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8.《蝴蝶的家》说课稿8*.《蝴蝶的家》说课稿在这炎热的夏季,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对这样的天气不陌生吧:天低云黑、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每当此时,您一定会担心还没回家的亲人,一定会留恋家带给我们的温馨吧!不知您想过没有:此时此刻,就连蜜蜂、麻雀、青蛙、蚂蚁这些动物都要躲避起来,蝴蝶该怎么办呢?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上第8课《蝴蝶的家》就从关爱弱小生命的视角,展开了探究与思索。
纵观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情感强烈,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二、说教学程序(一)渲染气氛,引发疑惑之情课前播放凯丽金的名曲《回家》,配以一家人在家中其乐融融的图片,欣赏着熟悉而温馨的场景,倾听着优美动听的旋律,学生心是暖暖的,图片将学生的目光由人的家引向了其它生灵的家,蜜蜂有蜜蜂的家,小鸟有小鸟的家,那么蝴蝶的家在哪儿呢?此时,学生带着疑问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文本。
(二)围绕主线,品读急切之情在文章的处理上,我以“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读全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后,再次走入文本,根据阅读提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抓住文中具体词句互动反馈、品析感悟。
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和着音乐诵读。
文中“喧嚷、黑压压、水淋淋”等词形象地描绘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环境,不得不让人恐惧。
对蝴蝶的刻画:“轻盈、素洁、柔弱”再加上拟人手法的使用“载不动一个水点”让蝴蝶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得不让人担忧。
恶劣的天气与美丽柔弱的蝴蝶进行强烈对比,更激发了学生对弱小生灵、无助生命的关爱之心。
学生朗读“想到这里……”。
此时,孩子们已感到着急了。
麦苗摇曳、花儿抖动、水珠滚坠、树叶翻转,屋宇、树林、麦田、石桥都不是蝴蝶的家,一遍遍的设问、一个个的猜想、一次次的否定,蝴蝶的家究竟在哪儿?这份神秘来自于孩子们对蝴蝶的关爱,正是这种关爱使他们又增加了一份忧虑与着急,同学们在读中想、读中悟、反复诵读,渐渐地,他们的神情激动起来,一个个小脸儿通红,双眉紧蹙,眼睛里流露的是焦急与担忧,他们的心已深深地被蝴蝶牵引了,不由自主地焦急地问着。
“一定藏在”“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配着阳光下的蝴蝶图,和着动听的音乐,课堂上洋溢的是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他们激情荡漾,将自己的着急之情转化为一份纯真的祝福,此时,他们已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之中……(三)引发想象,升华关爱之情文章最后以苦寻无果作结,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暴雨中的蝴蝶到底哪儿去了?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
随着答案一个个地被否定,暴雨中的蝴蝶已经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谜。
怜爱之心、关爱之情随着孩子们的忧虑与着急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生命的内涵在师生、生生、生本的互动反馈中得到了提升。
(四)名言导行,培养探索之情本节课除了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外,还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情怀,培养探索精神。
课程已临近结束,可蝴蝶的家在哪儿我们仍然不知道。
此时我抓住时机,通过名言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有疑问才会有探索、才会有进步。
当学生们再次听到音乐《回家》时,他们都带着深深的疑问、浓浓的兴趣走出教室,去寻找新的答案。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
”纵观本节课,教师以文为依据,以品为途径,以情为线索,通过“熟读、想象、感悟”使孩子们在品读感悟中、在师生的互动反馈中、在对蝴蝶无限的关切中充分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同时,尽情地享受探索知识的快乐。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8.蝴蝶的家(教案)8 蝴蝶的家(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避、撼、喧”等5个生字,读音多音字“雀”,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分类。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2.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分类。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避、撼、喧”等8个生字,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重点)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难点)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重点)板书设计8 蝴蝶的家下雨着急猜想关爱生命心系自然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让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蝴蝶的生活状况,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不足之处:1.由于时间关系,小练笔没有让学生展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比较少,激励性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因为老师的赞扬,成功的喜悦,都很好地激励着学生更加努力发奋。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8.蝴蝶的家创新教案【创新教案】《蝴蝶的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纵观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情感强烈,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围绕主线,品读急切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
蝴蝶在干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吗?是什么心情?(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你们呢?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体会,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候勾勾、画画、写写,然后与你小组的同学分享学习的收获好吗?2.学生汇报。
(1)第1段:如果汇报到第三句时,教师引导:天气是怎么难为蝴蝶的?谁来读一读。
找学生读第二句,(出示第二句)此时作者心里在想什么呢?“山雨欲来风满楼”,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哎呀!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难为蝴蝶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读这句话)指名读,然后再齐读。
(2)第2段:还从哪儿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预设:生: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如果学生汇报出:我从“怎么禁得起这么猛烈的风雨呢”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从这看出为蝴蝶着急、担心?作者当时在想什么?让我们读出蝴蝶的美丽与柔弱。
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翅膀会被雨点打湿;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你们心里着急吗?指导朗读:“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谁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
(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3)第3、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同学们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我因为什么真为蝴蝶着急了?(作者找了多次都没有找到蝴蝶的家,所以更着急了。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找家时的着急心情,勾一勾、读一读。
通过对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为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么?(4)第5段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她的话是谁的话,让我们来读一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第五段)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的?(三个一定)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确信不疑)你们想一想,小女孩在说这些话时心里在想什么?在这篇文章里,这仅仅是小女孩的心声吗?你过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望?好,让我们再读小女孩的话,通过小女孩的话把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三、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美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板书设计:8蝴蝶的家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