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线程控制编程自学心得体会篇一:Linux学习心得Linux学习心得总结第二事业部Linux简介: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开源操作系统,是自由软件和开源代码的经典范例,由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的。
具有开放性、多用户、多任务、出色的速度性能、良好的用户界面、丰富的网络功能、可靠的系统安全、良好的可移植性、标准兼容性等特点,在服务器,嵌入式,工控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风靡全球的Android智能系统也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
第一次接触Linux是在上大二的时候,一位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在课间闲聊时用教训的语气给我们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去好好学Linux,你要不会Linux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计算机科班毕业的(当然这有点夸张了,这位老师一直是研究Linux的,对Linux比较狂热),总之他说了一大堆Linux的好处,比如开源啊,稳定性强,支持平台多等等。
其实之前早就对Linux有所耳闻,但觉得这是专业人士才搞的东西,很高深,我离那一步还早着呢,所以当时也没听懂多少,听完过后只觉得Linux是个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在Linux上面开发是比较有档次的,有前途的。
于是,一兴奋,回去就找了个师兄借了张Red Hat (Linux一个比较稳定的商业发行版本)的光盘,在自己电脑上装了个Linux系统,在上面装上了QQ,音视频播放器,练了练Linux的命令,编译运行了"hello world"之类的入门程序,玩了几天后,我发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在Linux上没法玩魔兽和CS,兴奋劲一过,我的第一个Linux系统就在我的电脑分区下长眠了。
到后来,学校开了些以Linux为实验平台的课程,于是又把Linux系统拿出来,在上面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对Linux也更了解了,自己也能勉强在那上面做些简单的应用开发,学会了更多的命令,了解了何为gcc,makefile,vi,gdb,知道了怎样调试自己的程序,仅此而已。
大三暑假找了个实习的工作,工作环境也是Linux方面的应用程序开发,实习了两个多月,跟着公司的老员工打杂,逐渐对Linux的应用开发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真正的产生了兴趣,自己也在Linux下做了些小东西,用socket+GTK完成了一个类似于QQ的局域网聊天工具等,当时高兴了好几天。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是Linux相关的开发工作,到后来来XX也做Linux,毕业快四年了,真正在Linux上做开发也有四年多,从应用开发到驱动开发,再到研究内核。
做了这么多年来,不敢说有所成,但多少也有所得,有所感悟,回头看看自己学习的过程,也有过迷茫,彷徨甚至痛苦的经历,走过很多弯路,到现在也能勉强摸清Linux脉路了,还算欣慰。
我们部门还有很多Linux高手,我也不敢班门弄斧,在此只是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心得总结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对感兴趣的同事有所帮助。
首先就是基础知识,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Linux下95%以上的代码都是由C语言编写的(还有部分汇编和脚本),所以要想学好Linux,必须要有扎实的C语言基础,C语言看似简单,但要学好并不容易,它绝非我们大学教材里面讲的那点东西。
而且千万不要认为C语言过时了,它是开源社区,系统开发和嵌入式开发方面的王者,在软件世界可以预见的未来,C语言将永远不会被淘汰,并将持续不断的焕发生命力。
要学好C语言,没有别的办法,除了多写,多练,多看书,多看优秀代码(例如Linux内核代码)。
在此,给大家介绍几本我读过,并且读后觉得效果不错的经典书籍,入门的就不介绍了,大学基本上都学过,这里介绍几本进阶的,《C专家编程》,《C和指针》还有《C语言深度剖析》,前两本是国外优秀经典教材,国际级Hacker的巨作,是C 语言进阶必备书籍,后一本是国内一个高人写的网络书籍,很多地方也参考了前两本,由于是中国人自己写的,并且语言诙谐幽默,读起来比较容易理解,把这几本书吃透,再加上大量的练习,你基本上就可以大胆的说你精通C语言了。
第二个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就是数据结构和算法,Linux的代码里面运用了大量的链表,队列,堆栈,Hash表,排序查找等数据结构和算法,所以把这些基础搞好,在后续的开发学习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也没啥好多介绍的,计算机专业的话《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是最重要的基础课,掌握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没学过的话最好也找本书好好研究下。
当然,上面提到的基础知识也不是说要非常精通才能学Linux,C语言和数据结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一些东西先了解下,等在后期的学习开发过程中再慢慢补充也行。
