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技术--刮痧疗法 PPT

中医技术--刮痧疗法 PPT

胸腹部 天突至歧骨(胸骨);剑突下至脐 上;均由上往下顺刮。胸胁部肋间,由内 往外斜刮。
肘腘窝 由上往下顺刮 刮痧时,一般先刮肩颈部、项背部,再
刮胸腹部、肘腘窝。
刮痧具体方法:
先将预定刮痧部位用肥皂水或清水擦洗干 净,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
右手持瓷汤匙等刮痧工具,蘸取少许食油 或清水,在预定部位进行单向刮动,干后 再蘸再刮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条痕或斑 块为度.将刮痧局部的食油或水擦干。
刮痧时各部位的顺序
项背部 患者取侧卧或俯卧位,医者侧立, 先从后项发际下第七颈椎起至腰骶部第五 腰椎为止,由上而下轻直刮。然后从第一 胸椎旁开沿肋间向外侧斜刮脊柱两侧,由 上至下顺刮;背部肋间,由内向外斜刮。 此处为常用部位。
刮痧时各部位的顺序
肩颈部 颈部后外侧至肩峰,由内上往外 下斜刮;颈前部气管两侧,由上往下顺刮.
中医技术--刮痧疗法 PPT
中医刮痧疗法
什么是刮痧:
刮痧(Skin scraping)是中国传统的自然 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 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 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之目的。
刮痧治病原理
中医认为:痧症是人体受秽浊邪气所伤,经 络不通,气血逆乱。通过刨刮人体一定部 位,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同时使体内 邪热疫气外泄,宣邪透表,则实热可泻, 痧毒可除。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刮痧能使 神经系统兴奋,血液、淋巴液循环加速, 新陈代谢旺盛,激活机体免疫功能,从而 提高抗病能力。
刮痧板应与人体皮肤呈60°或90°角,刮痧 板在刮拭时先涂抹介质,再以施术部位为 中心,并尽量向外周扩大其范围。
刮痧工具 大小适中、边缘光滑的硬物均可作为刮痧的工具
凡。一般有以下几种: (1) 苎麻粗纤维 早年用,现己多不用。 (2) 铜钱 现已少见。 (3) 汤匙、小碗、酒杯 现较为常用。
总之要求: 边缘光滑、没有破损,无锋利之物。 可就地取材。
介质:增加润滑,有清水、植物油、风油精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刮痧时各部位的顺序
头面部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施术者用刮板在 患者前额部从前发际自上而下进行刮拭,并点揉 印堂穴,百会穴和两头维穴。以印堂穴为中点, 分别向左右两侧刮拭前额,止于两侧太阳穴,点 揉太阳穴。以皮肤红润为度。患者闭目。施术者 用刮板轻刮患者上下眼眶,并用刮板轻揉患者的 两侧睛明穴、四白穴和迎香穴。 施术者用刮板轻 刮患者上唇和下唇周围,点揉人中穴和承浆穴。 在患者两侧面颊涂抹少许介质,施术者用刮板自 下而上轻轻刮拭面部;并用刮板轻轻点揉患者两 侧耳门、听宫、听会穴,以面部皮肤红润为度。
局部皮肤溃疡,损伤处禁用。
刮痧疗法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
一定要先在施术部位涂抹一定量的介质后进行。这样不仅 可以减少刮板与皮肤的摩擦,降低对皮肤的损害,而且更 可以增强渗透力,加大治疗功效。。
在患者体表施术时,施术者应根据患者的自身和疾病的特 点掌握力度和控制时间进行刮痧治疗。 (1)“实则重之,虚则轻之”。体质较强、病属实证、病 情较重的患者用力稍重,时间稍长些;体质虚弱,病属虚 证、病情稍轻的患者用力则轻些,时间短些。 (2)治疗操作时还要密切观察患者局部情况和注意询问患 者的主观感受。 (3)对于某些血液疾病,传染性疾病、脏器严重受损等特 殊情况的病人不应使用刮痧疗法,或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 行。
刮痧适应症:
中暑、流感、感暑夹湿、急性肠胃炎轻症; 具有清热开窍、辟浊解痧之功。
发热咳嗽 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刮治, 如咳嗽较重;刮治胸部第2、3、4肋间。 伤食所致呕吐腹泻取脊椎两侧顺刮。
刮痧禁忌症:
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高血 压、中风等病禁用。
损伤后出血不止或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禁 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