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概述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过程(1)天圆地方说 古印度人想象的地球(2)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地球卫星影像图:直接观察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地球的大小和半径二、地球圈层1.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从外到里大致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2.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
1.2 地球的自转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的自转就是地球绕着地轴不断地旋转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3.周期:一天(24小时)4.产生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时间差异二、昼夜交替1.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地球表面只有一半被太阳光照亮,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就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半球的范围随之不停移动,使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晨昏线: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3.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三、时区和区时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2.地方时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3.地方时特点: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地方时东早西晚。
4.地方时计算: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º,地方时相差4分钟。
5.时区: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国际上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叫中时区,向东和向西经度每隔 15°为一个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都以位于本区正中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
同一时区的区时相同,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6.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位于正中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时刻,这就是该区的区时。
7.日界线: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为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而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加上一天。
考虑到180经线附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日期的统一,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因此它与180°经线不完全吻合,而是稍有曲折。
1.3 地球的公转一、地球的公转1. 公转: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的运动。
2.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致。
3. 公转周期:大约一年4. 公转轨道:近似圆形的椭圆5.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度数约为23.5°二、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1. 北回归线:北纬23.5°纬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称为北回归线。
2. 南回归线:南纬23.5°纬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界线,称为南回归线。
3. 太阳直射点: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的地点。
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纬23.5°和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
三、四季的形成四、五带的划分2.1 全球海陆分布一、 海陆分布1.全球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任何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 七大洲1.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3.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三、 四大洋1.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海洋。
3.大西洋呈“S”形。
4.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最小、最浅的大洋。
四、 大洲分界线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2.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3.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
4.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5.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6.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里克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7.欧洲和北美洲分界线:丹麦海峡五、 岛屿和半岛和大陆1.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2.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3.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欧洲。
4.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5.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洲:非洲2.2 世界的地形1.地形: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2.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3.相对高度: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4.地形的类型地形类型主要特征海拔高低 地势起伏平原 较低,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宽广丘陵 较低,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地势低平高原 较高,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 地势高,起伏小山地 较高,海拔大多在 500 米以上,有的高达数千米起伏很大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5.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6.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7.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2.3 海陆的变迁一、海陆变迁的学说1.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2亿年前大陆分裂成若干块陆地,开始漂移,形成如今的海陆分布状态。
2.海底扩张学说:是对大陆漂移学说的进一步发展。
3.板块构造学说:全球的岩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大陆的移动并不是陆地独自在海洋上漂移,而是大陆与附近的洋底组成的板块一起在缓慢移动。
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较不稳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二、六大板块1.六大板块的名称与分布2.板块运动:挤压-著名山脉形成 张裂-东非大裂谷、红海3.世界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交界处。
2.4 河流和湖泊一、河流1.流向: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
2.流量:降水量多的地区河流的流量大。
3.分类(1)外流河:河水最终流到海洋里的是外流河。
内流河:河流最终消失在沙漠、戈壁或流到没有出口的湖泊里的是内流河。
(2)时令河:只是在某个季节有水的是时令河。
常年河:一年四季都 有水的是常年河。
(3)运河:陆地表面人工开凿的运河。
天然河流:自然形成的河流。
4.世界著名河流: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世界第二长河——亚马孙河二、湖泊1.分类:(1)淡水湖:世界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2)咸水湖:世界最大咸水湖——里海三、保护与利用1.河流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汇集和输送水及水中泥沙、盐类、有机质等进入海洋、湖泊的主要通道。
河流对现代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湖泊中除了有丰富的水资源以外,还有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
湖泊具有供水、发电、 灌溉、航运、渔业、旅游及调节气候等多方面的功能。
3.目前世界上许多湖泊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湖泊资源面临枯竭,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湖泊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2.5 世界的海洋一、海洋分类1.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与大洋相接。
2.内陆海:四周被大陆或岛屿、群岛所包围,但有狭窄水道与大洋相通的海。
3.海湾:洋或海伸进陆地的部分,通常三面为陆,一面为海。
海湾内一般风浪小,水体平静,泥沙易于堆积,是人类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及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地。
4.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海或洋的狭窄水道。
海峡一般水较深,水流较急且多涡流。
二、海底地形(图见书上P40)1.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这里是海洋生物的乐园,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2.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加至数千米。
3.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万多米。
4.海沟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和大西洋 只有少数海沟。
5.大洋盆地:一般面积都很大,海水也比较深。
在一些大洋盆地中有很多具有利用价值的锰结核。
6.大洋中脊: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3.1 多变的天气1.天气: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风雨、冷热、阴晴状况。
2.天气符号:3.风向: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
天气预报图中风向杆符号所指的方向为风向,即指风吹来的方向。
4.风力:风力指的是风速。
通常天气预报将风力划分为13个等级。
5.灾害性天气:灾害性天气主要指暴雨、台风、龙卷风、雷暴、寒潮、高温、大雾等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的天气现象。
3.2 多样的气候(气温)一、天气与气候名称 定义 特点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风雨、冷热、阴晴短时间的、多变的 天气等状况。
气候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时间的、相对稳定的二、三、气候1.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
2.日平均气温:一天内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3.各月气温曲线图:通常用各月气温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中气温的变化。
四、世界气温分布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
2.等温线分布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世界各地气温分布的差异。
3.世界气温分布特点:(1)通常情况下,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一年中1月最低,7月最高,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与北半球相反。
(2)无论是1月还是7月,世界气温分布都是从赤道向两极(从低纬向高纬)降低。
3.2 多样的气候(降水)五、降水4.定义: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
六、降水量柱状图1.测量降雨的工具:雨量器2.降水量测量单位:毫米mm3.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一个地方一年之中12个月的降水量有差异,降水量的状况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七、等降水量线分布图4.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可以明显地看出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
5.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降水量线。
6.世界降水分布特点:(3)赤道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为2000-3000毫米,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
(4)在南、北纬 15°-30°,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不少地方在200毫米以下,是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带,分布有大片荒漠。
(5)在极地地区和温带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200毫米,也是世界上年降水量较少的地区。
3.3 世界气候类型(热带气候)1. 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2. 热带气候特点:全年气温较高,热量充足。
3.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4.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