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的历史悲剧从使用一双象牙筷子到毁掉一个强大王国商朝(公元17- 前11 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奴隶制王国,也是当时世界上与古埃及“新王国”东西争辉的一个文明大国。
这个强大王国的毁灭,竟然发端于它的最高统治者商纣王使用一双象牙筷子〜纣王是古今中外罕有其匹的大力士,能“托梁换柱,倒拽九牛”,徒手跟猛兽搏斗。
他天资聪明过人,能言善辩,反应极其敏捷。
他本人有如此优异的天赋,朝中还有萁子、比干、微子、商容、梅伯、祖伊等一批出类拔萃的贤臣尽心辅佐,谁都以为他必能功业赫赫,名垂青史。
但结果却完全相反:他不仅未能以“明君圣王”流芳百世,反而以暴君典型遗臭万年。
那么,商纣王在罪恶滔天、杀身亡国的黑暗道路上,第一脚是怎么迈出去的那是在纣王继位后不久的一天,太师萁子入宫,猛然发现他用象箸(象牙筷子)进餐,顿时感到惊怕起来,即予以劝阻。
纣王笑问:“用了一双象牙筷子,有啥值得大惊小怪的呀, ”萁子严肃地说:“你用上了象箸,势必不肯用陶碗陶杯了,而要用玉碗玉杯; 用象箸玉杯,势必不肯吃普通饭菜了,而要吃山珍海味; 吃山珍海味,势必不肯穿粗布衣服和住在茅屋里了,而要浑身上下里里外外都是绫罗绸缎珠光宝气,要住在高台大厦里,, ”不等他说完,纣王便哈哈大笑道: “你老人家太富于想象力了〜从一双小小的象牙筷子,几步就引到了君道朝纲国家大事上去啦。
令人毛骨悚然,确实可怕呀〜”他也不管萁子是自己的长辈,立即把他“请”了出去,背后骂道: “老糊涂,小题大做,迂腐可笑〜”萁子越想越怕,连声叹息道:“见微知著,奢侈闸门开了一点缝儿就难关上了,这小子迟早要弄坏我们的国家〜”事情果然不出萁子所料,而且比他料想的还要坏得多。
步错,百步歪。
纣王在“象箸玉杯——山珍海味——锦衣华服——高台大厦”的奢侈享乐邪道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以致金玉珠宝珍禽异兽山积云聚,宫殿馆阁雕梁画栋豪华无比,美女艳妇不计其数,靡靡之音不绝于耳。
随着享乐欲望日益膨胀,纣王觉得首都殷邑之大,陪都朝歌之广,都无法装得下自己,便跑了出来,到处游逛,沿途大修离宫别馆,而沙丘地方(在今河北广宗县西北)更集中了他的种种营造工程,“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终于建成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巨型淫乐窝。
纣王经常“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式号式呼”,歌舞蹦跳,如疯如狂,直搅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生活上的荒淫腐败,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倒行逆施。
商纣王继位之初,还有一些作为,曾经亲率大军征伐东夷,屡次苦战,终获全胜,虽有掠夺性的一面,但在客观上也加速了中原先进文明向江淮地区的传播,促进了民族融合。
后来,他沉湎酒色,玩物丧志,政治上便无所作为。
而且日益倒行逆施,也听不得任何劝告批评,进而打击迫害正直人士,清除异己,晋用奸佞,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如前所述,在纣王奢心初露之时,立即就受到萁子的严厉警告,被他斥为“小题大做,迂腐可笑”。
此后,那些忧国忧民、正直敢言之臣纷纷挺身而出,不断进谏。
纣王发挥“智足以拒谏,言足为饰非”的超人特长,百般狡辩抵赖,从不认错,死硬到底。
后见花言巧语难掩丑行,强词夺理不能服众,他便凶相毕露,使出屠夫手段。
他囚禁萁子和西伯姬昌(周文王),废黜商容,斩杀梅伯,把九侯、鄂侯剁成肉酱妄图以血腥恐怖震慑群臣,让大家统统闭嘴,自己好为所欲为,不受任何“干扰”。
但这并未吓倒那些不怕死的忠臣,祖伊进宫指着纣王说: “上天已经断了我们殷商王国的命根子了,聪明人早已看出苗头,请人占卜也无吉兆。
并不是祖先神灵不肯保佑我们这些后人,而是大王你荒淫暴虐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抛弃了我们。
