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电路与微处理器基础实验

数字电路与微处理器基础实验

数字电路与微处理器基础实验
实验1 单片机开发系统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实验环境。

2. 熟练掌握程序编写、调试、下载和运行的基本方法。

3. 掌握单片机I/O端口的控制和简单应用技术。

4. 掌握移位和软件延时程序的编写和应用。

二.实验设备:
1. PC机一台;
2. 51单片机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
1. 利用单片机及8个发光二极管等器件,制作一个单片机控制的流水灯系统。

单片机的P3.0—P3.7接8个发光二极管,运行程序,则单片机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进行流水灯操作,流水灯从左到右依次点亮,反复显示。

发光二极管的闪烁时间由延时函数控制。

(流水灯编号从左到右依次为L1—L8)
2. 利用单片机及8个发光二极管等器件,制作一个单片机控制的发光二极管显示系统。

单片机的P
3.0—P3.7接8个发光二极管,运行程序,则单片机控制高四位和第四位的发光二极管交替显示。

3. 利用单片机及8个发光二极管等器件,制作一个单片机控制的发光二极管显示系统。

单片机的P3.0—P3.7接8个发光二极管,运行程序,则单片机控制奇数位和偶数位的发光二极管交替显示。

4. 选作题:利用单片机及8个发光二极管等器件,制作一个单片机控制的流水灯系统。

单片机的P3.0—P3.7接8个发光二极管,运行程序,则单片机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进行流水灯操作,流水灯从右到左依次点亮,反复显示。

5. 选作题:按照下图改变流水灯的方式,编程实现。

或者按照自己的设计,改变流水灯的方式,并编程实现。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2.列出实验仪器名称、型号;
3.简述实验原理,画出本实验相关的电路原理图;
4.编程序清单(注释语句),调试结果及说明;
5. 实验分析和实验体会。

6. 注意实验报告格式,独立完成,避免雷同;
7. A4纸排版,左侧装订。

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封皮。

实验2 定时器中断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编程应用;
2. 掌握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的定时计数模式的使用及编程;
3. 掌握定时器/计数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连接方法;
4. 理解掌握中断源、中断请求、中断标志和中断入口等概念;掌握中断程序的设计方法;
5. 进一步增强微处理器的编程技术。

二.实验设备:
1. PC机一台;
2. 51单片机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
1. 编写程序,按键K1与单片机外部中断0相接,每次按键使外部中断0产生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使P1.0外接发光二极管LED改变一次亮灭状态。

2. 用51单片机的P1口接8个LED发光二极管,INT0接按键开关。

初始状态,与P1.0相接的LED亮,以后由INT0按键每中断一次,下一个LED亮,顺序下移,且每次只一个LED亮,周而复始。

3. 在51单片机的P1口上接有8只LED,采用定时器T0方式1的定时中断模式,使P1口外接的8只LED每秒闪亮一次。

(500ms亮,500ms暗)
为定时器T0设定时间为5ms,则计数初始值为十进制的(),十六进制表示为(),TH0装入(),TL0装入为()。

思考题:T0的定时时间是5ms,如何实现题目中要求的500ms亮暗一次。

4. 选作:在51单片机的P1口上接数码管,采用定时器T0方式1的定时中断方式,使P1口外接的数码管每秒计数一次(0—9计数)。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2.列出实验仪器名称、型号;
3.简述实验原理,画出本实验相关的电路原理图;
4.编程序清单(注释语句),调试结果及说明;
5. 实验分析和实验体会。

6. 注意实验报告格式,独立完成,避免雷同;
7. A4纸排版,左侧装订。

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封皮。

实验3 单片机交通灯控制器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单片机的接口电路特性和控制方法。

3.掌握单片机核心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 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二.实验设备:
1. PC机一台;
2. 51单片机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
1. 模拟一个交通灯路口。

假设一个十字路口为东西南北走向。

初始状态为0,东西和南北方向红灯亮。

状态1-状态4循环工作,流程图如图所示。

黄灯闪烁时间为12s,亮暗交替三次。

接线:P1.0—P1.2接东西方向的红黄绿灯,P1.3—P1.5接南北方向的红黄绿灯。

2. 选作:控制过程同上,当有救护车通过时要求4个路口红灯全亮。

接按键开关,当救护车到来时,外部中断0向CPU产生中断请求。

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如下。

3. 选作:控制过程同1,红灯或者绿灯亮时,利用数码管倒计时显示时间。

思考题:
(1)在本次实验中用到多个延时程序,是否需要写多个延时子程序?
(2)51单片机有几个中断源?外部中断请求0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是多少?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2.列出实验仪器名称、型号;
3.简述实验原理,画出本实验相关的电路原理图;
4.编程序清单(注释语句),调试结果及说明;
5. 实验分析和实验体会。

6. 注意实验报告格式,独立完成,避免雷同;
7. A4纸排版,左侧装订。

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封皮。

实验4 单片机串行通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全双工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
2. 掌握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工作方式及编程应用;
3. 掌握串行通信典型应用电路的连接方法;
4. 进一步增强对微处理器的综合编程控制能力。

二.实验设备:
1. PC机一台;
2. 51单片机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
1. 单片机与PC串行通信
(1)单片机向PC发送数据
要求单片机通过串行口的TXD向计算机串行发送数据,PC机接收的数据用串口助手显示。

(2)单片机接收PC发送的数据
单片机接收PC发送的数据,并把接收到的数据送P1口的8位LED显示。

2. 单片机甲、乙双机串行通信。

甲机P1口的P1.0—P1.7接8个开关K1-K8,乙机P1口的P1.0—P1.7接8个发光二极管D1-D8。

要求甲机读入P1口的8个开关的状态后,通过串行口发送到乙机,乙机将接收到的甲机的8个开关的状态数据送入P1口,由P1口的8个发光二极管来显示8个开关的状态。

双方波特率设置为2400b/s,晶振均采用11.0592MHz。

要求串口工作在方式1,波特率由定时器T1控制。

思考题:
(1)若波特率为2400b/s,双方晶振均采用11.0592MHz,要求串口工作在方式1,波特率由定时器T1控制(T1工作在方式2),则向定时器1写入的计数初值为()H。

(2)51单片机串行口的输入、输出均为TTL电平。

这种以TTL电平来串行传输数据,其抗干扰性差,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低。

为了提高串行通信的可靠性,增大串行通信的距离和提高传输速率,在实际的串行通信设计中都采用标准串行接口,如RS-232、RS-422和RS-485。

分别说明RS-232、RS-422和RS-485标准的最
大传输距离是多少?
3. 单片机甲、乙双机串行通信。

甲机P1口的P1.0—P1.7接8个开关K1-K8,乙机P1口的P1.0—P1.7接数码管。

要求甲机读入P1口的8个开关的状态后,通过串行口发送到乙机,乙机将根据接收到的甲机的8个开关的状态数据控制P1口,甲机按下第几个开关,乙机就显示对应的数字。

双方波特率设置为2400b/s,晶振均采用11.0592MHz。

要求串口工作在方式1,波特率由定时器T1控制。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2.列出实验仪器名称、型号;
3.简述实验原理,画出本实验相关的电路原理图;
4.编程序清单(注释语句),调试结果及说明;
5. 实验分析和实验体会。

6. 注意实验报告格式,独立完成,避免雷同;
7. A4纸排版,左侧装订。

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封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