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艺教育

六艺教育





• 数学知识到西周有更多的积累,为 教系统地教学创造了条件。对儿童 进行数的教学,逐步得到提高。先 学数的顺序名称及记数的符号,然 后应用于学习甲子记日法,直到朔 望的周期,再进一步是学习记数的 方法,掌握十进位和四则运算,培 养初步的计算能力。 西周的数学教学内容是比较丰富的。 《周礼•地官保氏》提出“九数”。 在实际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发展了 多种的计算方法,成为以后《九章 算术》的基础。

《礼记•文王世子》:“凡三王教世 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 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 于外,是故其成也,恭敬而温文。” 《诗•郑风•子衿》郑玄注:“古者 教以诗乐,诵之、歌之、弦之、舞 之。”


• 分为乐舞和小舞,前 者较为大型,也称六 乐。 • 大武是周代国乐,实 际上是以周武王克殷 为题材的大型歌舞剧。 其曲调早已失传,而 乐词基本上保存在 《诗•周颂》里。据 《乐记•宾牟贾》的记 载,全剧分为六段, 每一段称为一成。
六艺教育
李允
六艺教育
•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起源与发展: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 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发展和充实。 • 地位:西周不论是国学或是乡学,不论是小学或是大学, 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只是在要求上有层次的不同。
六艺教育的中心“礼乐”教育
• 礼:政治、伦理、道德、 礼仪 • 乐:诗歌、音乐、舞蹈

射御
• • • • 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 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 地位:贵族子弟都要成为“执干戈以卫 社稷”的武士,射御是必不可少的军事 训练项目。 五射:一“白矢”,射箭透靶,见其镞 白;二“参连”,前射一箭,后三箭连 发而中,三“剡(yan)注”,力猛锐使 箭能贯物而过;四“襄(rang)尺”,尊 者卑者同射之时,不能并肩而立,卑者 须退后一尺;五“井仪”,射四箭皆要 中靶并成井状。 五御:一鸣和鸾:车行动有节奏,车铃 “和”与“鸾”鸣声相应;二逐水曲: 能随着曲折的水沟边驾车前进而不使车 落水中;三过君表:驱车通过模拟设置 的辕门,要准确不偏,不发生碰击;四 舞交衢:车行于交衢,旋转快慢适度, 如合舞蹈节奏;五逐禽左:驱车逐禽兽, 要善于把禽兽阻拦在左边,以利于射猎。

书数
• • • • “书”指的是文字读写。 “数”指的是算法。 “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 西周的文字应用已广,数量也比商代增多,其字体为大篆,书写的材料通常为竹木, 所用的工具为刀笔。小学进行文字教学,史籍说西周已有字书,供小学文字教学之用。 《汉书•艺文志》载:《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 早的儿童识字课本,今已失传。 文字教学要认读,也要书写,都要由易到难。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最有代 表性的六书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 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 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 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一声托事。令长是也。 教学方法:西周的文字教学可能采取多种方法,其中之一是按汉字构成的方法,以六 书分类施教,使之字音、字形、字义。
Hale Waihona Puke 大武乐舞大武乐舞一成 二成 三成 四成 五成 六成
主要情节内容
《周颂》之乐词
始而北出(周人由汜水渡河, 《昊天有成命》 向纣都进军)
再成而灭商(灭商时奋勇杀 《武》 敌的情景)
三成而南(南下用兵,征伐 《酌》 未服的各族) 四成而南国是疆(南方小国 《桓》 服从,划新疆界) 五成而分陕,周公左,召公 《赉》 右(自陕而东;自陕而西) 六成复缀以崇天子(演员复 位,志气昂扬,显示国力强 《般》 盛,对武王高度尊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