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与反思》观后感
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中,是不断地打破原的传统束缚,自强不息,迎接新的未来。
到底什么是束缚?束缚是一把无形,阻挡着我们前行的脚步;束缚是一个无形的桎梏,使我们陷入窠臼难以自拔。
束缚使我们安于现状不愿改变,它不断的消磨着我们前进的激情与热情,最终使我们停下脚步。
有了束缚我们就难以走远,唯有冲破束缚,才能寻得成功。
破茧成蝶,只有打破一层一层包裹着的蚕丝,冲破束缚,才能看到未来的光明、才能自由飞翔,变成美丽的蝴蝶。
冲破了世人的偏见,马丁.路德金让黑人也能昂首挺胸与世界。
“我有一个梦想,人人生而平等。
”为了这一梦想,他与世俗斗争,与偏见对抗,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他终于让所有黑人摆脱了肤色的束缚,平等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打破束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可能会付出血的代价,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了打破封建社会的束缚,寻求变法,然而以失败告终,谭嗣同付出了血的代价。
冲破束缚并不代表放弃过去、传统。
冲破束缚只是指摒弃迷惑自我,促使自身成功的因素,而不是打破一切规则,逾越与法律之上,冲破束缚可以是创新、改变,却不意味着反叛与叛逆。
冲破束缚不是依靠他人,而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方能不息,生命才有动力,活着更有意义。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是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是不同的,有的轻于鸿毛,有的或重于太山。
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孙子宾脚《兵法》修列,左丘失明却有《国语》,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他们以自强不息的不朽传奇书写人生的美好篇章。
他们的作品让后人受益匪浅!如果没有周文王的自强不息,他也许就不会流芳百世,而只是一个普通的诸侯。
孔子在穷困的环境中,没有被饥饿吓倒,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塑造自己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存于世界,靠的就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强不息之民族方能振兴国家,自强不息之民族才能得到别国的尊重,自强不息的民族方能渊源流长,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
君子,应以自息强不的奋斗,创造自己的一片天空,塑造自己辉煌的人生。
一说世界,有人就认为是西方世界,其实并不然。
冲破束缚并不是选择西方世界。
在视频中郭继承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自己身边的一个真实事迹,让我们更加自信我们的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上下五千年,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化,为何不选择自己的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从神话传说的久远年代一路披荆斩棘,几度辉煌几度曲折走到现代、走到新时代的文化创造。
历史长河中滔滔不绝的浪花,生生不息地在历史的地壳深处推动着一个古老民族艰难地前行,对于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华民族尤其如此。
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种基于理性认识上的精神成熟度表现。
增强本国文化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而引导社会价值理念的形成,也有利于全面形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
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汇聚浩气磅礴的正能量,有利于增强“中国梦”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持续强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动力和文化杠杆。
增强文化自信,并不是盲目崇拜,而是要找准文化的定位;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对中华文化传统有着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和觉悟。
一方面,我们不能舍弃我们的既有的传统和固有的根本;另一方面,我们要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华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世界文化大潮,正确的态度是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形态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推陈出新,勇于探索。
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和潮流就要求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和害怕改变。
对于我们现代的文化我们要大力的发展和进行积极地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冲破束缚,不是自我否定,不是盲目崇外,而是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博采众长,自强不息,增强文化自信。
只有通过自强不息的打拼,增强文化自信,才能增加生命的宽度,使生命变得更加宽敞,更加明亮,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