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局劳务移民就业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XX年以来,X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劳务移民安置政策,全力以赴做好移民就业培训及安置工作,截止目前,我区累计搬迁安置劳务移民XXXX户XXXX人,先后安置就业XXXX人,主要分布在二、三产业,从事建筑、餐饮、炭素、冶金等辖区劳动密集型企业。
X区劳务移民就业受地方经济不景气、辖区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关停等大环境的影响,今年以来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安置移民采取有效措施
(一)成立全区首家移民劳务公司
XXXX年,为拓宽移民就业途径,增加移民收入,帮助移民成立了X新民劳务有限公司,为移民提供职业介绍、岗前培训、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服务,输出移民劳动力XXXX 人,解决年龄较大务工困难移民就业问题,极大地缓解了移民就业压力,获得自治区人社厅颁发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建设创业一条街鼓励移民自主创业
XXXX年,为方便移民生活,鼓励移民自主创业,在移民安置区南侧规划建设了新民农贸市场和移民创业一条街,免收房租金形式引进平价超市,降低移民购物成本,提供创业
店铺XX间和各类优惠政策支持鼓励移民自主创业,带动就业,解决移民就业岗位XX个,创业岗位XX个。
加大移民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充分整合各部门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移民自身特点,开展了园林绿化、装载机驾驶、电工、电焊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法律知识等援助工程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增强了移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培训移民全部取得了培训合格证,培训合格率达XXX%。
XXXX 年完成移民教育培训XXXX人,培训率达XXX%。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移民就业不稳定。
因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短时间很难改变,部分移民对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强度难以适应,导致移民流向相对自由些的零工和建筑企业,而不愿在工业企业和三产服务企业从事相对固定的工种。
宏观经济影响大。
随着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减少,岗位挖掘难度大,个别已接纳移民就业企业处于减产或半停产状态。
建筑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开工不足,导致从事建筑行业的移民很难找上合适的工作,本应X月底就走出家门到工作岗位的移民,到X月底才陆续找上工作,走出家门。
移民对工资期望值过高。
安置在我区企业中,工业企业多数以计件方式,挣取工资报酬,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月
工资在XXXX—XXXX元左右,三产业工资在XXXX—XXXX元左右,移民认为自已能力与劳动报酬不相符,工资较低,纷纷自愿要求辞职,自谋职业。
移民文化程度低,管理难度大。
移民就业安置与管理工作主要由我区移民和就业部门承担。
劳务移民整体素质相对薄弱,在文化水平、职业技能、文明素养等方面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存在有用工需求的企业移民干不了,移民能干的工作很难找的现实。
同时,有些移民频繁调整企业或岗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也给今后我区移民就业安置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移民就业岗位后续跟踪难度大。
我区多数企业需要的是技能管理型人才,而由于劳务移民生态移民长期以来养成懒散的生活习惯,且不愿意从事苦、脏、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导致我区各类工业企业目前不愿意招用无技能的生态移民,间接导致生态移民自主择业存在一定困难。
转移就业意识不强。
长期没有走出去就业创业,对转移就业表现茫然或思想观念一时不易转变,移民很少单独外出就业,多为几人、几十人一起外出,天太热也不外出。
对改造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迫切性不强,市场就业竞争能力较弱。
三、意见与建议
一是强化引导性培训。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开办新
市民新天地夜校等方式,持之以恒的对移民加强思想引导,逐步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务工意识,适应企业管理要求,适应城市生活要求,从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
二是对移民中有创业愿望与能力的人员,鼓励自主创业,提供创业贷款、创业指导等服务,工商、税务、金融机构要把劳务移民纳入全民创业支持范围,引导劳务移民自主创业,为移民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是加大对移民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根据企业用工与移民需求,合理调整培训项目。
对自谋职业移民的培训要求,根据报名情况,有目的地举办培训班;鼓励用人单位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财政给予适当补助;鼓励青年移民到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学习,接受长期的职业教育。
四是建立良好的移民就业、生活环境。
加大对移民工程宣传力度,引导接纳移民、帮助移民,制定激励政策,引导用工企业多用劳务移民,并由区政府牵头,联合移民工程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从本职工作出发,开展对市民的宣传引导工作,为移民提供良好的就业、生活环境。
五是采取六种方式,切实解决移民就业问题。
采取企业招聘一批、劳务经纪人带走一批、自主创业一批、劳务公司安置一批、自主择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的方式,鼓励移民在我区稳定就业。
六是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对符合条件的用工企业,各相
关部门形成合力,服务关口前移,创造条件,对接纳移民的企业降低费抵税政策门槛,明确政策兑现方式;在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技能和思想引导性培训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