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语文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语文现代化的首要而迫切的任务是推广普通话。

我国宪法在总纲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交际越来越广,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掌握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最好的工具。

【关键词】:语文汉语拼音教学问题对策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汉语拼音的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由于汉语拼音的很抽象、很复杂、内容多、无规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存在很多的困难。

对生于农村,长在“家乡话”环境里的孩子来说,学好汉语拼音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我认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声嘶力竭式”。

谁的声音响,谁拿小红花。

无论跟读、领读、齐读、赛读、指名读、接力读等等,追求一个效果——响亮。

“声嘶力竭”的结果是——音不一定读准了,嗓子倒或许喊破了。

2、“齐声合唱式”。

一早就读准了的孩子,尽心尽力地陪读,把熟悉的调子唱了一遍又一遍;跑了调的孩子,自己并不觉察,认认真真地把
错误的调子重复了一次又一次;不会读的孩子,如蚊子般小声哼哼,混在队伍里滥竽充数。

“齐声合唱”的结果是——听起来整齐、壮观,却易浑水摸鱼,底子并不夯实。

3、“单线行进式”。

拼音、识字、阅读各自为阵,为学拼音而学拼音,今天读个a,明天写个o,读准了,写对了,目的就达到了,而没有及时发挥出拼音的“拐杖”作用。

“单线行进”的结果是——“拐杖”在手,却不落地,白白耽误了一段行程。

待到真要赶路时,又因不熟“拐杖”性能,跑不了,只能拖着走。

4、“机械翻炒式”。

读读写写,写写读读,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课内不行课外来,在校不行回家来,总而言之,次数就是质量,时间就是分数。

“机械翻炒”的结果是——省事不省心,“炒冷饭”不好吃啊,费了时间不说,倒了孩子们的胃口,可大大不妙!
5、“空中楼阁式”。

花样百出,热热闹闹,好听好玩,眉开眼笑——这样的拼音课,我若是孩子,我也喜欢!
“空中楼阁”的结果是——该挖地基时,却飘在了半空中。

孩子们是乐了,接班的老师却不得不从下面的工程补起。

以上是拼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五大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该如何搞好拼音教学呢?
二、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率,就必
须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游戏形式,让他们“动”起来。

1、“找朋友”游戏。

如学了d t n l后,把4张卡片发给学生,老师和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找朋友,找朋友。

”老师说:“我在找个d。

老师的朋友在哪里?快快快,请上来。

”一个学生举着卡片上来说:“我是d,在这里。

”如果找对了,全班同学一起说:“对对对,ddd。

”如果找错了,同学们说:“错错错,ddd,在哪里?”游戏继续下去。

再如,教学声母b p m f和单韵母a o e相拼时,做拼读游戏,一个学生手拿卡片b说:“我是声母b。

”另一个学生拿着卡片a 说:“我是单韵母a。

”两人手拉手一起说:“我们牵手做朋友,组成音节是什么?”其他学生拼读音节:b—a—ba。

2、“打扑克”游戏。

例如:在学了声母、韵母后,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声母、韵母的扑克牌,一学生拿写有声母的扑克牌,另一学生拿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学生同时出牌,看谁先拼出由这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这两张扑克牌就归谁,看谁手里的扑克牌多,谁就嬴了。

最后,嬴的同学一边拿出一个个音节,一边说:“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让输的学生快速拼读音节。

3、“抽奖”游戏。

把写有各种字母或音节的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任意抽取一张读,读对的掌声奖励,读错的请别的小朋友帮忙。

4、“摘苹果”游戏。

教师将音节写在苹果的后面,挂在大树上。

学生上前摘下一个苹果,然后把苹果后面的音节大声的读出来,如果读得对,其他同学就跟着他把音节读两遍;反之则大声说:“请重来。


5、听音找卡片。

学生准备好卡片,教师说出一个音节,然后学生立刻从卡片中找出这个音节,这一般用于区别音近、形近的字母或音节。

6、“翻日历”游戏。

把声母和韵母分别制成两本日历,两个学生同时翻动两本日历,其他学生读出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这个游戏也可以一个人玩,边翻边读。

