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
一、床上翻身
1.翻身:病友仰卧,双手联合抱拳,肘部伸直,快速甩动手臂,利用惯性翻身
2.原地翻身:病友仰卧,患侧腿弯曲,患侧手臂绕过身体;旋转躯干,带动髋部翻身
二、床上坐起
1.C6以下完全损伤患者坐起的方法患者先向左侧翻身;利用左肘支撑,然后变成双肘支撑;再将身体转向左肘支撑,顺势右肘伸展变为手支撑;身体向右上肢转移,左上肢肘伸展为手支撑,完成做起动作。
2.T10以下损伤患者做起的方法T10以下损伤患者上肢完全正常,躯干部分麻痹,下肢完全麻痹,做起动作的完成要比颈髓损伤患者容易。
患者利用向两侧翻身,完成双肘支撑,再将身体重心左右交换,同时变成手支撑,完成做起动作。
三、床上移动
1.一人移动法:病人仰卧屈膝,双手握住床头栏杆,双脚凳蹬床面,护士用手稳住病人双脚,同时在臀部提供助力,使病人向
2.两人移动法:治疗师分别站在床的两侧,交叉托住病人颈、肩部和臀部,两人一起移动,协调将病人抬起移向床头;两人同侧时,一人托住颈、肩及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及腘窝,同时抬起病人移向床头
四、轮椅上日常活动
端正坐姿使患者坐于轮椅正中部位,背向后靠并抬头,髋关节尽量保持在90°左右。
不能自己保持平衡者,应加系安全带固定,以保证患者安全
五、轮椅上转移(床与轮椅等)
1.两人转移四肢瘫的患者治疗师站在患者身后,双手从腋下伸手抓住患者交叉的前臂。
另一治疗师站在患者的侧面,一只手放在患者大腿下方,另一只手放在小腿下方。
一人发口令同时抱起并向轮椅轻轻放下。
2.一人转移四肢瘫的患者治疗师用双脚和双膝抵住患者的双脚和双膝的外侧,双手抓住腰带或抱住患者臀部,向上提起,治疗师身体后倾,抵住双膝搬动患者,将其拉起呈站立,然后向床边转移。
治疗师一手仍扶住其臀部,另一手滑到患者的肩部以稳定躯干,将患者的臀部轻轻放到座位上。
3.侧方转移(患者至少应具备一定的伸肘能力)轮椅与床成30°,关闸。
左手支撑床面,右手支撑扶手,同时撑起躯干并向前、向左侧方移动到床上。
4.直角转移(患者至少应具备一定的伸肘能力)轮椅与床成直角,其间距离约30cm,关闸。
四肢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差,需要右前臂勾住轮椅把手以保持平衡。
将左腕置于右膝下,通过屈肘动作,将右下肢抬起,放到床上。
用同样的方法将左下肢放到床上。
打开轮椅手闸,向前推动轮椅紧贴床缘,再关闸。
双手扶住轮椅扶手向上支撑起,同时向前移动到床上。
六、卧位到直立位训练
治疗师面对患者站立,患者坐在轮椅上,身体前倾,双手握住平行杠,肘抬高至与腕垂直做支撑动作。
双手向下支撑,防止身体前倾;双脚负重后,髋关节过伸展,同时头与双肩后伸,双手沿平行杠稍向前移动,保持站立。
七、平衡协调功能训练
开始时进行坐位训练,再逐步过渡至站位,站位训练时两足之间距离逐渐变小至并足,然后单足站立再到足尖站立,逐渐增加平衡训练的难度。
开始训练时除了支撑面由大变小外,还应由硬而平整的支撑面逐步过渡到软而不平整的支撑面下进行。
例如,开始时在
治疗床上进行训练,平衡功能改善后,过渡到软垫上和治疗球上训练。
八、上肢肌群的训练
治疗师将手置于患者前臂远端,向肘关节伸展方向施加力量,嘱患者屈肘进行抵抗以增强肱二头肌肌力。
可用拉力器或哑铃进行上肢肌力训练,如手指抓握能力差,可将沙袋绑在腕或前臂的远端进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前臂肌的训练。
九、背阔肌力量训练
背阔肌在撑起动作中起到固定肩胛骨的作用,C7~T12 SCI均应进行训练。
可让患者利用重物滑轮系统进行增强背阔肌肌力的训练。
患者坐在轮椅上,把手的高度与肩同高,肘伸直,向下拉动把手。
训练中应注意,肘关节不得出现屈肘,否则其效果是增加肱二头肌肌力,而不是增加背阔肌肌力。
十、躯干肌的训练
增加腹肌肌力时,患者取仰卧位。
治疗师一手固定右侧骨盆,使患者向左侧旋转,然后放向相反进行,双侧交替。
增加腰背肌时,患者取俯卧位,治疗师双手放在患者肩部,抵抗患者伸展躯干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