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基本理论
色谱法基本理论
4-1色谱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 4-2 色谱基本理论 4-3分离度及色谱分离方程 4-4 色谱法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4-1 色谱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
——以气相色谱为例
t1
t2
t0
t1
t2
t3
t4
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
色谱流出曲线
S
进样
基线(噪音)
h/峰高(定量)
A/峰面积(定量) t
S
进样 空气峰
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难分离物质对的 实际分离程度:即柱效为多大时,相邻两组份能 够被完全分离?
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n较高,较大,完全分离 n较高,较小,基本分离 n较小,较大,分离不好 n、均小,无法分离
分离度(1)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两种 因素的综合影响:
n e f f1R 6 2 1 2 1 6 1 .5 2 11/0 8 /0 8 0 5 1 0 5 2 154
L n e fH fe f f 15 0 .1 4 1 7c 5m 5
例:用一根柱长为1 m的色谱柱分离A、B两种物质,其 保留时间分别为14.4和15.4 min,对应的峰底宽分别为 1.07 min和1.16 min(死时间为4.2 min),试计算: 物质A的理论塔板数 分离度R 选择性因子 完 全分离所需的柱长 完全分离所需的时间
描述样品与两相作用的参数(1)
分配系数( Distribution constant,K):
描述组份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过程或吸附-脱附 过程的参数。
K 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c度 s 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c度 m
组分一定时, 只与两相和温度有关!
描述样品与两相作用的参数(2)
分配比(Retention factor or capacity factor/k)
定量
归一化法 外标法 内标法
用已知纯物质对照定性
醇溶液定性色谱图
A:甲醇 B:乙醇 C:正丙醇 D:正丁醇 E:正戊醇
也可以通过在样品中加 入标准物,看试样中哪 个峰增加来确定
根据经验公式定性
碳数规律:在一定温度下,同系物的调整保留时间tr
的对数与分子中碳数n成正比:lg t'r A n C n 3
解: nA1611.04.472 2898R2 1.1 0.5 7 4 1.1 1.4 60.897
15.44.21.10 14.44.2
L1.501 .8 .5292 7L0.89 72.8m 0
t2.812..081.544.31min
4-4 色谱法定性及定量
定性
用已知纯物质对照定性 相对保留值r2,1 根据经验公式定性 保留指数(Kovats)定性 与其它方法结合
Cm:小粒度大孔固定相、增加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 中的扩散系数D Cs:与气液色谱中的表述相同
流动相线速对板高的影响
板高H\cm
HU
H opt
CSU
CmU
A
B/U
U opt
u/cms-1
Uop t
B C
Hop t A2BC
固定相粒度大小对板高的影响
H
粒度越细,板高越小,受线速度影响亦小
4-3 分离度及色谱分离方程(1)
小室1
32g 32g
16g
阶段2
16g
小室2
16g 16g
小室3 小室4 小室5
nm n V2
c
ex p 1
2Vr 2 Vr
8g
16g
8g
阶段3
8g
16g
8g
4g
12g
12g
4g
阶段4
4g
12g
12g
4g
0 12g2 3 4 85g 6 7 8 129g 10 11 182g13 14 1521g6 17
选择是否合适
4-2 色谱基本理论
完全分离的条件:
两组份峰间距足够远 由各组份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即色谱过程的热 力学性质决定。
每个组份峰宽足够小 由组份在色谱柱中的传质和扩散决定,即色谱过程动 力学性质决定。 因此研究、解释色谱分离行为应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 方面进行。
色谱过程热力学
色谱分离的热力学本质 样品中各组份在两相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作用表现形式: 范德华力、静电引力等 作用体现形式 分配系数、分配比
k组 组分 分在 在流 固动 定相 相中 中 m m 的 的 m s 质 质 ccmsV V 量 量 m s
容量 因子
u suR um m m m m s u u s1 1k
ustL r
uL us t0 t0 u tr
k tr t0 t'r
t0
t0
反映了组分在柱中的迁移速率,又称保留因子;液相色谱中常用k表示
R=1.5 互含0.3% 完全分离之标准 保留时间 t/min
4-3 分离度及色谱分离方程(2)
R的定义并未反映影响分离度的各种因素, 既未与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柱效n、选择因 子和保留因子k联系起来.
