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学习心得5篇篇一:picc新进展学习体会真的很感谢科室能给我这次机会,11月28日至12月1日,让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由我们浙二医院举办的国家级继教项目:《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新进展》学习班班。
培训班有100多人,来自全省各县市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带教干事和护理骨干,经过三天半的紧张学习,我受益非浅,让我又一次成长。
这次的课程已经结束了,虽然之前大脑充斥着太多的信息和刺激,感觉十分的疲劳,但我们医院的IV TEAM团队让我感受到太多的力量。
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大的一块工作量,输液病人占了所有病人的90%以上,而输液安全又是与护士密切相关,特别是临床一些重点科室,比如血液科、肿瘤科、小儿科。
化疗药外渗引起的肢体溃烂,让人触目惊心!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对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病人尤其是在化疗病人、急危重救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PICC技术在很多医院得到了广泛开展,培养了很多PICC 置管专科护士,保证了临床特殊用药的输液安全。
而在我们浙二就有这样一支团队——IV TEAM。
作为浙二人,我感到非常自豪!在这次培训中,尤其是血管超声(US)结合改良塞丁格(MST)置入PICC置管术讲得非常具体生动,这一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PICC置管技术。
通过这次学习,是我更加全面的认识到对行PICC置管患者的血管选择方法有两种,即肉眼观察和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下PICC 穿刺在置管中可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根据血流及音频信号快速探查到予穿刺血管的位置,并可观察到血流状况、血管内径、管壁厚度、管壁距体表距离,增加了血管定位的精确性,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后经B超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等优势。
改良的塞丁格技术(MST )PICC置管就是利用导丝及扩张棒将导管置入,代替了传统的导管经套管置入。
该方法近年来引入我国,目前只在国内极少数几家医院开展应用。
该方法具有损伤小、定位准、可提高导管-血管密闭性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外周静脉状况差的患者,更能体现其实用性和优越性。
而我院就已经达到后者水平了。
中华护理杂志社的王红丽老师的精彩讲课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在我以后的论文写作中肯定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多例疑难置管病例及对于出现相关问题的处理措施的学习,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家们的精彩演讲令培训班的学员开拓了思路,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转变了理念是她最大的收获。
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决心将不断学习、接受先进的理念,将所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以优良的技能和良好的服务为患者提供安全的静脉通路,促进患者的康复。
篇二:PICC学习心得非常感谢医院给我参加这次由天津肿瘤医院举办的PICC资质培训班的机会,学习共2天,分别是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学习。
虽然只是两天的学习时间,但是我对于PICC的认识,也从一知半解到了基本了解的程度,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把我学习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以从下肢的大隐静脉、头静脉、聂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者下腔静脉的导管。
2. 穿刺的注意事项:◆接受乳房根治术或者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侧肢体,锁下淋巴结肿大或有肿块、安装起搏器侧不宜进行同侧置管◆宜选择肘部或上臂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肘窝,感染及有损伤的部位◆有血栓史、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放疗部位不宜进行置管3.血管的选择:首选贵要静脉,因为贵要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血栓发生率低,静脉相较其他血管要粗、直,而且静脉瓣少。
4. PICC的护理:对于置管的护理,我们常说:“三分置管七分护理”。
置管过深或过浅都有可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比如:血栓,心律失常等。
所以正确的置管和护理是保证患者后期用药安全。
我们是肿瘤科,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置入PICC导管可以帮助患者解决不必要的穿刺痛苦和药物刺激血管的苦恼,但是对于PICC 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置管护理,因为化疗药物对病人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
在这次学习中看到一张数据分析一旦化疗药物的外渗就有可能会使患者丧失生命,正常的化疗药物不仅会杀死正常的组织和细胞,而且也会渗透到骨头。
所以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细节护理的重要性。
5.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及预防:并发症:静脉炎(机械性,细菌性,血栓性静脉炎),血栓等。
