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霉菌和酵母菌

霉菌和酵母菌


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产生。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 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 毒物质,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
霉菌的繁殖及生活史
根据产生接合孢子的菌丝 来源或亲和力不同可分为: 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 同宗配合:同一菌丝两个
相邻的分支菌丝结合形成
结合孢子。
异宗配合:发生在同种而不同品系间相互结合,
形成结合孢子。 同宗配合自身不孕,需两种不同质的菌丝相遇才 能进行。
霉菌的繁殖及生活史
2. 子囊孢子(ascospore):
二、霉菌的繁殖及生活史
霉菌以产生各种有性或无性孢子来繁殖;
无性繁殖为主要的繁殖方式;
孢子的形态特征和产孢子器官的特征是霉
菌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
霉菌的繁殖方式
菌丝片段(液体) 内生:孢囊孢子、游动孢子
繁殖细胞形成:厚垣孢子 卵孢子
有性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霉菌菌落
霉菌的应用与危害
霉菌的应用 发酵工业中应用;
生产传统食品;
农业中的应用;
基本理论研究;
环境保护。
霉菌的应用
霉菌的危害
引起霉变;
引起植物病害;
引起人和动物疾病;
引起食物中毒。
霉 变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
由气生菌丝顶端膨大,分化成特
殊囊状结构-孢子囊(sporangium), 内有许多细胞核,核外包被细胞 质和外膜,形成的孢子。 产生孢子囊的菌丝称孢囊梗 (sporangiophore)
霉菌的繁殖及生活史
2.分生孢子(conidiospore)
概念:菌丝分枝顶端细胞或菌丝直
接分化而来的分生孢子梗经过分割、
概念:在子囊中形成的有性孢子。
子囊:两性细胞接触以后形成的囊状结
构。
子囊果: 子实体(一种有性结构) ,多
个子囊外部由菌丝体组成共同的保护组
织结构, 称为子囊果。子囊包在其中。
2. 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是真菌共有特征。
形成方式复杂。
两性细胞已有分化,在形态上有区别。
雌器称产囊器,顶端有产囊丝,含有单核 或多核,雄器较小。
青霉属菌
• 菌落生长快,致密绒状,有些 略显絮状,有明显放射状沟纹 ,边缘白色。孢子蓝绿色,老
后有的呈灰色或淡紫色。
木 霉
• 菌落呈棉絮状,或致密丛束状,菌 落表面呈不同程度绿色。菌丝透明 有隔,分枝繁多,分生孢子梗为菌
感染菌丝以侵入宿主的角质层而吸取营养。
菌 核
营养菌丝特化,菌丝聚集而成的休眠
体;真菌生长到一定阶段,菌丝体不
断地分化,相互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 颜色较深而坚硬的菌丝体组织颗粒。 抵御不良环境。 糖类和脂类等营养物质的储藏体; 分皮层和髓两层; 菌核萌发,产生新的营养菌丝。
假菌核
•对热、干燥、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强; •是霉菌的休眠体和繁殖体。
游动孢子
• 有鞭毛能游动
的孢子。
霉菌的繁殖及生活史
(二)有性孢子的繁殖
•概念:两个性细胞结合以后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分三个时期: 质配:形成双核细胞,每个核含单倍染色体。(n+n)
核配:形成二倍体接合子(zyote)。(2n)
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有性孢子。(n)
霉菌的形态结构
菌丝体的分化及其特化形态
按分化程度分:
1)营养菌丝(vegetatile hypha): 在固体培 养基上伸入基内的菌丝。 行吸收养料之 功能. 2)气生菌丝(aerial hypha):向空中生长的 菌丝。 3)繁殖菌丝(reproduce hypha):气生菌丝 发育到一定阶段可分化成繁殖菌丝。
•特点:耐热、多为休眠体;需经活化才萌发。
霉菌的有性繁殖
霉菌形成有性孢子的方式
经核配后,含有双倍体核的细胞直接发育形成有
性孢子,萌发时才进行减数分裂。 经核配后,双倍体进行减数分裂,然后形成有性 孢子,孢子的核处于单倍体阶段。 质配后形成双核细胞,侵入寄主组织,形成休眠 体孢子囊,囊内双核在萌发时才进行核配和减数 分裂。
菌环、菌网
子实体
子实体
子实体
子实体
菌丝球
2 霉菌的细胞结构
• 典型的细胞结构
• 与酵母菌相似
霉菌细胞示意图
• 霉菌细胞的结构
– 细胞壁(Cell wall) – 原生质膜(Cytoplasm) – 膜边体(Lomasome) – 细胞核(Cell nucleus) – 线粒体(Mitochondria) – 核蛋白体(Nucleoprotein) – 高尔基体(Golgi body) –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营养菌丝特化,真菌菌丝某处生出特殊形态的菌丝
从菌丝上发生旁枝侵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料。
吸器有各种形状,丝状、指状、球状。
吸 器
菌丝束和菌索
营养菌丝特化。
正常菌丝营养物质是借助细胞质流动进行,菌丝
集群现象而形成特殊的运输结构,如菌丝束和菌
索。 在缺少营养的环境中为菌体生长提供基本的营养 来源。
真菌孢子
孢子与芽孢
(三)霉菌的生活史
霉菌的生活史是指霉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 过一定的生长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为止 所经历的过程。
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阶段。
以无性繁殖为主,当菌体衰老、营养物质大量消 耗,代谢产物积累进行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 度过不良环境后,再萌发产生新个体。
2. 子囊孢子
两性器官接触后,雄器中的细胞质和核通过受精丝进入产 囊器。此时只进行质配。质配后产囊器生出许多短菌丝, 称为产囊丝,成对的核进入产囊丝,而且经过几次同时分 裂而形成多核。此后产囊丝中生出横隔,隔成多细胞,每 个细胞含一核或二核,但顶端的细胞为双核。 核配在顶端细胞内进行。核配后的细胞即为子囊细胞。子 囊细胞中的二倍体核,经三次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 形成8个子核,每一子核又变成单倍体,并与周围原生质 形成孢子,即子囊孢子。子囊母细胞则成为子囊。 在子囊和子囊孢子发育过程中,原来的雄器与雄器下面的 细胞生出许多菌丝,它们有规律的将产囊丝包围,于是形 成子囊果。子囊果有三种类型:完全封闭式、多少有点封 闭和开口成盘状,即子囊盘。
霉 菌 (molds)
霉菌(molds)为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的
通俗名称,通常指菌丝体发达而且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
的真菌。潮湿条件下在有机物上大量生长繁殖。 凡是生长在固体营养基质上, 形成绒毛状、蜘蛛 网状、棉絮状或地毯状菌丝体的真菌,统称霉菌。
鞭毛菌亚门
隶属于
结合菌亚门
第一层粗大,第二层短小,呈放射状排列,布 满整个顶囊,黑色,顶端有链形孢子。 具有多 种强大的酶系,如淀粉酶用于淀粉的液化、糖 化,生产酒精、白酒、食醋等。
黄曲霉菌
在SD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快,黄色,表面粉末状。分生孢子头
顶囊球形或近球形,小梗双层,第一层长,布满顶囊表面,呈
放射状排列,黄色,顶端有链形孢子。某些菌株能产黄曲霉毒 素,特别花生饼粕,导致严重中毒,甚至死亡。
菌丝束
正常菌丝的分支快速平行生长
且紧贴母体菌丝而不分散开,
次生的菌丝分支也按照这种规 律生长,使得菌丝变得浓密而 集群(合生)。 借助分支之间大量的联结而成 统一体,大量的菌丝和分支密 集排列在一起,构成复杂的结 构的菌丝束。


