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5-传热学与流体力学基础PPT
5-传热学与流体力学基础PPT
• 内外肋管,即增加了换 热面积,也加强了流体 的扰动,从两个方面使 换热性能得到改善
45
边界层概念及边界层换热
• 边界层内有流动极差的滞 留层,由于此时此处的热 量传递主要靠导热性能很 差的流体自身传导来进行, 所以热传递效果极差;
傅里叶定律
• 导热量,与导热系数成正比,与导热面积 成正比,与温差成正比
• 式中:Ф为传热量,“A” 为垂直于导热方 向
的传热面积;“λ”为物质的导热系数, 为温差
5
平板的导热
• 如图,对于一 大块平板的导 热,假如其厚 度为δ,面积 为A,两端的温 差为Δt,导热 系数为λ。
6
导热公式告诉我们
41
接触热阻
• 由于固体壁面的表面粗糙不平,或者存在有表面 污垢和氧化腐蚀等现象,在两个壁面接触时,从 微观上看,只有部分固体真正实现了紧密的接触, 其他部分是空隙,空隙里面是导热性很差的空气、 油污和杂质等,形成了导热路径上额外的热阻r, 这个就是热阻称为“接触热阻”。
• 接触热阻对于导热是十分不利的,也是难以避免 的,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如涨管、 垫铜箔、浸焊和充填导热膏等办法:提高接触面 的压力,增加接触的面积,都可以促进接触热阻 的减少。
15
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公式—— 牛顿冷却公式
• Ф = h A (t1-t2)=h A Δt • 式中:Ф为换热量;h为表面传热系数,单
位是W / m·K;A为换热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t1和t2为高、低端温度,Δt为传热温差。 • 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导热系数λ和表面换热 系数h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 • 导热系数是描述某种物质材料本身的导热 性能,单位是W/( m·k)
• 按引起流体流动的原因,如由水泵和风机 引起的流体强迫流动,称为强制(受迫) 对流换热;
• 如果对流运动是由于自身的温度不均以致 密度不均造成的,则称为自然对流换热;
• 在实际的热泵系统中,无论冷凝器还是蒸 发器,多数都是强制对流换热,因为强制 对流换热的换热系数要高的多,同时也不 易积垢。
• 按流体的流动状态还可以分为层流换热和 紊流换热,层流是在进行换热器设计和校 核时要尽量避免的情况。
31
• 斯忒潘-玻耳兹曼定律(黑体)
• 式中:A为辐射面积, σ为常数,σ = 5.67×10<-8次方>(M·K ), T 为 绝对温度。
32
辐射的过程与能量
• 物体的热辐射过程, 是一个动态平衡的 过程:它在向外进 行热辐射的同时, 正身也在吸收热辐 射;
• 辐射传热不需要介 质,可以在真空进 行,对空气加热也 很少
3
导热的定义
• 指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或温度不同的两 物体之间直接接触时,依靠物体分子、原 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进行 的热量传递现象;
• 导热的特征是:发生导热时,物体分子的 各部分之间并不发生相对位移,物体间也 无“质”的传递与混合,而是将其无规则 的分子运动能量传递给相邻的物体;
4
• 但是温差不是影响传热量唯一的因素, 传热量还与流体流动状况和固体壁面材 料本身有关,传热量公式表达式为 :
• Φ=KA(T1-T2) =KAΔT
• 式中,K为单位面积固体表面(参与换热 的面积)的总传热系数,简称传热系数, 单位是W/m·K 。
37
传热过程示意图
38
改善传热过程的主攻方向
• 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有的传热步骤传热 很好,而有些传热步骤则可能很差,存在 着不平衡的情况,
• 但是在实际的热泵换热器设计和制造中, 为了追求设备的紧凑性和经济性,不会一 味的通过加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来提高换 热能力,而实际的工艺要求又往往不允许 过大的传热温差,(如热泵和冷冻装置的 蒸发器和冷凝器),所以如何提高换热器 的表面传热系数,成为换热器设计中最重 要的一环。
21
不同换热状态下表面传热系数的大 致数值范围
16
17
微型板式换热器
18
19
表面换热系数的定义
• 对于表面换热系数可以这样理解:在1℃的 温差下,该表面每一平方米面积的换热能 力,即是该表面的“表面换热系数”。
• 单位是
。
20
• ,对于一个换热装置来讲,影响其对流换 热能力的三个最主要因素是表面换热系数、 换热面积和传热温差,这三个因素中任何 一项的提高,都会提高该换热装置的换热 能力;(相同金属材料的前提下)
• 热量传递过程的推动力是“温差”
2
•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得知:热量可以自发地 由高温热源传给低温热源;
• 热量传递的必要条件是温差,有温差就会 有传热,温差是热量传递的推动力,没有温 差热量就不会发生传递。
• 热量传递的方向:热量总是由高温的物体 传递给低温的物体,不可能出现相反的热 传递现象。
• 在实际中发生的传热过程,往往是三种传 热方式的共同作用的总和。
• 好比一条由公路-桥梁-公路串联而成的道 路,通过能力最差的一段往往成为道路流 通的“瓶颈”。
• 对传热过程阻碍最大的,是导热系数最差 的环节
39
在传热路径上,必须改善瓶颈