三、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准确拼读字母和音节。

《课标》指出,拼音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

这是拼音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知道,由于受方言的影响,以及家庭、幼儿园等学前教学的不规范性,给拼音字母及音节的准确认读带来了许多困难。

那么,怎样让学生正确拼读呢?
1、声母、韵母的认读一定要到位。

拼音字母的发音,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如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单韵母要读得响亮,且口形自始至终保持不变;复韵母前一个音读得长些,后一个音读短些,且要有一个滑动的过程,有口形的变化;鼻韵母要注意准确区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不同发音,等等。

2、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触类旁通。

对于两拼音节,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拼读诀窍就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如b-a→ba d-a→da ……这样拼读十几个之后,自然成为熟练的顺口溜,成为歌诀式的拼读。

开头几个,教师可以领读,后面的几个,就可以让儿童按顺口溜的规律“溜”下去。

这样的拼读方式就像背诵歌诀似的,看起来好像很笨,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再比如练习b p m f与a o e相拼,先反复练习声母与a相拼,待练熟了,就可以再与o、e相拼,也是先由教师领读,到中间任儿童自读。

如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儿童很快就能掌握这种拼读的技能。

三拼音节的拼读是一个难点。

如果遇到声母、韵母中间有介音的情况,则要采用“三拼法”,首先要掌握发音要领“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


在拼读音节时,要讲究速度。

我们在教学时发现一些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错误,主要就是因为拼读时速度过慢,常常是读了前面的就忘了后面的,因此教师在领读时也要强调速度,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掌握拼读的方法。

四、善于寻找规律,突破汉语拼音教学的难点。

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错误,学生似乎很难摆脱。

以下是两个教学难点:
1、分清声母“b—d p—q”
如何分清这四个容易混淆的单韵母?我们有的老师常喜欢用比较法,学完d以后,有的老师急于将d与b相比较,其实这样只会越比越糟糕。

因为刚学完d后,学生对d的印象还不够深刻,过早进行比较使现学的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就会发生混淆。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教学单个声母时,反复让学生认读声母,强化b d的半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然后,安排一些生动有效的游戏,在复习“b、p、d、q”时,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简单的动作来演示这四个字母的样子?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有学生跑到讲台前双脚并拢站定,左手叉腰,右手上举,学生们一下子叫出来“是b”,随之调换手变成了“d”,左手叉腰右手放下则成了“p”,反之成了“q”。

我还为学生编了一套拼音字母手操,并配上拼音字母儿歌让他们在课堂上边念边做,学生在说、做、玩中掌握了这些抽象的字母。

2、j q x与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原则。

“j q x”与“ü”相拼时,不是写成“ü”,就是读成“j--u”。

如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发生呢?在突破这一难点时,我们巧妙地借助插图,设计了一个有趣的表演:四个学生,一个戴着墨镜,穿着背心,胸前写有字母u,另外三个学生戴着头饰,分别扮演小狐狸机机、小猪期期、小猫西西和小熊愚愚。

有一天,小熊愚愚去公园玩,见到了好朋友机机、期期、西西,高兴极了,赶紧伸出手,可是转念一想,不行,我戴着墨镜和别人握手是不礼貌的,于是小熊愚愚赶忙摘下墨镜,先和j握握手,再和q握握手,最后和x握握手。

同学们趣味盎然地看完了表演,对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印象非常深刻。

接着,老师又给学生编了一个小儿歌:“小ü见了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

在巩固练习时,老师又提问:“ju qu xu这三个音节中的韵母是什么呢?”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是“u”,这时,老师举例说明:“小华习惯戴帽子,如果他今天脱去了帽子,他还是小华吗?”学生齐声答:“是”。

在有趣的实例中学生掌握了ju qu xu的韵母还是“ü”。

总之,拼音教学的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变活,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抓住儿童年龄特征,就可以使初入学儿童爱学、学好汉语拼音,为识汉字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为儿童提早踏上知识的宝塔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汉语拼音方案》
《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