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科常见管道及护理

产科常见管道及护理


空气栓塞
发生时机:插管时、输液过程中 应用气泡自动报警装置的输液泵 使用输液管终端具有阻挡空气通过的输液滤器 在导管拔除同时,空气偶可经皮肤静脉隧道进 入静脉,故拔管后,应按压加揉擦进皮点至少 20min,然后严密包扎24h
导管异位或脱出
原因:导管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的 牵拉。 预防: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 “s”形或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 有一的余地。 更换敷料时应注意向心端揭开敷料。 置管时要做好记录,每次更换敷料时注 意观察导管的刻度,判断导管有无滑脱。 加强宣教,指导病人置管侧肢体勿负重 和过度活动.
液体泄漏的观察
当导管老化、折断或自静脉内脱出时,都可造 成液体自导管的破损处或进皮点外漏。如发现 上述情况,应立即更换导管。 因导管一旦破裂,整个输液系统的严密性就遭 到破坏,如不及时将导管拔除,容易造成微生 物的侵入而导致导管败血症。
敷料及输液器的更换
敷料每天更换。更换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 则。穿刺部位皮肤应常规消毒,并注意检查固 定导线的缝线是否松动、脱落,进皮点有无红 肿等炎症表现 有条件者应使用输液终端滤器,以阻止微生物 的侵入,减少导管败血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 置时间
7---8
慢慢向后撤针并边退边抽回血,说明已穿透锁骨下静脉。如果在撤针过 慢慢向后撤针并边退边抽回血,说明已穿透锁骨下静脉。 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至皮下后改变进针方向, 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至皮下后改变进针方向,使针尖指向甲状软 以同样的方法徐徐进针。 骨,以同样的方法徐徐进针。
9---10
严格无菌操作
凡经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输液、 注药、 换管、 测压或封管等操作时必须严格坚持无菌操作, 对导管接头处严格消毒,操作结束后,接头处 必须用无菌纱布包裹,以防细菌从衔接处侵入。
严格无菌操作
严禁重新插入不慎被拉出体外的部分导管。 输液器每 24 h应更换 1次,输完营养液须即刻 更换输液器。肝素帽原则上每周更换 1次, 如 脱开、 有回血及可疑污染应及时更换 。 定期做置管处局部皮肤及管口细菌培养。
11---12
令患者吸气后屏气,取下注射器,以一只手固定导针并以手指轻抵针尾插孔,以免 令患者吸气后屏气,取下注射器,以一只手固定导针并以手指轻抵针尾插孔, 发生气栓或失血。 发生气栓或失血。 将导管缓缓送入,使管端达上腔静脉,退出导针。如用导丝, 将导管缓缓送入,使管端达上腔静脉,退出导针。如用导丝,则将导管引入中心静 脉后再退出导丝。 脉后再退出导丝。
置管后的护理
输注高营养液体后要及时冲洗导管,以减少感 染发生的可能。 导管出现封堵现象时可使用注射器尽力回抽, 严禁向内推注,以防肺栓塞发生,仍不通时只 能拔管。 置管期间,如果发现导管有向外脱出,则不能 将脱出部分再向内插入。
滴速的观察
液体经中心静脉导管的重力滴速可达80滴/min 如果发现重力滴速很慢应仔细检查导管固定是 否恰当,有无打折或移动。 如经导管不能顺利抽得回血,导管可能自静脉 内脱出,或导管有血凝块,此时应考虑在对侧 重新置管。 如应用输液泵输液,则每天至少1次将输液管 道脱离输液泵,检查重力滴速是否正常。
头后倾、仰卧位 头后倾、仰卧位 技术要求高 可保留4~12周 大 发生频率高 较容易 可保留4~12周 大 发生率低,很少 威胁生命 狭窄发生率很低
较少
狭窄发生率低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PICC)
经外周静脉插入并开口于中心静脉的导 管。
穿刺部位
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 脉。 首选贵要静脉:位于上臂内侧, 静脉较直,静脉瓣少。 头静脉:位于上臂外侧,前粗 后细,且高低不平,在进入锁 骨下静脉时近乎直角,当插管 至该部位时,会感到明显障碍。
插入长度
上臂伸直并外展成90度 测量右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的长度,然后 垂直向下至第三肋间隙(相当于右心房开口 处)。置入导管的长度为上述测量长度减去 5cm。一般45~55cm 如从左上肢穿刺,其长度应再加上两乳头间距 的长度
PICC
它简化了中心静脉的穿 刺过程,降低了中心静 脉的穿刺风险和感染机 率,延长了导管的留置 时间 病人活动不受限制
产科常见管道及护理
产房 钱黎明 2011.05
主要内容
氧气疗法及护理 导尿术及护理 胃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及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术及护理
知识点回顾
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公式? 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女病人留置尿管的插入长度? 4~6cm,见尿后再插入1~2cm 胃管的插入长度? 判断胃管在胃内的三种方法? 正常情况下留置针的保留时间为多长?
