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 1. 阅读体验与认知 • 围绕“抱负与使命”主题,阅读本单元 4 篇课文,分析作者对时代和
社会的看法,以及作者 的写作目的。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启发学 生思考。比如,依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所处时代 有哪些特点、社会 现象和存在的社会问题?作者的立场观点是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 (1)填写下面的表格。
宣告无产阶级 必将解 放,以 激励志同道合 的战友
《在马克思墓 前的 讲话》
《谏逐客书》
《与妻书》
• 填表时要注意,把握课文的结构和重要语句的意思,这样才能够正确 认识作者的立场、观 点,内容填写要基本符合作者意思;可以结合教 材单元学习任务二和任务三,落实有关内容。对 写作目的的理解,允 许存在分歧,但要有依据,以备交流讨论。比如李斯,从个人抱负这 方面 说,他写这封信,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还是为了保位护 己,可以进行讨论。
我们把科学基础的奠定归功于马克思,这种科学基础使我们能反抗 敌人的任何进 攻,使我们能以日益壮大的力量不断地进行我们已经开 始的斗争。
再如,讨论马克思的使命与抱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他的《青年在 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
•2. 社会观察与分析 观察社会现象,分析事件 ,思考社会问题。这一学习环节从书本到社 会,目的是培养观察、分析、思考社会的能 力。要求学生关心社会生活,能够发现与思 考社会问题,并且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应有 的使命感。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社会现象 的资料和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比如:
栏目导航
1
体现时代精神
10 分
2
价值取向正确
10 分
3
能够把握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本
20 分
质
4
事实可信,概况准确、简明扼
20 分
要
5
现象、事实与问题分析深入透
20 分
彻
6
事实、论述与观点具有逻辑关
20 分
系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栏目导航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 2. 作者面对复杂的社会,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立场观点?表现出怎样 的使命感与个人抱负?
• 3. 作者在那个时代的观点和看法,今天看来有哪些启示意义? • 4. 当今时代有怎样的特点?有哪些社会现象和存在的问题? 你依据什么
得出这些看法? • 5.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抱负,担当哪些使命?
栏目导航
学习过程:
栏目导航
• 3. 演讲表达与交流 根据以上学习,结合学校的演 讲活动,围绕“抱负与使命”这一话题,写一篇演 讲词,小组交流讨论演讲的场合、对象、目的和适 当的语体。修改之后,推荐几位学生在班级作一次 演讲。 初中阶段演讲活动教学已经有了很好的基 础,高中生演讲要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深入思考问 题的本质。评价上侧重演讲是否体现时代精神,具 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把握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本 质 ,事实概括是否把握核心、简明扼要,社会现象与 问题分析是否深入透彻,事实与观点是否具有逻辑 关系。
科学是人类的解放者。 自然科学把我们从神那里解放出来。天上的 神尽管被科学消灭了,但它仍然存在着。 马克思向人民揭示的社会科
学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能消灭人间的偶像和权贵,只要这些人 活着,他们就不会让神死去。 科学不仅属于德国。科学没有任何界限
,尤其没有民族界限。因此,《资本论》的作者自然应当成为国际工 人协会的缔造者。
第五单元 抱负与使命
单元教学设计
2
核心任务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特征与社会问题,分析作者对社会 的看法,理解作者所表 现出来的时代使命和个人抱负。 围绕“抱负与使命”,讨论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培养分析社 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 的能力,思考自己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 担怎样的使命。写一篇演讲稿与同学交流。
栏目导航
3
学习本单元,要运用专题研讨的方式,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 史使命、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的关系;要学习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 深入真切地阐发主张;要把握书信的文体特征,体会作者的深挚情 感。
栏目导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本问题
• 1. 作者所处的时代有什么特点?作者如何看待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现象 和存在的问题?文 章中是如何表达的?
栏目导航
• (1)20 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社会,创造了历史上 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马 克思认为,技术创 新是社会关系发展变革的物质技术力量,必将引起社会 关系的改变。这种改变 将促使社会产生变革,你同意吗 ?如果同意,那社会会发生怎样的变革呢?
• (2)新技术,比如网络信息技术,有没有可能拆除社会 结构的屏障?按理说,无论高低贵 贱,大家都可以平等 地获取信息,非常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鸿沟、不同阶 层之间的不平等,促 进社会公平。可是社会事实果真如 此吗?可以让学生观察周边的生活,得出结论。
栏目导航
•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调查这些社会现象,思考其中的问 题,在班级里讨论。讨论中引导学生 从以下几个方面思 考:
• (1)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 (2)你认为可以采取怎样的行动改善状况? • (3)如果围绕这件事、这种现象或者这个问题写一篇演
讲词,你会怎样来写? 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学生从新闻媒 体上搜集并推荐社会关注的事件、现象或者热点问题, 从中选择大多数学生关心的话题来讨论。讨论中要注意 学生的概述、议论是否恰当。
栏目导航
• (2)拓展阅读与思考 结合有关资料,对课文内容作评议,谈谈对当 时社会或者对作者观点的看法。教师要提供有关学习资料,拓展阅读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比如下面是李卜克内西在马克思墓前所致的悼 词的 一部分,可以用来与第 10 课两篇文章的相关内容对读:
栏目导航
……他是科学上的革命家,是运用科学的革命家,他登上了科学的 最高峰,是为了 从那里走向人民,使科学成为人民的共同财富。
栏目导航
作品
写作原因与对象
社会事件、现 象或 立场、观点或 行为 写作目的 问题
《在〈人民报〉创 参 加《人民报》 创 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刊 4 周年宴会 并发
表演 说,对 象是参
加宴会的志同道合 的战友
这个时代工业和科 站在无产阶级的立 学的力量 超乎想 象, 场,认为无产阶级 却显露出衰颓的征 将结束这个时代 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