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地区公务员制度

台湾地区公务员制度


考绩与晋升
升迁 晋叙俸级 淘汰劣者

终 考 绩
另 予 考 绩
专 案 考 绩
11
考绩与晋升
同官等内的升级
• 晋升
不同官等中的升等
12
年功俸
本俸
加给
报酬机制 (俸给)
行政院人事局 13
身份、地位、执行职务
保障 机制
间接捐补制
•病故或意外死亡者 •因公死亡 •36--18--8
14
立法院 系统
司法系统
1969-1973 引入美国职位分类, 除司法、警察、外交 等机关实行品位分类 制度外,郡实行职位
分类制度
“一国两制”
1980-1987 •实行统一的职位分 类标准;
•公务员考试、任用、 俸给、考绩四项;
•简任、荐任、委任 三级; •14个职等
20Ce80年代末~90年代 围绕以拟定“公务员基本法” 为中心的第四次行政改革内容
监察院 系统
监控机制
系统外 监控
系统内 监控
考核 自力监控
奖惩
行政惩处 惩戒处分
15
台湾地区公务员制度面临的问题
• 考试权完全独立,并构架了较为完善的考 试用人法规,为“公开考试、公平竞争” 的用人政策提供前提条件
• “一条鞭法”的人事管理系统 • 较为完善的人事法规体系 • 退抚制度完备且与社会保障体系接轨 • 新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 面临的矛盾
台湾地区公务员制度
1
旧中国的文官制度
构架: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告成后,随国民 党一党专政的政治及行政体制确立,逐步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政府人事制度。——基本属于英 国模式。
特征:党派性,一切公务员都必须效忠国民党。 主管:考试院主管全国人事行政。
2
旧中国的文官制度
考试院
考选部
铨叙部
各类考核、考试 公职候选人的资格审核
• 两个标志年份 1967—人事行政局 1981—法律地位的正式确认
部外制
折中制
“双重管理”的 公务员制度
5
1954 “建立一个以宪法所 定考试用人为中心的 人事制度,使训政时 期可以单独经由学历 审查,甚至党务经历 之审查,即可取得公 务人员任用资格制规
定告一结束” 新三法—任用法、俸
给法、考绩法
人事的具体业务
7
更新机制 激励机制 监控机制
台湾地区公务员 制度的运作机制
8
更新机制
考选机制
•初任考试 •升等考试
退休机制
•自愿退休 •命令退休
培训机制
负责中、高级主管人员训 练
对新录用的公务员进行的 基础培训
现职人员的短期培训
公务人员升官等的培训
9
激励机制
考绩与晋升
报酬机制
保障机制
10
• 考绩
6
考试院
• 执掌考试权 • 负责公务员的铨叙、保障、退休等事项
• 承担任免、考绩、升迁、褒奖的政策决定 于法规
折中制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本框架
行政院 人事行政局
各级行政机 关的人事管
理机构
• 负责“行政院”所属机关考选、 铨叙,受考试院监督
• 承担“行政院”所属各级人事人 员的派免,迁调进行核定
• 拟定本机关的人事管理规章; • 负责本机关公务员铨叙、考勤等
16
任用、级别、薪俸 考绩、保险、退休
3
旧中国的文官制度
选拔:公开考试竞争原则。主要依学历、党历。 公务员:广义指所有依选任行为从事于公务的一
切职员。狭义指政府官吏。 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任
命(47级:分特任11、简任8、荐任12、委任 16),事务官经考试或检定由政府任命。
4
台湾地区公务员制度的发展概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