你弄得天下臣民无法正常吃饭睡觉,你伤天害理不走正道,现在老百姓无不盼望我们殷商王国赶快完蛋,他们说:‘老天爷为什么不降下惩罚, 真命天子为什么还不来到,' 现在大王你该咋办, ”纣王开始有些发蒙,后来强作镇定说:“我生为天子,不是真命的天吗〜”祖伊赶紧出宫,仰天长叹:“纣王不可谏了〜”纣兄微子屡谏无效,只得出走。
纣叔比干入宫强谏三日,纣王恼羞成怒,竟然说: “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我要看看你是不是大圣人”下令剖其心而观之,, 总之,谁反对他腐败,他就整谁杀谁。
于是忠义之士无幸免,“朝堂一空”。
反之,凡能“助纣为虐”者,无论奸佞贵族,还是社会渣滓,均得重用,个个飞黄腾达,盘踞要津。
商朝的政治统治力量受到了极大削弱,几乎“分崩离析”了。
纣王一伙横征暴敛,拼命剥削百姓,把搜刮来的钱帛米谷聚集在鹿台、巨桥等特大仓库里,其中鹿台“大三里,高千尺”〜上行下效,奢靡成风,老百姓被逼得没有活路,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纣王便将屠刀挥向百姓,严刑酷法令人发指,甚至发明了骇人听闻的“炮烙之刑”〜然而,“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于是,逃亡暴动事件越来越多,诸侯也“多有叛者”。
周武王乘机率军伐纣,八百诸侯一齐参战,四方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牧野之战“前徒倒戈”——十七万奴隶兵阵前大起义,不可一世的商纣王完全成了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
他逃回王宫举火自焚,但在追兵逼近万分危险之际,竟然还要换下戎装穿上缀满珠玉的“宝玉衣”,又爬进装满老百姓血汗钱的大黑窝鹿台,在那里“升天”。
毫无疑问,这个暴君淫棍是想到另一个世界里继续享乐,可见其冥顽不灵,死不悔悟。
从使用一双象牙筷子到毁掉一个强大王国的故事就这么简单,最后凝缩为“象箸玉杯”、“见微知著”两个成语。
后人多能从中受启迪,“勿以小恶而为之”,自警自励。
周朝的武王、周公、成王、康王,汉朝的文帝、景帝,还有唐太宗、清圣祖等,确能以史为鉴,防微杜渐,与臣民一起创造了光照史册的成康之治、文明之治、贞观之治和康熙之治。
但也有一些昏暴君王偏不信这一套,如隋炀帝之流甚至比商纣王有过之而无不及,结果当然只能是杀身亡国,不齿于人类。
汉魏之际的政论家恒范在《节欲》一文中说: “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 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
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纵淫荡)。
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对“富有四海”的帝王来说是如此,对各级官员和普通百姓来说也是如此,只不过是大小轻重不同罢了。
比方说明朝人严嵩,年轻时苦读十几年考中进士,当了几年闲官,身体有病,只好带着妻子儿子回老家,在山里继续苦读其书,苦练其字,贫病交加,却能不失操守,经常写出好诗好文章,“颇著清誉”。
如此坚持了十年,才出山再去当官,也还是没有什么实权的闲差。
直到年过半百才混到一个“副部级”。
在前半生里,他无贪贿记录,后来从收人家“赠”给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他是书法家)开始,渐而字画古玩,渐而金银财宝,并纵容儿子严世蕃大肆搜刮,大兴土木,在京城建造豪宅,占地数百亩,“罗珍禽奇树其中,日拥宾客纵娼乐”,酗酒滋事,胡作非为。
在此过程中,严嵩通过献媚皇帝,陷害忠良,结党营私,官越做越大,直到首席大臣,其子也青云直上。
结局是家破人亡,留下了“明朝第一大奸臣大贪官”的恶名。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贪官污吏腐败分子,其亿万贪贿巨资无不从“一个小数” 开始,其腐化堕落甚至杀身亡家无不从“一件小事”开始。
这正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坏先从酒色财气上坏起,家破先从吃喝嫖赌上破起”。
