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几年物流业在GDP中所占比例的情况(亿元)中国物流业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发展现状及分析表一: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近些年物流发展状况(2004年---2008年):(图一)以下图表数据均来自表一以上图标可以看出我国从2004年到2008年期间,中国GDP增长率均在9%以上,平均增长率为:10.22%,这在全球范围内属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同样,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也很快,具体发展状况如下图:(图二)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在近五年增幅回落,但仍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到2007年增幅提高后,2008年受自然灾害等影响导致增幅迅速回落,近五年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的增幅整体呈回落事态。
而社会物流总额的年增长率最低达到19.5%的增长速度,5年内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4.96%,从2004年的38.4万亿到2005年的48.1万亿,2006年增至59.6万亿,2007年为75.2万亿,2008年接近90万亿达到89.9万亿。
物流总费用又称物流成本,它包含运输成本、保管费用(仓储保管)及管理费用,我们通过物流成本及其在国家GDP中所占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成熟度,如下图三所示:可以看出,物流成本占GDP比率逐年下降,宏观调控在适当控制过热增长的同时,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
从2004年的21.3%到2005年的18.5%,2006年为18.3%,2007年降至18.4%,2008年达到18.1%。
物流成本与GDP的比例每下降0.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增加了899亿元经济效益(以2008年GDP为例),那么2007年到2008年下降了0.3个点,就意味着直接增加了2697亿元的经济效益。
虽然我国物流费用仍处在较高水平,但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例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由2004年的21.3%下降到2008年的18.1%。
五年期间由于与GDP比例下降而节约的社会物流费用合计为上万亿元。
再看物流成本(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率(图四)与GDP(图一)增长率对比,如下图:由图一与图四比较及下表数字对比如下:(表二)年份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中国GDP(亿元) 159878 182321 209407 246619 300670GDP增长率 10.1%9.9% 10.7% 11.4% 9.0%中国物流总费用 29114 33860 38414 45406 54542 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16.6% 12.9% 13.5% 18.2% 16.2%可以看出,从2004年开始,国家GDP增长率为10.1%,而物流成本同比增长为16.6%,远超出国家GDP增长速度,2005年国家GDP增长率为9.9%,而物流成本同比增长为12.9%,虽然也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但幅度有所下降;2006年国家GDP为10.7%,而物流成本同比增长为13.5%,与2005年情况接近,2007年国家GDP为11.4%,物流成本同比增长为18.2%,一度再次大幅超出GDP的增幅,2008年虽然物流成本同比增长相对于2007年有所下降,但GDP也比2007年有所下降,所以导致仍然大幅超出GDP的增长。
因此物流成本的增速超出了国家GDP的增速,通常情况下与国家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是分不开的,另外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不完善也是密不可分。
当然,整体上来讲,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有很多积极的一面,如:1、物流规模扩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2、现代物流发展,推进了我国流通效率的显著提高。
3、现代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直接推动GDP的扩大与增长。
4、通过提高物流组织协调的水平,明显缓解了运输紧张的局面。
同时,也可以看到当前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总供给难以满足总需求,物流供给明显不足的硬约束的现象仍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04年至2008年间,我国实际完成的货运量年均增长有限,与同期需求增幅之间存在着差距。
第二,社会物流成本比GDP比例仍然偏高,反映我国经济运作粗放的基本现实。
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例仍高达18.6%,比发达国家9.5%~10%的比例,高出近一倍。
原因是我国经济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阶段,GDP增长主要依靠一、二产业,第三产业GDP只占到40%,与发达国家三产比例高达70~80%的份额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显著落后。
根据1991年至2008年的统计,18年中,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下降了8.6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48个百分点。
如按年均下降0.48个百分点计算,到达10%左右的水平,要花18年左右的时间。
如要实现超越式发展,只有二个办法,一是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服务业的比例,力争服务业的比例超过GDP的50%以上。
第三,现代物流业务附加值低。
我国物流实物规模较大,社会物流收入总规模却较低,说明我国现代物流业务增殖服务少、附加值低。
和美国相比,2002年美国货运总量为158.2亿吨,同期我国为148.3亿吨,中美两国货运量基本相当。
同时,结合美国交通统计局(BTS)数据计算,1993年、1997年和2002年美国单位货运量物流收入分别为409元/吨、473元/吨和476元/吨,近几年基本保持稳定,而我国单位货运量物流收入虽然1991年以来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图4),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2005年单位货运量收入不到160元/吨,为美国同期26%左右,这说明我国现代物流业务附加值低,物流业务增值服务太少,导致物流活动还处于低水平、粗放的阶段,很难适应目前多品种、多批次、少批量的流通方式的变化。
那么,要提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首先要了解当前构成物流成本的情况,以下三个图分别为组成物流成本的主要部分,分别为运输费用(图五)、仓储保管费用(图六)及管理费用(图七)如下所示:图五:运输费用占物流成本比率及运输费用同比增长如下图图六:保管费用占社会物流成本比率及保管费用同比增长图七:管理费用占社会物流成本比率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从以上图六和图七个统计图形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物流成本存在的问题,如管理费用及仓储保管费用的之高不下,其中我国管理费用占总成本的12.7%(2008年为例)与美国2008年3.8%的管理费用占总成本比率更是凸显了我国物流基础建设的不完善性和初级阶段的特征。
