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

免疫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名词解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或黏膜免疫系统(MIS),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机体内部与外部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分泌SIgA(分泌型IgA)完成其免疫效应。

:问答题:免疫系统的组成第二章免疫球蛋白名词解释1、CDR: (互补决定区)(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在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V区,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这个区域称为高变区。

高变区实际上是Ig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位置,这些高变区序列在空间结构上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为CDR.2、单克隆抗体(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杂交瘤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使B淋巴细胞产生识别同一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其有高度均一性、特异性与高效性.3、多克隆抗体(抗血清)(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人工方法以相应天然抗原免疫动物,由于该抗原的高度异质性,含有不同抗原表位、且未经纯化,造成接种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为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为多克隆抗体,含多克隆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4、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问答题1、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各类Ig的作用(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阐述题):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免疫球蛋白的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由2条轻链与重链组织,分为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其V区的功能主要是靠其互补决定区(CDR)特异性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

发挥免疫效应,如中和毒素、阻断病原侵入。

C区的功能主要是(1)激活补体:通过IgG1-3和IgM的CH2/CH3通过补体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达到溶解细胞或细菌的作用。

(2)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Ig的Fc段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Fc受体(FcR)结合,增强其吞噬作用。

也称为调理作用。

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高亲和力结合。

使其脱颗粒,介导I型超敏反应;IgG 的Fc段与NK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表面FCR结合,而直接杀伤被粒体包被的靶细胞,也称为粒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3)通过胎盘: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到胎儿体内的Ig。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作用:(1)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

在抗感染和毒素中起主要作用,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Ig。

(2)IgM:是初次应答的早期Ig,在感染早期即已产生,在个体发育中最早出现的Ig。

可用于诊断宫内感染,其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引起II、III型超效反应的抗体,血型抗体也属IgM。

IgM有杀菌、溶菌、溶血等作用。

(3)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类型。

血清IgA为单体,有抗菌、抗毒、抗病毒作用。

分泌型Ig(SIg)由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中的浆细胞产生。

是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能阻滞病原体粘附到细胞表面,在局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有中和毒素的作用。

(4)IgD:是B细胞成熟的标志。

(5)IgE:正常血清中含量最少,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高亲和力FcεR结合,产生I型超敏反应。

第三章补体系统名词解释1、补体系统: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补体并非单一成分,补体系统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补体系统广泛参与机体抗微生物防御反应以及免疫调节,也可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效应系统和效应放大系统。

2、功膜复合体(MAC)(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三条补体活化途径形成的C5转化酶均可裂解C5,此时的过程仅涉及完整的成分的结合和聚合,并形成两类高端产物,若激活发生在脂质双层上,则可形成C5b-9。

就称为功膜复合体(MAC),MAC在胞膜上形成小孔便小分子、离子及水分自由通过胞膜,但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却难以从胞浆逸出。

最终导致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溶解。

此外,末端补体成分插入胞膜,使钙离子向胞内弥散,导致细胞死亡。

问答题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三种途径是终形成C5b-9,即攻膜复合体(MAC),中空多聚体插入靶细胞的脂质双层膜,形成一个内径10nm小孔,使得小的可溶性分子,离子以及水分可以自由透过胞膜,但蛋白质之类的大分子却难以从胞质中逸出,最终导致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溶解。

最好把MAC的概念也答进去。

第四章细胞因子名词解释1、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指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主要调节免疫应答、参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介导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功能并参与组织修复等。

2、集落刺激因子(非常重要):是一组在体内外均可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某一谱系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它们可以刺激不同造血细胞系或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

主要包括巨噬细胞CSF、粒细胞CSF、巨噬细胞/粒细胞CSF、IL-3、肝细胞因子、红细胞生成素等。

3、IL-2(非常重要):主要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促使所有亚型T细胞增殖及产生CK,促进NK细胞毒活性及产生CK,诱导LAL细胞扩增,促使活化B细胞增生及产生抗体,激活单核-呑噬细胞,并增强其杀瘤活性。

在体内,IL-2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并参与炎症反就在,抗肿瘤效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4、干扰素(非常重要):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可分为:I型干扰素(IFN-α和IFN-β)及II型干扰素(IFN-γ)。

干扰素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主要的促炎细胞因子之一。

问答题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及主要细胞因子的功能(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阐述题)1.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⑴理化特性:细胞因子是低分子量的多肽或糖蛋白,多数以单体形式存在。

⑵分泌特点:①多细胞来源:一种细胞因子可由不同类型细胞产生,也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②短暂的自限性分泌。

