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创外交新局面

开创外交新局面

盐池高级中学教学笔记年月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宁夏中考采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实行开卷考试,考生从历史、地理、生物三科试题中选答一科试题,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

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

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

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

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

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

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

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

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⑷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

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

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⑸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

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

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去年,也就是2012年的国际政治舞台,风云变幻。

而中国周边局势,也是扑朔迷离,在中国的南海和东海,相继形成了两个巨大的风暴漩涡。

这两个漩涡的中心,一个是黄岩岛,一个是钓鱼岛。

围绕着两个岛引发的争端,已成为了2012年亚太地区重大的外交事件,曾使中国及其周边局势一度趋于紧张。

然而回望历史,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临着更严峻的局势。

首先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兴风作浪,先是在50年代初发动侵朝战争,后又在60年代初入侵越南。

苏联也在加紧扩张,5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还在1969年一度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

美、苏的军事行动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围困之势。

如何破解世界大国对中国的围困之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1971年11月8日的一期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标题是:中国人来了。

这一期的封面文章这样写道:“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事件?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板书)第一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外交关系的突破)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自主学习:问题一: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问题二: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⑴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⑵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一方面对新中国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实行孤立、封锁和包围;另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打压中国的外交空间,支持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中国人来了”,来得容易吗?答:不容易。

为了这一天,中国人足足斗争了22年。

这22年间,由于美国的一再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而就在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前夕,美国还抛出了个“双重代表权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2的“历史纵横”。

从“历史纵横”的材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答:中国领导人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主权与席位,哪个重要?当然是主权。

国家主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不容谈判、不容侵犯的。

中国人来了,中国人为什么能来呢?投影:材料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材料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也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材料三:支持中国的主要是哪些国家呢?——广大的亚非拉国家。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大力拓展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确立和增强了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影响力,从而为重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来了,中国人带着信心与自豪重新站在了世界舞台之上。

正是中国的到来,极大地增强了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影响力,冲破了超级大国对联合国的掌控,从而推动了世界政治的民主化及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投影:《时代》周刊记者对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的前景做出了客观的预测:“它会为联合国带来新的能量,每个人都会发现新的改变。

”1971年10月,中国人来了,来到了联合国。

随后不久,美国人也来了,他们来到了哪里?——中国。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降落首都机场。

当他走下舷梯,老远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总理伸出了手。

当两只大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周总理意味深长的说道:“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22年没交往了呵!”当然,这次握手不仅跨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也跨越了两国间最深重的分歧。

(板书)第一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外交关系的突破)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二、中美关系正常化(跨洋握手)自主学习:问题一:结合P.113“学思之窗”,请思考:中美为什么会有“握手”的意向?问题二:中美的“跨洋握手”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现实的?问题三:从开始“握手”到实现真正的“正常化”,影响双方关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问题?答:……(板书)第一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外交关系的突破)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二、中美关系正常化(跨洋握手)⒈原因:中美双方利益需求⑴美国:①孤立中国政策失败;②美苏争霸需要⑵中国: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主因);②对付来自苏联威胁;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正因为如此,美国人来了,中国也为之敞开了大门,中美关系一步步地走向了正常化。

现在就请大家回到教材,阅读教材第二目的相关内容,然后根据这张表格的提示,自主完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大事记”。

时间事件其实,为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两国政府及其领导人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其中不乏温情攻势。

1972年的冬天,尼克松夫妇想完成登上长城的愿望,然而天公不作美,一直阴天下雪,周总理当即决定动员几十万群众连夜清扫钓鱼台到八达岭长城大约有七八十公里路的积雪。

第二天早晨7点,马路已全部打扫干净。

这也让尼克松见证了中国人民的真诚与热情。

但不管怎样,双方最终还是要坐在谈判桌前。

在尼克松访华期间,双方就历经了三个层次、前后11轮的会谈。

据时任外交部的翻译人员回忆,尼克松访华期间,他们每天工作到半夜,如何吃饭、睡觉都没有印象了。

(板书)第一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外交关系的突破)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二、中美关系正常化(跨洋握手)⒈原因:中美双方利益需求⒉过程⒊主要障碍:台湾问题双方最终谈成了什么呢?投影: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另一个可以带来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的。

——摘自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根据《公报》相关内容,分析中美关系改善有何历史意义?答:……美国总统走后不久,日本人也来了。

投影:(板书)第一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外交关系的突破)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二、中美关系正常化(跨洋握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冰释雪融)自主学习:问题一:中日近代关系史上曾有过哪些“冰”、“雪”?问题二:70年代中日“冰释雪融”的标志是什么?主要原因何在?问题三: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田中角荣9月25日来到中国,9月29日就和中国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其效率可以说是非常高的。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找找《中日联合声明》和《中美联合公报》有什么不同?投影:不同——第一,关注的焦点不一样,中美间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中日间的核心问题是历史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日本表示了深刻的反省。

第二,美国承认的是一个中国,日本承认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应该来说,日本的态度非常的积极。

而与之相回应的也是中国非常务实的态度——中国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

子曰,四十而不惑。

不惑之年,原本是不折腾的年纪,原本是更能理性的对待分歧的年纪,原本是更懂得交流沟通的年纪。

然而,十分遗憾的是,由于日本方面的原因,两国的关系竟发展到这等地步。

面对今日之局,再次回望历史,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的智慧。

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的意义?答: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投影:(板书)第一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外交关系的突破)第二篇章:东方巨人,举足轻重(新时期的外交建树)一、外交政策的调整投影:材料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