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教学内容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教学内容


呼吸的调节
包括: 中枢性神经调节 化学性调节 反射性调节
正常的呼吸
在安静状态下,呼吸节律规则, 频率与深浅度均匀平稳,呼吸无声 且不费力。
小儿呼吸和脉搏正常范围(次/分)
年龄 新生儿 1岁以下 2~3岁 4~7岁 8~14岁
呼吸 40~45 30~40 25~30 20~25 18~20
根据呼吸困难发生的时相不同临床上又可 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吸气性呼吸困难 呼气性呼吸困难 混合性嘛吸困难
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
咳嗽、咳痰 喘息 胸痛 发绀
异常呼吸型态
频率异常 (1)呼吸过速 (2)呼吸过缓
异常呼吸型态
深浅度的异常 (1)浅快呼吸 (2)深快呼吸 (3)深度呼吸
异常呼吸型态
节律异常 (1)潮式呼吸 (2)间断呼吸 (3)叹气样呼吸
异常呼吸型态
音响异常 (1)蝉鸣样呼吸 (2)鼾声样呼吸
脉搏
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 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 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有 节律的扩张与弹性回缩,这种动脉管壁 随着心脏的舒缩而出现周期性的起伏博 动,即形成动脉博动。
呼吸全过程
空 气
呼 吸 道
O2 肺
泡 CO2
肺毛 细血 管
肺通气
肺换气
外呼吸
肺 静 脉
左 心
肺 动 脉
右 心


O2
毛细 组织
血管 CO2 细胞 静

气体运输
内呼吸
呼吸过程
是由三个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环节构成, 即外呼吸、气体运输及内呼吸。 外呼吸:是指外界环境与血液之间在肺部进行 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气体运输:是指通过血液循环将氧由肺运送至 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运送至 肺。 内呼吸:也称组织呼吸,是指血液与组织之间 的气体交换。
病人准备
评估: 核对、自我介绍、解释、取得 病人 合作。
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 扩大和缩小。
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由膈肌舒缩活动为主引起的以腹壁起伏为 主要表现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
由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引起的以胸壁起伏 为主要表现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
呼吸的调节
呼吸运动是通过神经和化学途径进行 调节以维持血液中O2、CO2、H+ 的正常 浓度。
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类, 感染性发热较多见,主要由病原体引起。 过热:体温调节系统失去调控或发生调节 障碍所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发热过程及症状
体温上升期 体温持续期 退热期
常见的热热患儿的护理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反应,它对机体产 生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发热可使血中白 细胞增多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加强机 体的防卫功能;另一方面,如果发热过高, 时间持续较久,则会对机体平生不良影响, 如引起全身不适、厌食、代谢率高,甚至直 接损伤组织细胞。所以,对高热患儿应加强 护理。
高热患儿的护理
观察病情 促进散热,降低体温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补充营养 增进舒适、预防并发症 加强心理护理
体温过低
是指机体深部温度持续低于正常,体 温在35℃以下者。体温过低可影响体内 葡萄糖等物质的代谢,损害脑细胞,甚 至造成心率减慢、死亡。
常见疾病
早产儿 手术后 严重营不良 其它
临床表现
皮肤苍白冰冷 呼吸减慢 血压降低,脉搏细弱,心律不齐 感觉、反应迟钝
护理措施
早产儿进保暖箱 将环境温度提高,室温保持在24~26℃,
室内避免对流冷空气 给予热水袋或电热毯加温,注意加温速
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血管扩张;加温 时防止皮肤烫伤
1 2 3
1 2
(二)呼吸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从 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仙机体产生 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机体与外环 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中枢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影响体温的因素
昼夜差异 年龄 性别 饮食 运动 情绪 其它
部位 口温 腋温 肛温
小儿体温正常值
年龄
正常值
年长儿
37℃
幼儿
36~37℃
小婴儿
36.5~37.5℃
异常体温及处理
体温升高 体温过低
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可分为两类:发热、过热。 发热:根据致热源的性质的来源不同,可
脉搏 120~140 110~130 100~120 80~100
70~90
呼吸:脉搏 1:3
1:3~1:4 1:3~1:4
1:4 1:4
生理变化
年龄 性别 血压 温度 情绪 运动 气压
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 费力,并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 异常及呼吸肌加强收缩的表现。引起呼 吸困难的最常见原因是气道阻塞、肺扩 张受限、肺实变或肺不张,以及心力衰 竭等。
产热与散热
产热过程: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 代谢的过程,以化学方式产热,产热部 位是肝脏和骨骨各肌。
散热过程: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散热 部位主要是皮肤,呼吸、排便也能散发 部分热量,体的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 对流、蒸发四种。
体温的调节
包括:自主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
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 调节. 方式: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及病情观察
重点
生命体征测量 病情观察及处理 操作注意要点 绘制体温单
一、生命体征测量
目的:
观察和测量生命体征 为诊断提供依据
生命活动的内容
体温 呼吸 脉搏 血压
体温
人体具有一定的温度,就是体温。 可分为:体表温度
体核温度
体温的形成
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 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三大营养物质体 内氧化时释放能量,其总量50%以上迅 速转化成热能,以维持体温,并不断地 散发到体外;其余不足50%的能量贮存 于ATP内,供机体利用,最终仍转化为热 能散发到体外。
血压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小儿各年龄血压正常范围
年龄 1个月 3岁 6岁 10~13岁 14岁
血压mmHg(kpa) 80/54 (10.6) 90/60 (12/8) 105/65 (14/8.7) 110/65(14.6/8.6) 120/70 (16/9.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