以上17组图为中心静脉 以上 组图为中心静脉 置管安置导管的简要流 程,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四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比较
锁骨下静脉 体位要求 穿刺难易程度 置管时间 血流量 危及生命的并发 症 其他并发症(血 栓、狭窄、感染) 颈内静脉 股静脉 平卧、下肢外展 位 较容易 可保留1~3周 与大腿位置有关 并发症少、较轻 易发生血栓和感 染 颈外静脉 无特殊要求 较容易 可保留1~3周 小于300ml/min在护理记录单中详细记录导管留 置时间和导管插入的深度,可通过观察导管外 露部分的长度, 评估导管有无脱出,并在转科 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中如实记录。 交接导管是否通畅,可通过回抽血液或检查液 体点滴速度,及时排除不畅原因, 如体位不当、 血凝堵管、 导管打折等。 交接穿刺处有无红、 肿、 热、 痛, 有无渗血、 污染等。检查导管连接装置有无松动、 脱落、 打折、 牵拉及回血等。
13---14
抽吸与导管连接的注射器,如回血通畅,说明管端位于静脉内。 抽吸与导管连接的注射器,如回血通畅,说明管端位于静脉内。
15---16
取下注射器将导管与输液器连接,先滴入少量等渗液体。 取下注射器将导管与输液器连接,先滴入少量等渗液体。 妥善固定导管. 妥善固定导管.
17
敷贴覆盖穿刺部位。 敷贴覆盖穿刺部位。 备注:导管放置后需常规行X 备注:导管放置后需常规行 线检查,以确定导管的位置。 线检查,以确定导管的位置。 插管深度: 插管深度:左侧不宜超过 15cm,右侧不宜超过 ,右侧不宜超过12cm, , 以能进入上腔静脉为宜。 以能进入上腔静脉为宜。
封管方法
正确的封管可以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临床上多采用正压脉冲式封管,将针头斜面刺 入套管针内均匀推注封管液,推至最后 0.5 m l时应先关闭导管夹,然后将余液继续推入肝素 帽, 使导管尾端保持正压,可防止血液逆流入 导管内致血栓形成。 未使用时每周至少冲洗导管 2次, 起抗凝作用。
置管后的护理
封管液的使用
为防止导管内血液凝固,输液完毕应用肝素液 或生理盐水10ml注入导管内。 有出血倾向及肝素过敏的患者禁用肝素盐水封 管, 而用生理盐水封管 1次 /8 h 对于凝血机制正常者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是安全 的,肝素液浓度越大, 封管保留天数越长。 有报道使用肝素稀释液引起过敏 1例。因此, 应密切观察封管后患者的反应。
中心静脉置管的定义
深静脉置管 经皮穿刺,经锁骨下静脉、 右颈内静脉或颈外静脉, 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也 可经股静脉将导管插入下 腔静脉
适应症
大量快速补液,抢救危重病人 需长期持续输液而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 静脉内输入高营养者 静脉内注入高浓度的药物者 中心静脉压监测
禁忌症
局部皮肤破损、感染 有出血倾向者
导管败血症
导管败血症是指接受胃肠外营养或液体治疗的 患者出现临床败血症,而全身各组织器官又未 能发现明确的感染源,且败血症的症状和体征, 在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后得以控制或缓解。 导管头端培养血培养阳性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静脉炎
穿刺点红肿——硬结——化脓 处理:用硫酸镁或庆大霉素溶液交替湿敷 抬高手臂 避免剧烈运动 局部外用扶他林软膏 若炎症不能控制需拔管
操作方法1---2(锁骨下静脉) 操作方法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最好在手术室进行。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铺洞巾
3---4
局部麻 醉
5---6
局麻后,用注射器细针做试探性穿刺,使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向内向上穿刺, 局麻后,用注射器细针做试探性穿刺,使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向内向上穿刺,针头保持朝 向胸骨上窝的方向,紧靠锁骨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 向胸骨上窝的方向,紧靠锁骨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边进针边抽 动针筒使管内形成负压,一般进针4cm可抽到回血 如果进针达4~5cm时仍不见回血时 可抽到回血。 时仍不见回血时, 动针筒使管内形成负压,一般进针4cm可抽到回血。如果进针达4~5cm时仍不见回血时,不 要再向前推进,以免误伤锁骨下动脉。 要再向前推进,以免误伤锁骨下动脉。
导管留置时间
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一般为 15~ 30d 由于股静脉置管易受排泄物的污染感染率高, 所以 股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以不超过 72 h为 宜 PICC置管中期放置时间为两周至3个月,长期放 置可达一年
导管留置时间
对于治疗期较长且经济负担重的患者, 应尽量 延长留置时间, 只要导管留置期间无并发症不 影响留置不必换管 若置管 1个月后, 无明显感染征象,要做针眼处 及管液的细菌培养, 若有细菌产生立即拔出导 管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每 6 h测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1次并记 录。体温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过程中监测感染 发生的重要指标, 当患者突然出现发冷发热, 体 温骤然升高 (达39度 ~ 40度),没有其他感染源 时,首先考虑与导管相关感染,须立即抽血培养 (导管内和周围静脉对照 )。对血培养确诊为导 管内感染者, 应立即拔管。
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 空气栓塞 导管异位或脱出 折管 导管堵塞 导管败血症、穿刺点感染 静脉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