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生上网成瘾调查与研究

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生上网成瘾调查与研究

1.教育督导按 对象范围 可分为宏观督导和微观督导两类。

1.C2.B3.C4.D5.B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调查报告题 目 和政一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学生 姓名陈莲芳学 号2011011000187专业 班级生物 1102 班教师 姓名马彦男职 称讲师系 别化学与生命科学系页脚内容11.教育督导按 对象范围 可分为宏观督导和微观督导两类。

1.C2.B3.C4.D5.B日 期2012-9-1教务处印制和政一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21 世纪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在为中学生搜索信息和与人 交往提供便利的同时,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中学显 然已成为网瘾影响的重灾区,和政一中位于和政县城内比较繁华的地段,故一中 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远远高于其它远离县城的中学。

因此,就一中学生网络成瘾 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分析了原因以及对策。

“网络成瘾综合症”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 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 Kimberly S.Young 认为 IAD 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无异,对学生的损害是多方面的: 学业成绩下降,损害身体健康。

美国心理学会 1997 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 究,并专门讨论 IAD 的诊断标准。

患上 IAD 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 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 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 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

一、中学生网络成瘾 1.强烈的依恋性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 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

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页脚内容21.教育督导按 对象范围 可分为宏观督导和微观督导两类。

1.C2.B3.C4.D5.B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

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 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情感淡漠 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

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 倾吐和宣泄。

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 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

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 的不断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网络成瘾者将自己 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 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

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 际交往障碍。

4.意志力薄弱 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 失败告终。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 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二、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

根据调查显示,中学生上网比例 初中生达 39.3%,高中生已达 49.9%。

调查显示,大约只有 29.7%的人上网主 要是学习,23.3%的人主要是在打游戏,46.03%的人主要是在与网友聊天,还 有 8.75%的学生明确回答“不上一次”浏览过未成年人不宜上的网站,有 57.78% 的中学生结交网络朋友,并有 14.3%的初中生、16.47%的高中生与网友见过面。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大体上分为6种类型: 1.网络游戏成瘾。

根据对青少年上网目的的调查数据,玩游戏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首选目的,所 占比例高达 40%以上。

2.网络交友成瘾。

页脚内容31.教育督导按 对象范围 可分为宏观督导和微观督导两类。

1.C2.B3.C4.D5.B通过 QQ 等聊天工具、网站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而不 能自拔,将网络上的朋友看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更重要,追求浪漫故事, 包括“网恋”。

3.网络色情成瘾。

沉湎于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包括色情文字、图片、电影和色情聊天等。

4.网上信息收集成瘾。

指在网上搜索或下载过多的对现实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的资料或数据。

5.计算机成瘾。

对计算机知识特别感兴趣,沉溺于电脑程序,对那些新鲜的软件有强烈的兴 趣,迷恋网络技术包括黑客技术,热衷于自建和发布个人网页或网站等。

6.其他强迫行为。

如参与网上讨论、BBS 发表文章、购物、拍卖等活动。

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其身心所受的 影响民是大不相同的。

实际上网络成瘾者多是以上几个类型的混合体。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1.角色的混乱。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容易迷失真 实的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

尤其当青少年在 现实社会中与人交往受到挫折时,转向虚拟的网络社会寻求安慰,消极地逃避现 实,这对青少年的自我人格塑造是极其不利的。

2.道德感的弱化。

在网络空间,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由于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 网上自由任性,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 己的欲望。

在一项对近 3000 名青少年的调查中,承认访问过色情网站的青少年 占 46.9%[5](魏宁:《网络成瘾:虚拟空间对青少年的挑战及对策》,《北京教 育》,2003 年 7-8 期,第7页)。

另外,计算机成瘾者也容易在窃取他人电子 邮件或机密信息、制造传播网络病毒等方面,导致网上违规、违法行为。

根据北 京五所高校的一个调查,有 12.5%的人曾经获得他人的邮件,5.4%的人曾发布不 健康的信息。

据调查,有 31.4%的青少年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页脚内容41.教育督导按 对象范围 可分为宏观督导和微观督导两类。

1.C2.B3.C4.D5.B有 37.4%的青少年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 24.9%的 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中科院“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 工作的影响”课题组:《互联网对当代青年的影响调查》,《北京日报》)。

3.人格的异化。

网络上 90%的信息是英文,网络文化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

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以及网上大量的黄色、暴力等 信息滥泛,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沉迷其中,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 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起来。

青少年在网络上无 拘无束的行为习性,容易导致自我约束力的下降,如将这种习性带入现实世界, 容易产生冲突,导致违规甚至犯罪行为。

4.学习的挫折。

据华东某高校对 237 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调查,有 80%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

北京某高校曾发生过两个专业 90 多名学生中竟 有超过 1/6 的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导致考试不及格,最终退学的事件。

美国宾州 某大学调查表明,58%的青年学生因为花在网上时间太多而影响学习(吴正国: 《应对网络世界的诱惑——青少年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初探》,《江南大学学报》, 2003 年 6 期,第 92 页)。

迹象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多因迷恋网络而无心学 习,学业不佳,这已形成恶性循环。

5.健康的损害。

对于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一旦沉溺于网络世界,长时间面对电脑,日常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重下降,睡眠减 少,身体易变得越来越虚弱,更严重者容易导致猝死。

中学生正处于建立自我同一性,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期。

过度使用网络会 影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研究表明,中学目前因各种原因退学的学生 中,沉溺网络的占很大比重。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更 加凸现,沉溺网络而严重影响学业甚至退学的人数还将进一步上升,所以,加强 网络成瘾心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四、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 中学生容易上网成瘾大体上是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1.主观原因页脚内容51.教育督导按 对象范围 可分为宏观督导和微观督导两类。

1.C2.B3.C4.D5.B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

具体表现在: (1)自控能力欠缺。

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 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

但中学生正处于 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 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 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认知能力有限。

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 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

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

对于身处社会边缘、 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3)自我意识强烈。

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 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 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网络自由平 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成为中学生展 现自我的平台。

(4)形成网瘾的心理原因:高中生精力旺盛,心理上自我意识强,有 实现自我的欲望,富于挑战性、冒险性。

网络游戏迎合了高中生生理、心理特点, 而网络游戏画面变幻莫测,内容惊险刺激,对抗性、投入性强,对高中生有强烈 的吸引力,使之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生理能量得到释放,情绪得到宣泄,心理 得到平衡。

同时据调查显示:中学生网络成瘾患者多半不善交际,有自卑情结, 无法和同学沟通。

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的突变,一部分学生产生失落感, 无法建立新的心理支持系统。

网络提供了一个寻找自我和宣泄不良情绪的平台。

2.客观原因 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

具体表现在: (1)社会环境。

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而不少黑心网吧老板通过各 种手段吸引、保护未成年人上网,使他们逃避各种检查。

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页脚内容61.教育督导按 对象范围 可分为宏观督导和微观督导两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