色谱分离方程
对于难分离物质,可以合理的认为W1=W2=W、k2=k1=k
R2(tr(2)tr(1))t'r(2)t'r(1) (t'r(2)
考虑分离度和分析时间,容量因
R
子一般控制在2~10为宜
t
对于GC,增加固定液的用量
或提高柱温,选择合适的k值。
0
5
10
对于LC,改变流动相的组成,
k 有效的控制k值
分离度与分析时间的关系
tr
t0(1 k)
L (1 k)........(.1) u
n
L H
......................................2( )
K 与 k 的关系
k m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S VS
VS
cs
VS
K
mm
mS Vm
Vm
cm Vm
Vm : 相比 Vs
填充柱:=6~35
毛细管柱: =60~600
tt'r 'r((A B))t'rt(0 B)t'rt(0 A )k kA BK K A B
越大,越容易分离, =1,分离不能实现
——热力学提出了分离的基本条件
分离度与选择因子的关系
R 4n 11 kk
当=1时,R=0,无法分离两组分;增大,是改 善分离度的有效手段
GC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降低柱温来增大 LC通过改变固定/流动相的性质和组成,可有效增大
对一个复杂混合物的分离条件的选择,主要是提 高最难分离物质对的值
分离度与容量因子k的关系
R 4n 11kk
涡流扩散项A(多途路径项)
试样
分离柱
载气流动方向
A 2dp
:填充不规则因子
d
:
p
填
充
物
平
均
粒
径
减小A的途径: 使用粒度小并且均匀的柱料并均匀填充 毛细管柱?
分子扩散项B/U(纵向扩散项)
B 2Dg :弯曲因子 Dg:组分在流动相扩散数系
柱料均匀 柱温Dg ;柱压Dg 流动相分子量,Dg u, (B/u) LC中Dm 较小,B项可勿略
保留指数(Kovats)定性
——GC专有
S
t t t trX
trZ
trZ1
'
'
'
r(Z1) r(X) r(Z)
t0
t /min
IX10(l0 lgtgt'r'r(Z (X 1 ))llgtgt'r'r(Z (Z )) Z)
重现性最佳,固定液和柱温一定时,定性不需要标准物
与其它方法(如MS)结合
t
实际色谱峰是不对称的,通常是拖尾峰,也存在前伸峰
从色谱流出曲线上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根据色谱峰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小个数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根据色谱峰高或者峰面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色谱峰保留值和区域宽度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率 可以通过两个色谱峰的距离评价固定相(流动相)的
阶段5
2g
8g
塔1板2g序号 8g
2g
k=0.33and3.00的二组经多次分配后的结果
K3.00
K0.33
17次基本分离
5次
9次
17次
塔板数n
理论塔板数
H板 高
n5.54 tR
2
16tR2
W 1/2
W
HL/n 理论板高
L
有效塔板数
nef f 5.54W t1 'r/2216W t'r 2
C气 液 色 谱 Cg Cl
流动相 气液界面 固定液
0.01k2 (1k)2
dp2 Dg
2 3
k (1k)2
df2 Dl
Cl
小粒度填充物+小分子量载气
降低固定液含量(但是k也减小);采用比表面积大
的载体(吸附,导致峰脱尾);提高柱温(增大Dl, 但是减小k)
液液色谱传质阻力项
sm CC mC s( m D m sm )dp 2 D sd sf2
不足
不能解释造成谱带扩张的原因和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 不能说明同一溶质为什么在不同的流速下,可以测得
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速率理论
—Van Deemter/ 1956
HABCU U
H:单位柱长色谱峰形展宽的程度 A:涡流扩散项 B:分子扩散项系数 C:传质阻力项系数 U : 流动相平均线速
吸收了塔板理论中的板高H概念,考虑了组分在两相间的 扩散和传质过程从动力学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柱 效)的各种因素!(以GC为例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