当然,这些问题都会随着通过国家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逐步成熟起来,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正如国家发改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出的那样: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动力、需要环境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有史以来第一次专门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规划和目标:“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
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1、要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指导物流发展,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动力,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健康、快速、全面发展。
现代物流作为现代服务业向生产、建设、商贸等领域渗透和延伸,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延伸物流服务领域,推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2、要统筹规划,建立统一协调的综合管理体制与机制,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协调发展。
去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13个政府部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参加,成立了“全国现代物流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全国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
国内许多省区也建立了类似的机构或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物流发展。
但是现有体制造成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现象依然存在,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综合协调管理体制与机制尚未形成。
“十一五”期间,需要更充分的统一协调的综合管理体制与机制。
在国民经济转型时期,物流业的加快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加强规划协调与指导。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我国物流发展的“十一五”规划,这必将有利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要加大物流投入,营造良好的资金环境,从根本上缓解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矛盾。
“十五”期间,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有所加快,但一直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水平。
2004年出现的煤电油运紧张局面,一方面是需求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多年来欠帐的叠加。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看,物流发展要适度超前。
物流投资应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相当或适度提高。
要贯彻国家改革投融资体制的政策,疏通多元化投资渠道,吸收国内外资本进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特别要加强铁路、港口、多式联运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对于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等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议国家给予支持。
4、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物流业集成创新的优势,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用物流信息化推动物流现代化。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与国外相比,我国物流发展差距最大的就是信息化水平低。
国家要通过重点投资和前期投资引导的方式加大对现代物流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扶持发展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技术成果。
加快物流信息化的进程。
5、要以改革与开放为动力,努力营造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环境。
“十五”期间,我国加大了物流领域的开放力度,外资进入国内物流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跨国物流公司采用并购的办法在中国快速扩张,国有、民营与外资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受体制和机制约束,内部分割、垄断、封锁的现象依然突出,尚未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市场与机制。
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以后,各方面反映很好,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抓紧落实。
特别是工商登记管理、财政税收、交通规费、配送车辆进城、土地管理、货运代理、物流市场规范、快速通关等几方面的政策,企业要求比较强烈。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抓紧研究实施细则,把好政策落在实处。
6、要以贯彻九部门文件为重点,努力营造有利于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发出的《全国物流标准化2005 ~2010年发展规划》以来,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物流企业普遍欢迎。
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推动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积极贯彻落实,并提出落实当中出现的新问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愿意在这方面为企业和政府多做工作,搞好服务。
参考文献:《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发改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标准化2005 ~2010年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版权所有:网联如果引用或使用,请注明来源,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