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专业职称考试--医古文试题

重庆市专业职称考试--医古文试题

重庆市专业职称考试医古文试题试卷的说明(1)全卷共9个大题,共150分;(2)所有职称都必做第一题~第七题(100分);考副高和正高必做第八题(25分);考正高必做第九题(2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中“青衿之岁”指()A.年幼之时B.求学之时C.患病之时D.白首之时2. 比喻至孝之举的词语是()A.刲股B.伏轼C.推毂D.捐馆舍3.“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中“蒿艾”意思是()A.长得好的野草B.可以治病的药草C.自喻不才D. 比喻不同的人才4.“思过半”义为()A.收益多B.刻苦努力C.思虑多D.进展神速5.“迪帝轩之遗烈,祗文母之慈训”一句,注释错误的是()A. 迪:继承。

B.帝轩:黄帝。

C.烈:功业。

D.祗:只是。

6. 在《仓公传》中,公乘阳庆对淳于意说“尽去而方书,非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A.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是不对的。

B.全部抛弃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样的。

C.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个意思。

D.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因为它们是不对的。

7. “散发林阜,人纲不闲”的“闲”义为()A.闲散B.悠闲C.闲暇D.熟悉8. 下列没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是()A.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B. 吉凶之机,应若影响。

C. 但日服而病日增。

D. 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

9. “乐于用则豫章贵”中“豫章”比喻()A.低贱的人B.无用的人C.迟钝的人D.胆怯的人10.“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之水?”出自()A. 黄帝、岐伯之事B. 长桑君、扁鹊之事C.公乘阳庆、仓公之事D.涪翁、程高之事。

11. 以同书的祖本或别本对照校勘的方法叫()A.对校B.他校C.本校D.理校12.“脉至如火薪然”中“然”与“燃”的关系为()A.异体字B.同形词C.通借字D.古今字13.“善摄生者,宜暂远帷幕“中”帷幕“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委婉C.借代D.举隅14.“乃与庖牺氏之八卦绵历今古”中,“庖牺氏”即()A.伏羲氏B.神农氏C.黄帝D.岐伯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1. 下列同义词复用的是()()()()A.“余用之,既有功绪矣”中“功绪”B.“居家,敦伦纪,内行修备”的“修备”C.“汤药之资,罄尽家产”的“罄尽”D.“王泽不流,则奸生于下,故辨淑慝以制治”中“淑慝”2. 具有使动用法的词是()()()()A.“君闻其言即彻其蕴”的“彻”B.“乃以袵席及荐阙其中”的“阙”C.“反以寒药冰其里”的“冰”D.“则药其涌泉以寤之”的“寤”3. 含有通借字的句子是()()()()A.宜豫服五石汤,庶几可免。

B.王疑且怒,使人十数辈趣之至。

C.当时之人,皆以神医目之。

D.将欲敛时五福,以敷锡厥庶民。

4. 表示分数的词语是()()()()A.“故一年之月两其六”的“两其六”B.“检其平日所服,寒凉者十六”的“十六”C.“一服喘定十之五”的“十之五”D.“此有三死不见一生”的“三死不见一生”5. 具有“希望”义的词语是()()()()A.“不肖有病,幸诊遂也”的“幸”B.“或内或外,而缓调之,则庶几可也”的“庶几”C.“各自珍重,保全天和,期无敬身之教”的“期”D.“绍兴二十年九月几望谨序”的“几望”6. 具有“违反”义的是()()()()A.“如其拂而戾焉,则赞助调摄之功自不容已矣”的“拂”B.“遁天倍情,悬解先觉,吾常闻之矣”的“倍”C.“此说甚戾”的“戾”D.“庸夫锦衣,不称其服”的“称”7. 可作谦辞的是()()()() A.承乏 B.承平 C.伏念 D.寡昧三. 填空题(每空格0.5分,共12分)1. 古代医书注明字音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

