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起风了

起风了

起风了,要拼命活下去《起风了》,是宫崎骏在2013上映的一部动画新作,在动画上映之后,72岁的宫崎骏先生随即宣布了退休(不过这已经是他的第七次退休了)。

《起风了》这部电影和以往宫崎骏监制的《龙猫》、《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在题材和风格上有了很多的不同,一改以往奇幻,幻想,童真的风格,变成了一部描写二战中研发出日军王牌战机零式战机的设计师掘越二郎的传记,这甚至让粉丝和媒体们怀疑宫崎骏的政治转向。

但是如果仔细客观的观看整部的动画的话,会从中看到追梦,反战,爱情,这些所谓主线之上的更为深邃的叹息与思考。

在影片的开头是一个小男孩的梦,梦中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中上小学的小男孩爬上房顶驾驶着属于自己的飞机在刚刚工业化的日本小镇上空翱翔,但是空中突然出现了奇异的飞机,飞机扔下的炸弹上还附着这一个类似《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荒地女巫中手下的黑色魔鬼,砸碎了小男孩的梦。

开头的奇异飞行器,工业革命之初的社会背景,黑色粘人的魔鬼,这些带有明显吉卜力风格的元素,会使观众在开篇误以为这又是一部典型的宫崎骏式动漫。

但是看完之后会发现这些元素的出现就是在开头告诉观众这这部作品是宫崎骏监制。

因为在这之后除了男主角偶尔和梦中的导师卡普罗尼一起做一些奇怪的梦之外,这部电影通篇就是讲述的掘越二郎设计出零式战机与生死恋情的写实故事。

如果单看电影标题和动画片段,给人的感觉是故事内容一定小清新又充满朝气。

我个人的想象是这样的:在一个被风吹过的夏天,善良的男孩追逐着设计飞机的梦想,美丽的女孩陪伴着男孩一步步走向两人共同的天地。

实际上这个故事表面上看上去也的确是这样的。

男主角堀越二郎从小就崇拜意大利航天工程师卡普罗尼,梦想能够设计飞机。

为了实现他的梦想,堀越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着,几乎只为他的飞机梦而活。

堀越在关东大地震帮助了出生于富贵家族的少女里见菜穗子和与她随行的女仆逃离了困境,菜穗子对堀越一见倾心,等到两人几年后再意外相遇,便命中注定地陷入情网。

尽管菜穗子身患肺结核,两人还是选择结婚然后一起度过最后的珍贵的日子,直到菜穗子意识到自己病入膏肓,在崛越倾注了所有精力设计的战斗机试飞成功之时,独自离开了住所,孤身去迎接死亡的到来。

这看上去是在讲述一个热血的梦想和一场感人的爱情,但是将这个梦想和爱情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背景下的时候,这部电影就具有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就是这种现实主义色彩将本来应该轻快与纯净的爱与梦的故事刻画的如此压抑与阴郁,而这份分压抑中观众会生发出更多关于生命,国家与命运的思考。

另外不知道历史上的二郎是否真是那个性格,但影片中塑造的二郎是一个非常认真严肃的青年,也就是日本人常说的"まじめ真面目"。

从他礼仪正确,服装整齐,思想正派(救被欺负的学弟),鞠躬标准,不轻浮不苟言笑,沉默多于兴奋,这简直就是东京大学学生的典型代表。

(与其他大学相比东大的学生往往有这种倾向)。

除了生活作风之外,男主角还有着一种对梦想的狂热,工作中不屈不挠,个人主义,对目标极度执着,永不放弃,终于在自己的领域中凭借一己之力超越环境创造出了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战斗机。

乍一看男主角又是一个完美的正面人物,但是仔细与宫崎骏以前的作品中的主角对比,掘越二郎在电影中缺少了那种完美的热情与主见。

这或许是《起风了》作为现实主义作品的另一种表现,男主角其实拥有的是一个现实的日本社会中标准的成功的青年精英的形象,也是日本职场文化中推崇的楷模,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的日本都是这样。