学Linux要怎么入手?有哪些方法和路径?我学的时候也在网上参考了很多Linux前辈的学习路径,基本上都大同小异,殊途同归,总结出来由简到难就是使用Linux—〉Linux系统编程开发—〉驱动开发和分析Linux内核,我也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要使用Linux,首先你要有思维上的转变,忘掉Windows,Linux和Windows的设计思想不同,操作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Windowws以图形操作为主,而Linux 的精髓在于命令行,基本上所有的Linux高级用户都是以命令操作为主,所以忘掉图形操作吧,把自己变成"命令控",多学一些命令,你会发现一切会变得简单。
然后学习下gcc,Makefile和gdb,这些是Linux编程的编译器和调试器,先知道怎么用就行了,在以后的编程中会大量使用到,到时候自然就熟悉了。
还有就是要学会搭建自己的开发环境,学着配置下samba,tftp之类的网络服务器,在以后都可能用的上的。
现在我们就进入Linux的系统编程,Linux的系统编程主要分为文件操作,进程控制,线程控制,信号处理,IPC(进程间通信)这几个部分,这些都是Linux编程的基础,必须要掌握。
就文件操作来说,在Linux的内核层,很多系统接口和设备驱动的节点基本上都是以文件的形式映射到上层文件系统,用户要访问这些设备都必须通过文件操作来进行。
而且世界上不存在只有内核的操作系统,如果没有系统级的编程,内核就只是束之高阁的玩具,所以就算你的最终目的是驱动,是内核,这些东西也是必学的,在学这些的过程中也能锻炼你的Linux思维,加深功底,有了深厚的功底,后面的东西看起来会变得很简单。
在这个阶段我再推荐两本书,人民邮电出版社的《Linux C编程实战》,这本书是Linux下系统编程的入门级书籍,虽说是入门,但涵盖了Linux下系统编程的所有主题,详略得当,也比较容易读懂,很适合初学者。
还有一本就是国外的经典教材《UINX 环境高级编程》(Advanced Programming in the UNIX Environment),这本书很厚(780页),我自己也没看完,讲的比前面那本更深入,更全面,也会更难一些,网上有人评论说在Linux系统编程上遇到的所有问题基本上都能在这本书上找到答案。
如果时间精力允许的话,强烈建议读完此书,并作为案头教材,随时参考,当然如果你暂时没有那么多精力的话,把第一本书看完并吃透,你也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内核!进入内核,你的思维又得转变下了。
我在这里先声明一个概念,关于Linux操作系统的两种运行级别,在intel cpu上有Ring0-Ring3四个运行级别(其实不止是intel的cpu,几乎所有的cpu都有不同的运行级别,只是定义不同罢了),不同的级别运行权限不一样,一个低级别运行态不能随便访问高级别运行态的数据。
但在Linux上只用了两种,Ring3级运行用户态,Ring0运行内核态,没有使用Ring1和Ring2。
Ring3状态不能访问Ring0的地址空间,包括代码和数据。
Linux进程被映射到4GB的地址空间,0-3GB是用户态和内核态共享的,3GB-4GB是内核态专用的地址空间,这里存放了整个内核的代码和内核模块,以及内核所维护的数据。
用户的应用程序是运行在用户态的,如果需要访问内核态的数据,比如应用层需要与驱动交互,进行网络数据发送等,则必须使用open,read/write,ioctl,send等系统调用才能访问到,系统调用会调用到内核中的代码,这时,必须切换到Ring0,然后进入3GB-4GB的内核地址空间去执行这些内核代码,完成后,切换回Ring3,回到用户态。
这样,用户态的程序就不能随意操作内核地址空间,对内核起到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
所以当进入内核编程时,一切也要小心,稍微不注意就会把系统搞挂。
另外还有一个事情提醒下大家,内核态和用户态相当于两个世界了,两个世界两个制度,之前在应用层编程的用的得心应手的C函数库在内核态就不能再用了,之前的很多编程调试技巧在内核里面也不起作用了。
所以,我们又得从"Hello World"开始了。
写一个内核模块程序应该算是内核的"Hello World"了,把这个程序编译并装载进内核运行后,了解其运行机制,你基本上就算进入内核了(当然你也得先了解内核的基本架构,知道怎么编译配置一个内核),但后面的路还很长,相当于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接下来你就可以研究Linux驱动了,关于驱动的学习,除了Linux自身的驱动原理架构要掌握之外,硬件基础和实践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对硬件基础较差的初学者来说这个阶段最好有人带,一个人自学的话往往收效甚微,你自己琢磨一个星期都想不明白的事情,别人可能一句话就能把你点通。
这个阶段不得不推荐的书当然就是Linux驱动开发人员的圣经---O'REILLY的《Linux设备驱动程序》(俗称LDD)了,现已出了第三版,基于内核,这本书理论讲解透彻,包括了Linux驱动开发中常用到的所有技术点,把底层内核提供给驱动的API介绍的也比较清楚,而且每个技术点都有相应的例子供你练习,学的时候注意多实践,不要一味的看书,而且不要指望第一遍就能看懂他,我断断续续看了三遍以上,很多地方也还拿不准,这本书对做驱动的人来说,读五遍以上一点都不过分,每读一遍你都会有新的收获,回味无穷。
但这本书对基础较差的人来说起点偏高,不容易看懂,国内也有不少关于Linux驱动的书,但真正能拿的出手的不多,宋宝华的《Linux设备驱动开发详解》还算不错,他很多地方参考了前面那本,虽说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对初学者来说更容易看懂,建议两本书交叉着一起看,遇到不懂的可以相互参考,看完这两本书,你基本上就掌握了驱动开发的基础了,剩下的就是实际开发经验。
驱动方面我就不多说了,很多同事都有丰富的经验,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是否有人带,是否有机会参加实际项目开发),学习的效果也是有很大的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