2. 在“经络时疏,故不通”中,_____是_____的借字。

3. “徧”是_____的异体字。

“痾”是_____的异体字。

4. “宜乎夫子之叹之也”的语序特点为________。

“惟经论是搜”的语序特点为__________。

5. “逢掖”可表示“儒生”义,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

“提命”语本《诗经》“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

6. 在今译专有名词术语时应采取____的方法,在今译作补语的介宾结构时应采取___的方法。

7. “当膏摩火灸即愈”的“膏、火”作_____成分。

“余子百姓,养万民”的“子”具有______功能。

8. 最早注释《神农本草经》的是_______时期的________。

9. 古医书中文字差讹可归纳为____、脱、倒、讹、______五种。

10. 注释分析篇章主要包括______、阐述内容提要、说明前后联系和__________。

四. 词语解释题(一)随句释词(每词0.5分,共12分)1. 仰事俯育,一切隳坏,兴言至此,深可惊惧。

隳坏:兴言:2. 闻之善赠人者以言,其永矢勿谖者亦以言。

矢:谖:3. 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

辟:宛气:4. 探赜钩玄,功侔造化。

赜:侔:5. 纵不全瘥,亦可小瘳。

向所谓热证,亦复不计。

瘳:向:6. 延致殆遍,言人人殊,罕得要领,心甚陋之。

延:陋:7. 洎雷公请问其道,迺坐明堂授之。

洎:迺:8. 此二者,圣人之法尽矣,蔑以加矣。

蔑以:加:9. 所注排抉隐奥,多所发明。

排:抉:10. 乃燕居安闲,淫佚之疾。

燕居:淫佚:11. 舌坼,嗌干,上气噎,嗌中痛,瘅。

坼:瘅:12. 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没齿:孰与:五. 词义辨析题(每题1分,共8分)1. 适2. 殆A. 意欲之适,则使二仆夫舆之。

A. 殆由腠理肌肤以达于骨髓。

B. 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

B. 初,长公主女病泄利,将殆。

3. 顾4. 审A. 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等补剂十馀贴。

A. 扁鹊虽言若是,然必审诊。

B. 余顾其《内经》诸书中,亦不见其效。

B. 审如是,虽不服药亦可。

5.发 6.阕A. 余发张君之书,重有感焉。

A. 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B. 木敷者,其叶发。

B. 宜赴京城,称寿阙外。

7.向 8.诸A. 故向万物之美而不能嗛也。

A. 且汝先子之言具在,顾其忘诸?B. 新撰者向数千百卷。

B. 同志者勿忽诸。

六. 今译(每题4分,共16分)1. 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2. 故知天时者,许造张、刘之室;达病本者,可登朱、李之堂。

