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研究读书报告
《中国服饰简史》读书报告
《中国服饰简史》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二、内容简介 三、各朝代服饰
一、作者简介
周天,江苏东台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市格 致中学。历任上海《新民晚报》记者,中共上海 市委宣传部干事,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等。1956 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 有文论《〈西厢记〉分析》、《小谈〈创业史〉 第一部》、《文人的悲哀》、《论〈创业史〉的 艺术构思》,散文《蜜蜂王国见闻》,历史研究 《文人的悲哀》、《汉武帝刘彻史传》等。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中山装。之后中 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服饰。
依据“礼,义,廉,耻”定 前身四个口袋,袋盖为倒笔 架,寓意为以文治国;依据 五权分立原则,前身有五粒 钮扣; 依据三民主义原则, 将袖口定为三粒扣;衣领定 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 国的理念。
三民 主义
立法、司法、 行政、考试、 监督五权分立
清代皇帝朝服
清代皇后常服样式与满 族贵妇服饰基本相似。 图 展示的服装纹样为凤穿牡 丹。整件服装在鲜艳的蓝 色缎地上,绣八只彩凤, 彩凤中间,穿插数朵牡丹。 牡丹的颜色处理得净穆而 素雅,色彩变化惟妙,具 有传统的山水画特点。与 此相反,凤的颜色比较浓 重,红绿对比度极为强烈, 具有典型民族风格和时代 特色。
三、各朝代服饰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 都以鲜明的特色为世界所瞩目。
中国古代服饰组图1
中国古代服饰组图2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 行服、龙袍等。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 以明黄为贵,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
从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 在袖子及下摆部分,在不同时期有 不同的变化:袖子从宽到窄,从长 到短;下摆从长到短,再由短到长, 完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了解了近代的服பைடு நூலகம்,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现代的服饰
年 代 的 时 尚 列 宁 装 ——
50
60 年 代 的 流 行 绿 军 装 ——
年 代 末 的 时 尚 碎 花 衣 裳
二、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国自古以来直至民国,从黃帝、 各级官员到平民百姓,男男女女是如何穿衣著靴、 梳妆打扮的。同时亦陈述了少数民族与汉人在历 朝的冲突与共融、近代西方国家进入中国,如何 顛覆了中华民族服饰的既有观念和面貌。 本书亦透过北京和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帝王 像、描绘平民百姓生活的图画、民国时期的广告, 展示了大量载有中华民族服饰的图片,令读者能 多角度、跨时空地掌握中图服饰的发展历程。
以文治国
耻
义 礼
廉
下面为女装
近代妇女袄裙 这是一种礼服,具有中 西合壁的特点:上衣的款式为对襟翻领, 溶进西装特色;服装的纹样仍采用龙凤, 不失传统风格。整套服装的图案,均以各 种规格的料珠和五彩光片缀成,无论日光 下或是灯光下,都能产生光彩夺目的壮实 效果。
上袄下裙
辛亥革命后,女装上衣下裙最流行,上 衣有衫、袄等,样式有对襟、一字襟、直 襟等变化,领、袖、摆镶滚花边或刺绣纹 样,衣摆有方有圆。二十年代,旗袍开始 普及。其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 那样宽阔。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满族旗袍主要 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 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
旗袍
晚 清 时 期
民 国 时 期
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 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 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 有的收紧腰身等等。到了三十 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
清代皇后凤袍
清代宫廷服饰很有特点。有五粒钮 扣的长衣,清代女式衬衣是妇女的日常 便服。
晚清凤凰牡丹金寿字纹刺绣衬衣
云肩为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物。
云肩
在中国社会生活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文化源 远流长。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 化,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 渐向美观、舒适、方便、平民化转变。 长袍马褂 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 上半叶仍然流行。西装 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 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 之一。
70
——
现代流行时装
现代流行时装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