附着胞
• 许多植物寄生真菌老菌丝顶端或芽管发生膨大, 并分泌粘性物,借以牢固地粘附在宿主的表,这 一结构就是附着胞,附着胞上再形成纤细的针状
子囊孢子
霉菌的繁殖及生活史
(一)无性孢子的繁殖
无性繁殖:不经两性孢子的结合,仅菌 丝体分裂或分化而形成同种新个体的过
程。
无性孢子的特点:量大、分散、生存力强。
分类: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 应用:繁殖、扩大培养、菌种保藏。
霉菌的无性孢子
霉菌的繁殖及生活史
1. 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
菌丝体的分化及其特化形态
特化形态 匍匐菌丝; 假根; 吸器; 菌核; 子实体。
菌丝体特化
匍匐菌丝和假根
营养菌丝的特化;
延伸的匍匐状菌丝,延伸到一定距离后形成根
状菌丝,再向前延伸形成新的匍匐菌丝;
假根作为营养吸收器官与基物接触;
固体培养基表面快速向四周蔓延生长。

体或菌丝的变态。
肝癌甚至死亡。
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
• (1)急性中毒:它是一种剧毒物质,毒性比KCN大10倍,比砒霜大
68倍,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它的毒害作用,无论对任何动
物,主要变化是肝脏,呈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 胆管增生。脾脏和胰脏也有轻度的病变。 • (2)慢性中毒: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则造成慢性中毒。其 主要变化特征为肝脏出现慢性损伤,如肝实质细胞变性、肝硬化等。 出现动物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等系列症状。 • (3)致癌性:AFT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
霉菌的繁殖及生活史
(三)霉菌的生活史
无性世代
有性世代
三、霉菌的培养特征
霉菌的菌落特征 菌落特征:霉菌的菌落大,疏 松,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 状、地毯状,可沿培养基表面 蔓延生长,含有色素。
菌落特征
SD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快,表面黑色,粉末状。
黑 曲 霉 菌
分生孢子头的顶囊球形或近球形,小梗双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