• 热的传递过程是一个 “串联”的形态
• 热量从A介质传给壁面 的一侧,经过该材料 的导热传递到另外一 侧,再由表面传给介 质B,可以看成一个公 路的三个段;
传热学与流体力学基础
(第四课)
1
传热的三种基本形式
•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是:导热(热传 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
• 传热学是热泵最重要的基础之一:热泵热 水器相当大一部分的设计和制造问题,是 传热问题,在热泵系统的四个主要部件里, 专门用于传热的就有两个,蒸发器与冷凝 器,即俗称的“两器” ;
23
热辐射
• 物体间通过辐射来实现热量交换的过程称 为辐射换热;
• 它无须物质之间的相互接触,也不需要传 热介质来传递热量,在真空中同样可以进 行,太阳的热量就是这样传递到地球并养 育万物生长的。
• 物体会因为很多原因发出辐射,因为热的 原因发出的辐射称为热辐射,热辐射也是 电磁波,它的波段范围在0.1-100μm之间。
9
•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高的金属材 料称为导热材料,如铜、铝和 钢。
• 而把导热系数在0.05 W/米·℃ 以下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如 泡沫塑料。
10
•银 • 纯铜 • 电解铝 • 纯铁 •钛 • 铜铝合金 • 碳钢 • 玻璃 • 棉花/( m·k)
λ = 399
8
导热系数的大致规律
• 对于绝大部分物质来讲,金属的导热系数最 高,液体次之,而气体最低;
•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导热系数 。大体上 是固体≥液体≥气体 ;
• 一般的,导电性好的材料,导热性也好; • 导热系数与状态有关,例如冰的导热系数为
2.22 W/( m·k),水的导热系数为0.599 W/( m·k),而水蒸气的导热系数仅为0.0194 W/( m·k)。
• 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在传导过程中的传热 量Ф是与导热系数λ,导热面积A和两物体 的温度差Δt成正比的;
• 在上述的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增 加都会导致传热量的增加,任何一个因素 的减少,又都会导致传热量的减少;
• 而传热量Ф,与平板的厚度δ成反比,即 增加板的厚度δ,将降低传热量。
7
导热系数(热导率)λ
33
吸收率、发射率和黑体
• 认识热辐射,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个是 发射率,一个是吸收率;
• 为了消除物体表面性质对辐射的影响,科 学家们虚拟了一种理想物体,它的吸收率 为100%,我们称其为黑体,
• 黑体同时也是热发射率最高的物体,所有 实际物体的吸收率和发射率,都低于黑体, 黑体的辐射热的能力与温度、面积紧密相 关:
11
12
对流换热
• 热对流是流体(液体和气体)各部分发生宏观运 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而对流换热是运动着 的流体同与之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之间由于温差 的存在而发生的热量传递 ;
• 对流换热是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 过程。
•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 必须有温差。
• 接触壁面处,流体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附面层)
34
附:选择性吸附涂料
• 黑色涂层的吸收率很高,但是发射率同样 很高,为了提高太阳能的热利用效率,科 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降低集热器发射率的方 法和材料,力图在尽量少的降低吸收率的 情况下,降低集热器的发射率;
• 选择性吸附涂层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技术: 它虽然降低了吸热材料吸收率,但是更大 程度的降低了它的发射率,最终达到提高 集热器效率的目的。
• 要提高通道的能力必 须提高瓶颈的能力;
40
流体的流态与雷诺数
雷诺数,是表征流体流动特性的一个重要 参数,符号为R,它表示流体流动时的惯性 力F和粘性力(内摩擦力)F之比:
在强迫对流中,雷诺数的大小是流体流动 状态的定量标志:在管内流动中,R小于 2300时,流动状态为层流,当R大于4000时, 流动状态为紊流,而在2300-4000之间则为 过渡状态;
• 热辐射具有强烈的方向性,辐射能与温度以 及波长有关 。
26
红外测温
27
红外热成像
28
29
视夜镜在军事上的应用
30
辐射供暖
• 红外线辐射供暖的辐射 强度高、效果好,在辐 射供暖的环境中,围护 结构、地面和环境中的 设备表面有较高的温度 ,所以人体有较好的舒 适感,此时人的实感温 度高于周围环境的空气 温度。
35
传热过程与传热系数
• 传热过程的定义:两流体间通过固体壁面 进行的换热。
• 传热过程中,固体壁面两侧不同温度的流 体不能互相混合,仅能透过改固体壁面进 行热的传递。
• 工程上实际发生的热量传递,基本上都不 会是单一的热量传递形式 ,三种热量传递 的形式经常是同时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