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4.0】世界近代工业化:英国与美国工业化

【管理4.0】世界近代工业化:英国与美国工业化

【管理4.0】世界近代工业化:英国与美国工业化
作者:解光伟,《管理4.0》
200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名为《大国崛起》的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回顾了英国、美国和日本等九个世界级大国的崛起过程与历史规律。

这部纪录片以弘大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欧美强国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走上了各自的工业化道路。

让人感叹让人唏嘘,感叹先辈们伟大的创造和不懈的奋斗,而唏嘘他们的艰难困苦和无数的失败。

21世纪前几十年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总结世界大国的兴衰历程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警示意义。

英国的工业化
1685年,约克公爵詹姆斯继位英国国王,即詹姆斯二世。

詹姆斯二世是一位天主教徒。

而早在1534年《至尊法案》获得通过后,英国就完全舍弃了天主教,成为一个以新教和英国国教为主的国家。

詹姆斯二世继位后,却独断专行,不顾各方的反对,大力保护和推行天主教。

偏执的国王遭到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力抵制。

英国国内的宗教矛盾很快发展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1688年,辉格党与托利党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并邀请玛丽公主和其丈夫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率军入驻英国。

11月,奥兰治亲王率军数万人在托儿湾登陆英国。

而拥有数倍兵力的国王詹姆斯二世消极应战,致使战力全失。

12月,奥兰治亲王的军队兵不血刃地进驻英国伦敦。

詹姆斯二世战败后逃亡法国。

1689年,英国议会在伦敦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废黜詹姆斯二世,由玛丽公主和威廉共同担任国王,统治英国。

同时,会议还提出了限制国王权利的“权利法案”。

这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起的政变被称为没有流血冲突的“光荣革命”。

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议会彻底从国王手里夺取了国家权利。

英国从此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国家。

随后,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得以发布,资本主义发展得到了充分的制度保障。

“光荣革命”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英国的国内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随着英国海外殖民贸易的不断扩张,其与欧洲强国法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冲突越来越激烈。

1756年开始,英国与法国展开了七年的全球霸主争夺战,史称英法七年战争。

在欧洲大陆,英国使用“大陆均势政策”,与普鲁士结盟,利用普鲁士制约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力量。

在海外,英国利用其强大的海军实力先后在大西洋、美洲和印度等地战胜法国。

1763年,英法签订《巴黎和约》,英法七年战争结束,英国成为最大的赢家,夺取了包括加拿大、美国东部、西非海岸和印度等法国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至此,英国在两百年的时间里先后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海上马车夫荷兰和欧洲强国法国后,确立了海洋霸权,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基础。

在取得广阔的殖民地后,英国开始疯狂的资源掠夺和不平等贸易,这其中就包括对中国的鸦片贸易。

大量的财富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向英国,为英国的全国性大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追逐财富的积极性。

不断增长的海外贸易对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难以满足贸易需求。

资本家和工场主为增加生产量绞尽了脑汁。

此时只要能生产出来产品就一定能够卖得出去,卖出去就意味着财富的增长。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财富的吸引下,蒸汽机和新型纺织机等一系列技术和机器被发明出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712年,英国人托马斯·纽卡门发明了第一台可广泛应用的蒸汽机,有效地解决了煤矿的排水问题。

但纽卡门蒸汽机具有天生的缺陷,其对燃料的消耗量太大。

为了改变蒸汽机的能效问题,詹姆斯·瓦特发明了分离式冷凝器。

这使得蒸汽机的应用范围得到的巨大的延展。

1764年,哈格里夫斯设计出一种新式纺
纱机“珍妮机”。

于此同时,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利纺纱机。

机器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

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英国资本家购买了更多的机器。

这反过来使得机器制造者和发明者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于机器的改良和再生产。

而更多更好的机器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扩大了生产规模,资本家的财富得到进一步的增长。

这样英国的工商业就进入了一个持续的良性循环。

大规模生产制造对能源动力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煤炭、钢铁行业的发展。

而更多产品的贸易流通又促进了火车、轮船等运输行业的兴起。

最终使得英国成为一个纺织、煤炭、钢铁和运输业空前发展的工业化国家。

“光荣革命”的胜利和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英法七年战争的胜利为英国奠定了世界大国的基础,也为英国海外贸易和工业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外部条件。

在一系列市场、制度和条件准备完成之后,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

由于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优势,英国的经济迅猛发展,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

到了1850年,英国的钢铁产量超过了世界钢铁总产量的50%,煤炭产量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60%,棉布产量也超过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英国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总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2%。

经过了近100年的工业发展,英国毫无疑问成为工业制造和世界经济的中心。

英国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

然而,就在英国人陶醉于辉煌成就之中,骄傲地自称“日不落帝国”之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正快速崛起。

人类历史上,伟大而辉煌的工业化1.0时代即将结束,更为波澜壮阔的工业化2.0时代即将在遥远的美洲大陆拉开序幕。

美国的工业化
随着英法七年战争的胜利,北美殖民地被英国接收。

为了将北美变成英国长久的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地,英国实行高压政策,不断加强对北美的压榨和剥削,并持续压制当地的经济发展。

北美人民对英国殖民主义的痛恨日渐激烈,逐渐演变成行动上的暴力冲突。

1775年,来克星敦的枪声揭开了美国反抗英国殖民主义的序幕。

最终,美国人民在总司令乔治·华盛顿的带领下打赢了这场追求独立和自由的战争。

1776年,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发表了《独立宣言》,北美13州脱离英国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脱离英国的统治,使得美国经济有了腾飞的前提。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南北发展模式的矛盾愈加突出。

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越来越不可调和,最终爆发了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即南北战争。

1865年,南北战争以美国北方联邦获胜而宣告结束,美国恢复统一。

美国工业化的最大阻碍南方奴隶制经济被废除,工业经济开始飞速发展。

而战前的美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大多数欧洲国家。

相比于英国的工业化,美国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取得了更大规模的发展,也取得了更加绚烂的成就。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大王”时代,从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到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从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到汽车大王亨利·福特。

一个产业大王接着一个产业大王不断出现,引领着美国工业化一步一步往前跨越。

石油和钢铁产业的空前发展,成为美国工业化的基石;贯通东西南北铁路和航运,成为工业化经济的血脉;汽车和电气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发明和改进,为超越旧工业化提供了新的动能。

虽然美国的工业化起步比英国晚了半个世纪,但其国家崛起的辉煌程度却远超英国和欧洲。

到了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成功超越欧洲各大工业强国,成为世界第一。

美国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国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开疆拓土轻而易举、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凡有的,上帝还要给他,叫他拥有更多。

当传统欧洲工业强国深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由于遥远的距离让美国可以远离战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此外为交战国双方提供物资与军火也让其大发横财。

到1919年,
协约国共欠下美国债务近100亿美元,美国黄金储备占世界总储备量的30%。

惨绝人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却成了美国崛起的绝佳契机,美国经济实力得到极大地增强。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马太效应再次起效,美国又一次成为最大的赢家。

二战之后,美国与苏联成为世界两大超级大国。

到198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万亿美元,超过日本、联邦德国和英国的总和。

毫无疑问,美国成功从英国手里夺走了世界头号强国的称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