得体的礼仪,高尚的道德,远大的理想,勤奋的付出,拥有日本精英阶层所标榜的所有良好品质的男主角奋斗的最后结果带来的却是东京的一片火海,那铺满飞机残骸的草原以及日本的毁灭。

更令人深思的是在影片中男主角曾和同事有过这样的对话,同事问他又要打仗了吗,他说是的,“会是谁呢”他说“中国,苏联,美国,英国,荷兰”最后补充了一句“日本要毁灭了”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如同整部影片所表现的表情一样,毫不纠结的淡然。

他明白日本开战就会灭亡,他明白这个国家错了,但是他还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去投入到战斗机的研制中,最后加速了自己祖国的消亡。

这个矛盾点其实是日本国民性中“职人”精神的矛盾。

男主角是一个完美的职人,不断磨砺自己的技术,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却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性质,影响却一味逃避。

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富强,他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工程师,他实现自己的梦想的道路看起来自然顺畅一气呵成,正是这种理所当然看起来让人触目惊心,在他眼中阻止他理想的只是技术和知识上的差距,他从来没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理想是不是真的可以让国家富强。

而连日本第一学府东大毕业,考察过欧美各国的掘越都没有清醒的认识(抑或是说不想去认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对于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是工作性质又能有多少了解。

而日本这种职人精神直到现在也是国民性的重要部分,这不得不使所有的日本观众重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

影片的主旨句是男女主角在第一次遇到的时候所和的一句话诗“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这句诗不仅仅是让男女主角认识的桥梁,(因为在当时的日本,能够完整说出一句法语诗的是极少数人,至少说男女主角之间的才情是相配的)更有影射当时国际大环境的意思。

正如上文所说,热血的梦想与凄美的爱情正是在起风了的时代环境下才拥有了更加引人深思的现实主义意义。

时代的风起了,不管谁都要努力应对。

掘越二郎和同事在参观德国飞机场的时候说感慨道“我们差的不是设计,根本就是技术上和人家落后20年”这种情景也存于我们中国人的心中,要想振兴国家,必须努力钻研,用自己的手打造属于自己的飞机。

这对于追赶时代的风的落后国家来说更为重要。

所以在男主角心里,自己只是祖国在追赶时代之风的各个领域中的一部分,飞机自从20世纪初在被发明后最被人关注的就是其战争作用,在二战前大部分的飞机只是作为武器来使用。

所以男主角在和卡普罗尼的最后一幕对话中会说“飞机是被诅咒的美梦,会被天空吞噬的无影无踪”。

这种客观事实,是所有飞机设计师无法左右的,男主角心中只是想设计中自己理想的飞机,另一方面也是想在航空领域使自己的国家追上国际先进水平,即使他知道自己的产品再怎么先进也无法阻挡向全世界开战的军部将祖国导向灭亡的道路,反而会加快这种失败的速度,但他还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战斗机的研制中,因为在他心中这是作为设计师的工作,也是设计师的宿命,祖国在努力追赶时代的风,无奈是用的错误的方式,他无力去改变这种方向,也放弃去改变这种方向,他只是追求自己与国家的理想的风。

而这种行为却是几乎每个日本职业人会做的事,并且男主角做的更好,但是导向这种结果,却不得不令人深思。

文中的一个细节正好完美的体现了这种的矛盾。

战时日本经济极为贫弱,满街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或是饿肚子的孩子。

飞行试验并不顺利,经受屡次失败之后,沮丧的堀越在小铺子买了两块糕点,准备当做晚饭。

当他发现了路边等待双亲回家的姐妹两人时,主动拿出自己的“晚饭”分给她们。

小孩子并未领情,虽看着糕点口水直流,却未发一言地跑开了。

堀越站在昏黄的路灯下,体会了一次尴尬。

这位被宫崎骏塑造得几尽完美的主人公,正是导致经济萧条、父母晚归、孩子挨饿的战争发动者的最强有力的帮凶。

凡是在战争中衣着体面,还能随意选择晚饭的工作者,挣的不都是战争的不义之财?而堀越设计的正是战争中发挥最大作用的零式舰上战斗机。

而文中掘越在去欧洲考察之前,在和同事的聊天中说到“他们这次仅仅去容克斯引进技术所花的钱够全日本的小孩每天享用天妇罗盖浇饭和西伯利亚蛋糕而且还有剩,但是随后又加了一句“即使这样,我也要去”。

