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考前押题试卷(5月份)(有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考前押题试卷(5月份)(有答案解析)
2.答案:B
解析:解:A.葡萄糖含-CHO,能被银氨溶液氧化,则体现葡萄糖的还原性,故 A 错误; B.含-OH 的有机物易溶于水,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酯类不溶于水,则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 乙醇>苯酚>乙酸乙酯,故 B 正确; C.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酸钠,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对应的酸和醇,故 C 错误; D.甲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因苯环影响甲基,使甲基上 H 变得活泼,故 D 错误; 故选:B。 A.葡萄糖含-CHO,能被银氨溶液氧化; B.含-OH 的有机物易溶于水,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酯类不溶于水; C.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酸钠; D.甲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因苯环影响甲基.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 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 D 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解:A.滴加稀硫酸酸化,亚铁离子、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不能检验 是否变质,检验是否变质时不能加酸酸化,故 A 错误; B.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可推断出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碘,故 B 正确; 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均与氯化钡不反应,则不能生成白色沉淀,故 C 错误; D.向溶液中滴加的 NaCl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 KI 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 淀。说明相同体积的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银的物质的量多,溶解碘化银的物质的量少,即 Ksp(AgCl) >Ksp(AgI),故 D 错误; 故选:B。 A.滴加稀硫酸酸化,亚铁离子、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 B.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生成了碘单质,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较强,据此可比较 Cl、I 元素的非 金属性; 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均与氯化钡不反应; D.向 AgNO3 溶液中滴加 NaCl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 KI 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 色沉淀。说明生成 AgI,生成物溶度积更小,Ksp(AgCl)>Ksp(AgI);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非金属性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检验、沉淀 生成、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
B 震荡。
紫红色。
碘强
炭粉中加入浓硫酸并加热,导出的气体通入
C BaCl2 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 SO2 和 CO2 产 生
D
向 AgNO3 溶液中滴加少量 NaCl 溶液,然后再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 溶解度:AgCl>
向其中滴加 KI 溶液
成黄色沉淀
AgI
A. A
B. B
C. C
D. D
4. 科学家用氮化镓材料与铜组装如图所示人工光合系统,利用该装置
5 滴上述 FeSO4 溶液
物颜色加深且有浑浊.测得反应后溶液 pH=1.4
( 3)将上述混合物分离,得到棕黄色沉淀和红褐色胶体.取部分棕黄色沉淀洗净,加 4mol•L-1
盐酸,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初步判断该沉淀中含有 Fe2O3,经检验还含有 SO42-.检验棕黄 色沉淀中 SO42-的方法是______. (4)对于生成红褐色胶体的原因,提出两种假设:
A. 实验 i 中现象说明有 Fe2+生成 B. 实验 ii 中现象说明反应后溶液中含有 Fe3+ C. 实验 iii 水溶液中 c(Fe2+)大于 i 中 c(Fe2+) D. 实验 iii 中再加入 4 滴 0.1 mol•L-1 FeCl2 溶液,振荡静置,CCl4 层溶液颜色无变化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7.0 分) 7.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M 是生产玻璃钢的原料,其合成路线如图:
【实验Ⅰ】
试剂:酸化的 0.5mol•L-1FeSO4 溶液(pH=0.2),5% H2O2 溶液(pH=5)
操作
现象
取 2mL 上述 FeSO4 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5 滴 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稍后,产生气泡.测得反
5% H2O2 溶液
应后溶液 pH=0.9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
溶液变红
2020 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考前押题试卷(5 月份)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36.0 分) 1.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总分
A.
煅烧贝壳
B.
粮食酿醋
C.
古法炼铁பைடு நூலகம்
D.
火药爆炸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制镜利用了葡萄糖的氧化性 B. 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苯酚>乙酸乙酯 C. 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对应的酸和醇 D. 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甲基使苯环变活泼
不同时刻测得生成 O2 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资
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 1 页,共 12 页
①2Fe3++H2O2=2Fe2++O2↑+2H+,②H2O2+2Fe2++2H+=2H2O+2Fe3+,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t/min
0
2
4
6
V(O2)/mL 0
第 6 页,共 12 页
大。
4.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图示可知,该装置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 A 正确; B.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故 B 正确; C.根据电子流向知,Cu 是正极,正极上二氧化碳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甲烷,电极反应式为: CO2+8e-+8H+=CH4+2H2O,故 C 错误;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装置中的 H+由左向右移动,故 D 正确; 故选:C。 该装置中,根据电子流向知,GaN 是负极、Cu 是正极,负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正极反 应式为:CO2+8e-+8H+=CH4+2H2O,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原电池原理为解答根据,注意正确判断电极反应、 电子流向、离子流向,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烃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 (2)试剂 a 是______。 (3)C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4)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反应Ⅲ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6)G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N 满足如下转化关系:
第 2 页,共 12 页
______。
④聚合氯化铝可将悬浮物和被杀灭的细小藻类沉淀到池底,第二天将池底沉淀移出.稀释聚合
氯化铝会产生胶体,其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当温度大于 80℃时,水体中铝离子的总浓度
会降低,其原因是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7.0 分)
10. 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研究亚铁盐与 H2O2 溶液的反应.
9.9
17.2 22.4
A. 0~6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3×10-2 mol•L-1•min-1 B. Fe3+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C. 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D. 反应 2H2O2(aq)=2H2O(l)+O2(g)的△H=E1-E2<0
6. 已知反应:2Fe3++2I-⇌2Fe2++I2,用 KI 溶液和 FeCl3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
第 5 页,共 12 页
1.答案:A
-------- 答案与解析 --------
解析:解:A.煅烧贝壳,是碳酸钙发生分解反应,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 A 选; B.醋的酿造,存在从乙醇转化为乙酸的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故 B 不选; C.金属冶炼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为氧化还原反应,故 C 不选; D.火药爆炸,属于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故 D 不选。 故选:A。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从化 合价角度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成功地实现了以 CO2 和 H2O 合成 CH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 GaN 表面发生氧化反应:2H2O-4 e-=O2↑+4H+
C. Cu 表面的反应是:CO2+8e-+6H2O=CH4+8OH¯
D. H+透过质子交换膜从左向右迁移
5. 一定温度下,向 10mL 0.40mol•L-1 H2O2 溶液中加入适量 FeCl3 溶液,
“脱络”(指镍元素由络合物 NiR2 转化成游离的 Ni2+)过程中,R-与中间产物•OH(羟基自由 基)反应生成难以与 Ni2+络合的•R(有机物自由基),但•OH 也能与 H2O2 发生反应。反应的 方程式如下: Fe2++H2O2=Fe3++OH-+•OH …………i R-+•OH=OH-+•R …………ii
①灭藻原理是铜离子可以使叶绿体中毒无法光合作用而死亡;CuSO4 溶液也能够杀菌,其原理
是.加入 CuSO4 溶液后需要打开水循环系统,其作用是______.
②含氯消毒剂杀菌消毒主要体现出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③选用 Na2CO3 调节 pH 至 7.5,用化学用语和文字解释其原因______.
3.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