然而,从象箸玉杯”到杀身亡国的悲剧并未绝版,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在不同的范围里不同的层面上继续重演着它。
这不是真正的悲剧吗(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田久川)正确看待纣王先让我们来看看纣王的一些资料: 纣王的名字本来叫“受德”,他爹爹给他起的,觉得他继承了老爹的品德,所以叫“受德”。
老百姓多数取“受”的谐音,管他叫做纣。
如果搞来商纣王的DNA分析,一定发现他是个优质人种,难怪老爹喜欢。
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馆”馆藏石刻记载,帅哥商纣王知识渊博,天资聪颖,并且力大无穷,能手格猛虎。
甲骨文的“戏”字,由一支戈、一只老虎和一个凳子构成,说明斗老虎是商朝的时髦表演,纣王甚至亲自表演,好比西班牙的斗牛,甚至更血腥。
这样的体育明星必然也是全国少女的偶像,难怪后来他跟妲己凑成英雄美女的一对儿。
纣王天身手矫健,体魄俊美,是个帅哥,能“倒曳九牛,扶梁换住”——同时倒拉好几头公牛,托起屋梁,让人在下面换柱子,至于搬个大鼎之类,也不在话下(这一点,他和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一样,夏桀也手拉铜钩,力擒母犀牛。
)纣王不光武力好,也热爱学习,博闻广识,能诗会赋,口才绝佳,铁嘴钢牙,大臣都辩不过他,都不抵他聪明。
不过,据说这种高智商的君主,往往看不起别人说话,所以一意孤行,把自己的大好江山给抖搂光了。
所谓“智足以文过饰非,辨足以拒谏塞议”。
后人形容隋炀帝也是这样。
不过,这是对末代君主落井下石的偏见,连他们敏捷的才思都变成了缺点,难道鲁顿反倒是好的吗, 面对商朝末年的烂摊子,鲁顿者岂不更要糟糕。
后代学者总是对末代帝王过于苛刻〜作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优质人,纣王的坏名声主要来自他在刑杀方面的工作成效。
刑杀是商朝的精神财富,计有砍头,活埋,肢解,去势,刖足,凿膑,割鼻,剜眼,拔牙,割舌,去耳,纹面等等( 看得出来,那些负责行刑的人如今都投胎去了美容院)。
刑杀中最厉害的就是脯、醢。
纣王的三个首席大臣,一个被他脯了,一个被他醢了,一个被他关进监狱。
脯,就是把活人做成肉干,像四川的老牛肉干儿; 醢,是把活人剁成肉酱。
那时候收拾一个人就像收拾一条鱼,刽子手都是厨师出身。
事情的过程据司马迁说是这样的: 鬼侯有个漂亮女儿,于是将其献给纣王。
可偏偏这个女孩性冷淡,坚决不答应纣王的有理请求,极力抗拒。
纣王大为懊丧,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一怒之下杀了她。
事后他虽然有些悔恨,但鉴于自己一贯正确,只好找了个罪名,把女孩的爹鬼侯给醢了,以免寻衅报复。
醢是非常好吃的东西,就是请厨子把人肉晒干,切碎,加盐、加酒、加梅子(商朝人喜欢吃酸的),加酒曲,装入瓮中密封百日发酵,拿出来跟黄米饭一起吃,颇有香趣。
鄂侯得知此事(鄂侯是鄂国的君长,后来鄂国搬迁去了湖北,所以湖北简称鄂),跑到殿上来愤怒地抗议,您怎么把人醢了〜结果也被一并斩首,做成人肉干(脯)。
西伯姬昌见两侯被害,私下里叹息了几声。
没想到被崇侯虎听见了,向纣王打了小报告。
西伯姬昌于是被逮捕,囚禁在羑里监狱,差点也进厨房。
即便这事是真的,那纣王算不上多坏。
其实,重刑杀一直是商王朝的传统特色,一组有趣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从前武丁在位的五十九年间,使用人牲合计为五千四百一十八人; 接下来的九十年间,用人牲是一千九百五十人; 而纣王与其父亲的四十年间,用人牲仅七十五人,明显少于前代,可见商纣王对老百姓并不残暴。
而且,把人醢了,即便在后来的大周朝乃至汉朝的刘邦也都这样干过,不算稀奇。
并且我们说,鬼侯、西伯、鄂侯这三个苦主都是方国君长,纣王处罚杀掉他们,属于商王朝与周边方国的政治斗争,而政治斗争一贯是秋风扫落叶般残酷无情的。
特别对鬼侯、西伯这样不老实的西部方国,征伐和处死他们是历代商王的政治工作,即使做成肉酱也不算什么残暴——武丁就经常把俘虏来的方国首领头壳锯开,在上面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