作者理想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物质基础,只不过正好掘越的理想又和当时军国主义日本的需要相契合,所以才有了实现的物质和社会基础,但是这个物质基础是不顾民众的死活将所有国家财富投入到侵略战争中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掘越给小女孩蛋糕的行为是一种“伪善”,掘越拥有对小女孩的同情心,却不曾想过就是自己就是造成小女孩贫困的帮凶。

影片中的第二个矛盾就是事业与爱情的矛盾。

电影中另一个主要的故事线就是掘越和菜穗子的爱情。

这段爱情的叙述画面是极其美丽和梦幻的,但是反思起来,可以看出来这段感情是非常不对等的。

菜穗子从初遇便爱上了崛越,而崛越在初见之时,大概只是觉得她是一个会说法语的可爱小女孩,反而是对菜穗子成熟大方的女仆产生了感情。

当听到有女孩来给他送包裹之时,崛越想起的完全是女仆,而根据后来的情节,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出那个送了礼物就走的女孩应该是菜穗子。

所以当他们再次相遇然后相爱之时,菜穗子的感情已经是浓厚和执着的,而崛越好像并没有那么的决绝,几乎都是以偷看菜穗子房间、投送纸飞机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菜穗子的好奇和兴趣。

当然,我并不是怀疑崛越对菜穗子的爱,只是他的爱情绝对没有菜穗子对他的爱情的分量。

当菜穗子病重搬入崛越住所并与其结婚之后,崛越的医生妹妹痛诉哥哥不应该让菜穗子这样加速消耗自己快要崩塌的身体,崛越却执意和菜穗子一起渡过这最后的日子更加有意义。

这一段我有些困惑,不能判定崛越的行为是纯粹地为了菜穗子的幸福还是还是夹杂了一些自私。

在这份爱情中掘越能对菜惠子做出的最大的付出就是让菜惠子留着自己的身边(但这种行为说起来是菜惠子对掘越的一种更大的付出),而不是选择更有利于菜惠子健康的让她去高原医院静养,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掘越把自己飞机研发的事业看得比爱情更为重要,而自己的妻子在内心中也认同于丈夫的这种价值观。

最后菜穗子独自离开不让崛越面对自己的死亡的情节,我更加觉得似乎这样的爱情还没有达到相互依存的地步,或者说菜穗子愿意付出的太多,她甚至不愿意让崛越为自己付出更多。

在爱人的生命与事业中掘越选择了后者,正是这种价值选择造成了这出生死恋的悲剧,关键的是掘越这种行为是受到自己和菜惠子乃至当时整个社会价值观认可的,但是掘越对事业的巨大付出最后换来的却是满地的飞机残骸与过国家的毁灭。

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国家的悲剧,尤其是对这种价值观犹存的日本现代社会来说有更大的借鉴和反思意义。

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我的心中满满的都是不可名状的悲伤,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我没有气愤,也没有感动,只是为这影片中那种无形的压力与力量感到压抑和悲伤。

男主角和国家的梦想随着时代的风起飞了,一个努力工作,不断向前的民族最后换来的却是国家的毁灭与民族的屈辱。

据报道本片在日本上映时,全场观众从开场到终场没有一次笑声,没有叹气也没有讽刺,只有沉默,整场的沉默。

影片的结尾,菜惠子对男主角说你一定要活下去。

这不仅仅是已经结束自己生命的菜惠子对掘越的爱更是向所有观影的日本观众说“要拼命活下去”。

但是要怎么活是不是也要像掘越一样,这个问题更是令人深思,也让人感到悲伤,电影院里的沉默不仅仅是对二战时主角和国家的同情也是对当下的一种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