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源于 1958年筹建的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 200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教授 10人,副教授 12人。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
建设了电机与拖动、现代电力电子系统、轨道交通与电力牵引、新能源发电与电能质量控制等多个实验室; 形成了以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技术相结合、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专业特色。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控制、电力系统分析、电气设计与自动化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在电气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质量人才, 以电力、交通、冶金与机械加工行业应用为主要特色,能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铁道电力牵引自动化、高低压电器智能控制装置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运行监控、工程应用、生产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理论、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电磁场理论、电气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电器智能化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
本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技术相结合、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 学生接受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技术开发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具备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装备的运行、研发及管理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
2. 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工电子技术、电机学与电器、自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与应用等。
3.较好地掌握电传动控制、电机及其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4.获得较好的电力系统分析、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科学试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6.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
主干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磁场理论、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系统。
特色课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谐波综合治理技术、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列车通信网络及控制技术。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 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毕业合格标准
本大类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 最低修满 188学分 (其中必修 141学分 , 毕业设计 (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十、其他要求
1.全校性选修课程至少修读 8学分,分散在全学程中完成。
2.课外研学至少取得 8学分,其中社会实践不少于 2学分,具体见《中南大学本科课外研学管理办法》。
3.修读时必须按照课程之间的先修、后修顺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