⑶生物学作用特点:①作用方式:多数以自分泌、旁分泌形式发挥效应。

②通过CK受体发挥效应,即受体依赖性:CK须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③高效性:CK受体与CK的亲和力远高于抗原与抗体或MHC与抗原肽的亲和力,故极微量CK即可发挥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④生物学作用的多样性:CK可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炎症反应,或作为生长因子,促进靶细胞增殖、分化、,并刺激造血、促进组织修复等。

⑤生物学效应的复杂性: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双向性。

⑷细胞因子的网络性:①CK间可相互诱生:如IL-10、IL-4可抑制Th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IFN-γ则可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形成细胞因子相互正性或负性调节的网络。

②CK受体和CK的相互作用:CK可调节CKR表达,CKR也可调节CK活性。

3、主要细胞因子的功能(IL-1 IL-2 IL-3 IL-4 IL-6 IL-8 IL-10 IL-12,TNF CSF TGFβ)⑴白介素:①IL-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可在局部或全身发挥作用,如发热、促进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刺激造血功能等。

②IL-2: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生,在体外具有如下生物学效应:促使所有亚型T细胞增殖及产生CK;促进NK细胞胞毒活性及产生CK;诱导LAK细胞扩增;促使活化B细胞增生及产生抗体;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并增强其杀瘤活性。

在体内,IL-2匙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并参与炎症反应、抗肿瘤效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③IL-3:见集落刺激因子④IL-4:主要由Th2细胞产生,生物学作用:促进B细胞表达MHCII类抗原及抗原提呈作用;以自分泌方式促进Th2细胞分化,但抑制Th1细胞增殖及其应答;促进DN和DP胸腺细胞增殖。

⑤IL-6: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抗体;在IL-2存在下,可促进成熟和未成熟T细胞分化为CTL;促进肝合成急性期蛋白;作为内源性致热原,参与炎症反应;对神经组织和造血系统具有广泛效应;具有抗瘤效应,也可增强NK细胞及CTL的杀瘤活性。

⑥IL-8:见趋化性细胞因子超家族。

⑦IL-10:主要由Th2细胞产生,其生物学作用为: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抑制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产生;抑制Th1细胞应答;抑制丝裂原和抗CD3抗体诱导的T细胞增殖;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及抗体产生;与IL-3或IL-4协同促进肥大细胞增殖;作为IL-2、IL-4和IL-7的共刺激因子,促进未成熟和成熟胸腺细胞生长;特异性趋化CD8+T细胞,但抑制CD4+T细胞趋化作用;间断抑制NK细胞活性。

⑧IL-12:Th1细胞。

⑵肿瘤坏死因子家族:①TNF-α:生物学活性有: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抗肿瘤;参与内毒素休克、动脉硬化、静脉血栓形成和脉管炎登病理过程;引起恶液质。

②TNF-β:又称淋巴毒素。

⑶干扰素:①Ⅰ型干扰素:包括IFN-α和IFN-β,有相同受体,生物学功能也相似。

IFN-α主要由单核-吞噬细胞产生,IFN-β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

IFN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抗寄生虫,抑制多种细胞增殖,参与免疫调节和抗肿瘤。

②Ⅱ型干扰素(IFN-γ):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

IFN-γR分布在除成熟红细胞之外的几乎所有细胞表面。

作用是:激活巨噬细胞并促进其功能;促进多种细胞表达MHCⅠ类和Ⅱ类分子;促进Th0细胞分化为Th1细胞,并抑制Th2细胞增殖;促进CTL成熟及活性;促进B细胞分化,产抗体及Ig类型转换;激活中性粒细胞功能和NK细胞杀伤活性;激活血管内皮细胞。

⑷集落刺激因子:见名解2.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功能)。

注意提问的方式,决定是按细胞因子的种类进行分类表述(各论)还是按生物学活性的表现进行归纳(总论)。

前者如问“细胞因子的主要种类及其功能”或“主要的细胞因子及其功能”,后者即笼统问“细胞因子有哪些功能”或“细胞因子的免疫学活性”。

细胞因子可扩展的综合命题:细胞因子如何控制(调节)免疫应答?主要内容见“细胞因子功能”中的“二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但是,“3.诱导凋亡”和“4.刺激造血”其实也是免疫调节的表现。

可依免疫应答的全过程为线索叙述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的促进作用以及某些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

提纲可为:1)抗原提呈及淋巴细胞的活化。

1FN-γ刺激激各类APC表达MHC—Ⅱ类分子, IL-4可增加B细胞表达MHC—II类分子,促进APC提呈抗原、活化Th细胞:TGF-β则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化,抑制其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和提呈。

IFN-γ、TNF-α、TNF-β可刺激靶细胞表达MLlC-1类分子,促进CTL对靶细胞的抗原识别和活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