庶几不以辞害志,而免尽信书之失乎?3. 既相别矣,乘蹇且十里外,飒然而悟。

欲复回以告,予之旧契已归且远。

乃令载之,以示来者。

4.世有觉者,触目而疵之,从而可否之,吾幸吾之得师也;游艺者,玩索而惜之,存而左右之,吾幸吾之明与也。

七、阅读题(30分)第一篇:(1)余沐休林下。

习程公敬通。

公之里先有玠公者成进士。

于轩歧之术靡不精。

公尤博学。

补诸生。

以馀闲从事于养生家言。

遂抉其奥。

得禁方。

参伍而用之。

活人甚众。

业擅一时。

四方造庐而请者。

车填咽门。

公以次按行。

东之西怨。

南之北怨。

病者望之如望岁焉。

间与余论方技。

言人秉阴阳。

既薄蚀于寒暑风霾。

又侵夺于饥饱嗜欲。

复戕伐于喜怒女谒。

身非木石。

何得不病。

巨室力易于致医。

若瓮牖绳枢之子与逆旅迁客。

不幸惹恙。

于时仓皇。

则简之笥中。

而医师自足。

是方书重矣。

外台秘要已验之良法。

不下于肘后百一。

欲广布之海内。

藉余弁首而行。

余谓病之需良医。

犹治之待良相。

美哉。

越人之言曰。

上医医国。

其次医家。

其次医身。

夫和静则寿域。

戾扰则亡征。

药有养命者。

有养性者。

察其虚实。

审其寒热。

时其补泄。

能防于未然。

导养得理。

性命自尽。

何夭枉之有。

观于身而知国。

未有不均于哲±而偾于庸人者。

公妙于上池。

而推重司马之书。

因知秘要盖方略之善者也。

推端见委。

证治较然。

卓越群识。

与素问灵枢合辙。

推公之志。

欲使人人得以尽年。

其仁心为质乎。

虽然。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

有不泥于秘要也者。

斯善读必要者也。

要求: 1.给上文断句; 2.文意理解①玠公认为人得病的原因是什么?②作者为何推崇《外台秘要》?③“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是何义?其中“其人”具体指何种人?答案:(1)原文无一个标点符号,句读见文中。

(2)简答①既薄蚀于寒暑风霾,又侵夺于饥饱嗜欲,复戕伐于喜怒女谒。

②因为《外台秘要》盖方略之善者,推端见委,证治较然,卓越群识,与《素问》、《灵枢》合辙。

③体察神妙,用心领会它,在于那个运用的人。

“其人”指志同道合善于运用《外台秘要》方的人。

第二篇:(1)宫詹前于乾隆丁未冬。

自毗陵抱疾归。

证类噎隔。

已濒于危。

予为治之而愈。

嘉庆乙丑。

宫詹视学中州。

病发召诊。

又为治愈。

案载初集及辑录中。

道光乙酉秋。

宫詹在都。

前疾又作。

初时尚轻。

来书语状。

予辄忧之。

虑其年愈花甲。

血气既衰。

非前此少壮可比。

末又云。

幸得请假南归。

便图就诊。

深为之喜。

及至腊底。

伊宅报中详述病情。

较前再发更剧。

体惫不支。

势甚危笃。

令侄子硕兄亟欲邀予入都诊治。

予虽老迈。

谊不容辞。

适迫岁暮。

冰雪严凝。

水陆舟车都难进发。

道阻且长。

恐其病不及待。

子硕兄踌躇无策。

再四相商。

祗得酌拟一方。

专足送去。

冀幸得以扶持。

即可回籍调治。

另函致意。

劝令速归。

回书云。

手翰再颁。

感沦肌髓。

妙剂服之。

不似昔年之应手。

盖衰惫日久之故。

欲归不得。

进退维谷。

负我良友。

何以为人。

弟之心绪。

不可名状。

永别之慼。

惨剧难言。

然奄忽而徂。

胜于痴狂而活也。

专泐敬谢。

不能多写。

亦不知结草何时。

南望故乡。

惟有怅结。

未几遂卒。

悲夫。

宫詹自订年谱未竟。

令弟时任干州续成之。

谱末有云。

兄病中尝语人曰。

吾生平患此疾。

及今而三矣。

丁未(。

)乙丑。

皆濒于危。

皆赖程杏轩治之而愈。

今无杏轩。

吾病殆不可为矣。

予阅及此。

不禁泫然。

要求:1.给上文断句2文意理解:本文病主为谁?所患何病?其发病与治疗过程如何?答案:(1)原文无一个标点符号,句读见文中。

(2)本文病主是宫詹。

所患噎嗝。

前两次发病都被程杏轩治愈,最后因年岁已高气血衰弱,没有治愈。

八、简答题(25分)教材中选两段文章,提问作答。

题目方向:文段主要意思、主要词语的解释、比喻意义;文段中作者提出的论点、论据。

九、改误题(25分)(一)主要在基础知识部分提问作答。

分6、7个小题目。

主要是:记时(如天干地支、月份等)、避讳、年龄、中药计量、古代医学著作命名、方剂命名。

(二)一个文段:词语、标点、理解的改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