90°
6.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
A.一个方向B.两个方向C.三个方向D.四个方向
7.表示东经的代号是()A.E B.W C.N D.S
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判断A、B、C、D分别位于南北、东西哪个半球?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7.判断下图中A、B、C、D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及其所在半球和低、中、高纬度地区。
最早提出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一天毕达哥拉斯来到海边.眺望地平线那边驶来的帆船。他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最初露出地平线的总是船桅的梢,然后才出现帆,最后出现整个船身(图1)。经过思考,他断定大地的表面是圆形的。
过了170年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个为这种说法提出了证据。他发现,当一个人向北方旅行时,天空上的各种星辰相对于地平线的高度就在改变(图2)。他还发现,在发生月食的时候,月亮边缘呈圆弧形的黑影。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月食是由于地球档住太阳光对月球的照射所形成的。由此他认为地球的形状肯定是一个圆球。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要求:速读教材第8页图文资料,寻找经纬网的定义、设置目的、用途、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二、自主学习检测
(目的)会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学会根据经纬度定位置。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B(,)
C(,)
2、根据经纬度确定位置(把各点填在图中相应位置)
①(30°N,130°E)②(50°S,40°W)③(30°S,160°E)
C.地球上就有地轴D.地球仪上才有地轴
7.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B.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
C.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D.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五、生活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地球的形状
在古代,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认识地球的真面目,如古代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希腊人则认为大地的形状像一个凸起的大圆盘。古代俄罗斯认为大地像一块圆盾,是由三条极大的鲸用背驮着,使它浮在大洋表面上……
直到16世纪初期,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以后.才最后证明大地是球形。1519年9月,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为弄清大地形状问题.和他的水手们乘着五艘西班牙兵船.由西班牙的桑卢卡尔港出发,一直向西穿过大西洋,到了美洲东岸,1520年,他们绕过了南美洲麦哲伦海峡,又继续在茫茫无边的大平洋上航行。他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终于在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不久,麦哲伦就在那里遇难。他的船员们继续向西航行,横渡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维多利亚号——五艘船中惟一的一艘于1522年9月6日回到了西班牙。他们弟一次完成了环绕地球的伟业,以亲身经历的事实,证明了大地是球形的。人们根据麦哲伦的这个结论才给“地球”取了这个名字。
课题:《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会观察地球仪和使用地球仪。(难点)
一、自主学习(要求:阅读教材图文资料,标画地球的形状,找出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
二、自主学习检测
(目的)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积
五、拓展延伸
1、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
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C、160°E、纬度0°D、20W°、纬度0°
2、经度和纬度都是0°的地方位于()
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
课题: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学案
编写人:梁鑫荣
学习目标:能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三、总结反思
四、课堂达标练习
1.A地的地理坐标是120°W,10°S,B地的地理坐标是120°W,15°S。A、B两地与赤道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A.相等B.A地距赤道近C.B地距赤道近D.A地距赤道远
2.某地的经纬度位置是165°W,45°S,则该地属于()
A.西半球的南半球B.西半球的北半球C.东半球的南半球D.东半球的北半球
3、读图1.1和1.2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规则球体。
4、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______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________千米,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千米。
三、系统总结
地形状:。
球地球表面积:。
4.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
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5.关于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正确说法是()
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愈来愈大
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3、从东西半球看:B半球;C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半球;
B半球。
(提示)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
1、画辅助线:先在图中确定关键特殊的经纬线,特殊纬线—赤道,它是纬度起始点,由赤道可以确定南北纬。再确定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或180度经线,由此可确定东西经。
2、按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向东度数逐渐增大即为东经,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即为西经,向北度数逐渐增大即为北纬,向南度数逐渐增大即为南纬。
地纬度划分:赤道(00纬线)
球特殊纬线:00、900、300、600等
和
地经线概念
球特点: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仪经线和经度划分:本初子午线(00经线)
经度
特殊经线:00、1800、200W、1600E等
四、课堂达标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线总共有360条B.纬线总共有180条
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的是____,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的是______。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______;中纬度地区的是_____。
五、拓展延伸
读下图写出
A点位于B的________方向B点位于C的________方向C点位于A的________方向。
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______"与"_______"的假说。
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洋,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5.某地往北是北半球,往南是南半球,往西是西半球,往东是东半球,该地区
位于()A.160°E,纬度0°B.20°W,纬度0°
C.160°W,纬度0°D.20°E,纬度0°
6.根据下列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的经纬度: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示东西方向的是____线,指示南北方向的是______线。
(2)所有经线都交于______,长度_____,并与_____线垂直相交。
(3)所有纬线都互相_____,长度______,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___,到两极成_____。
12.读下列两图,完成下列要求。(1)注出图中A、B两点的经度:A_______、B_______。(2)两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3)与A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_____,与B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_______。
1、请谈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2、有关地球的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A.皮球似的正球体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C.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椭球体D.规则的椭球体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71千米B.40000千米C.54600千米D.8000千米
4、为什么地球仪的形状是规则的正球体?
4.地球的表面积是()A.5.1亿K㎡B.5.1亿Km C.5.1亿Km²D.5.1Km
5.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D.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6.关于地轴错误的叙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