预防:◆置管后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正确◆采用正确的冲封管技术◆注意药物之间配伍禁忌◆输注两瓶药液间要用生理盐水冲管◆输注脂肪乳剂要定时冲管◆定期复查x线胸片,确定时候发生导管移位◆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压力增加的活动通过这次学习,自己的收获真的很大,使我认识到平时临床操作的不足,进一步积累了提升临床技能操作的经验,我希望如果院方还有这样外出学习的机会,我还能有幸参加,谢谢!秦皇岛中医医院肿瘤科:侯丽娜篇三:关于开展PICC的心得交流在呼吸、消化、内分泌内科工作期间,本科开展的护理技术有:有创/无创成人呼吸机、肺功能监测、血气分析仪、纤维支气管镜、电子胃镜、胰岛素泵、CGMS(动态血糖监测仪)四肢多普列、肌电图、PICC等。
其中PICC于2010年开展,以下是一些PICC开展的心得体会,仅供参阅。
一、PICC材料准备1、贝朗牌(根据实际情况为准)的中心静脉导管2、正压接头3、3M大透明固定敷贴4、弹力绷带5、一次性无菌治疗巾、一次性洞巾6、测量软尺7、有条件可选用专用PICC固定器(现目前Stalock picc导管固定装置在临床使用反馈较好)8、PICC适应症及禁忌症宣传单(科室准备:挂墙公示)9、科室也可自行准备PICC消毒穿刺包二、PICC的维护冲管与封管目的:----将残留药液冲入血液,驳斥导管通畅;-----防止不相容药物和液体混合,减少药物间配伍禁忌;-----将返流的血液冲入,防止堵管。
要求:-----治疗间歇期每7天一次;-----在每次静脉输液,给药前后;-----采集血液或输注血制品后;-----输注TPN每4小时一次;-----输注有配伍禁忌的液体之间;----- 按SASH原则冲、封管冲封管器具(警告):必须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禁止使用高压注射器!冲封管溶液:肝素浓度:10—100u/ml生理盐水(NS)冲封管量:---通常2—20ml,儿童6ml---粘稠药物应大于20ml---特别限制生理盐水用量病人减半三、置PICC时医嘱1、临时医嘱:(1)、经皮选择性动静脉置管术(2)、胸片检查2、长期医嘱:(1)、动静脉置管护理(2)、小换药每周两次四、拔管时医嘱:1、长期医嘱:停止动静脉置管护理2、临时医嘱:拔除经皮选择性动静脉置管五、PICC收费1、材料费:(1)、深静脉置管导管(腔静脉插管)1根。
(2)、3M透气胶布(固定敷贴)1张。
(3)、弹力绷带1卷。
(4)、余按实际收费。
2、西药费:(1)、生理盐水。
(2)、肝素钠针。
3、综合类:(1)、(置管当日)经皮选择性静脉置管术:400元。
(2)、(每日)动静脉置管护理1次。
(3)、小换药 1 次。
(4)、拔管时结一次小换药。
注:PICC收费据医院实际情况而定,常规PICC用药每次可收3次静脉注射(用药前冲管及用药后冲、封管)。
六、离院告知书对于部分PICC患者在出院时,不愿拔管的,一定要做好免责声明,交代其危险性,仍拒绝拔管的,让家属或本人签好离院告知书,并认真交代其注意事项,建议随访。
七、不良事件回顾在2010年至2012年开展PICC技术期间,我科共发生两例PICC 不良事件。
第一例:患者是一老年男性,肺CA确诊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治疗持积极态度。
这是我科第一例PICC置入的患者,于下午行PICC 置管术,夜间患者脱衣服时导管随衣袖一起脱出。
后总结经验:(1)、换敷贴时一定要向心端撕取,勿牵拉导管,更勿将滑出体外的导管直接再次送入。
(2)导管固定存在一定的问题,由“L”型转为“S”型固定后无类似事件发生。
第二例:患者为一男性,肝硬化患者,在我科有PICC置管史,置管后约10天左右因病情需要转入综合科继续治疗,转入后约3—5天左右,患者输液完毕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寒战高热,因综合科对PICC 技术的掌握相对欠缺,患者转回我科,无静脉用药期间患者体温正常,静脉给药约10分钟后出现寒战高热,做血培养及PICC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
后总结经验:(1)无菌技术操作欠规范。
(2)导管护理不当。
(3)未严格遵循SASH冲、封管原则。
另外,个人觉得肿瘤医院的PICC置管术相对较成熟,我们曾经对我科由重医转入置有PICC的患者、由肿瘤医院转入置有PICC的患者和本科PICC置入的患者做过对比,肿瘤医院转回的患者静脉输液较本科和重医的患者通畅,固定也较合理。
对于我院肿瘤科开展的PICC技术,曾在肿瘤科业务学习期间,观摩过一次,他们对于PICC技术的开展也日臻成熟,唯有两点小建议如下:1、PICC透明敷贴上请注明置入者姓名和日期,(差姓名)如果为换药后敷贴,也请注明换药者的姓名和换药日期;2、建议床尾挂PICC护理记录单(后附),方便交接和观察。
篇四:PICC进修心得非常感谢医院和护理部能给我机会,让我参加广州军区总医院PICC技术新进展及资质进修班,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我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这个新技能,感谢领导给我机会接触它了解它。
PICC是一种长度从45厘米到60厘米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腋静脉)穿刺末端放臵于上腔静脉可长期留臵的一种导管,它专门为需要进行中长期(7天以上)静脉治疗的患者所设计,其主要适应症为缺少外周静脉倾向的患者,特别适合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中长期和间歇化疗治疗和营养支持。
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及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
它的特点是适用广泛、使用方便、维护简便、能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经患者外周静脉臵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
留臵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某些药物渗出所致的静脉炎、静脉硬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PICC成本高,如臵管失败,或臵管后护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PICC臵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减少并发症,是PICC专科护士研究重点。
现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PICC臵管体会1.1臵管前宣教与患者及家属讲解臵管的优势、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费用情况,使患者及家属对臵管心中有数,消除紧张心理,配合臵管,并签署PICC臵管同意书。
1.2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其直、短且静脉瓣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