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可靠性复习v1.0
(2)尽早发现故障原因; (3)防止自备电源用户扩大故障。 2)故障时尽快送电 (1)尽快减少停电区段(①缩小停电范围;②完好区段快送电); (2)迅速恢复供电(①尽早发现故障点;②加强修复体制)。 12、提高对作业停电供电可靠度的措施【42】 1)避免作业停电 (1)缩小停电范围(①改善设备;②改善施工方法); (2)实施不停电作业(改善施工方法); (3)减少作业停电次数(充实工程管理)。 2)缩短停电时间 (1)改善设备; (2)改良器材; (3)改善工作方法; (4)调整工序。
(1)研究和建立适当的可靠性指标及其获取和计算的方法; (2)寻求提高元件和系统可靠性水平的途径; (3)研究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协调配合; (4)对各元件和系统进行可靠性的控制、监督和综合评价。 11、提高对故障停电供电可靠度的措施【41】 1)防止故障发生 (1)加强设备(①防雷措施;②防盐害措施;③防雪害措施;④防他物接触措施;⑤ 防风雨水害措施;⑥其他);
况的能力。它取决于设备状况和运行状况。【P59】 20、量度设备状况的可靠性叫做设备可靠性,其研究的问题是用什么可靠度的设备(包括 备用设备),在电气上如何加以组合构成的系统为最佳。【P59】 21、量度运行状况的可靠性叫做运行可靠性,其研究的问题是怎样运行和维护才能使系统 的运行状况最好。【P59】 22、系统可靠性所研究和考虑的问题【P59】
29、重叠停运的模式【P125】 假定系统由二元件并联组成,则二元件中的每一个元件除了正常状态外,还有以下三种
运行状态:①持续强迫停运,是一种停运时间较长的强迫停运;②维修停运,是为了进行 维护检修而预安排的停运;③临时强迫停运,时停运时间较短,一般在 10min 左右的停运。 由这几种运行状态组合,还可能出现以下几种重叠停运状态:
系统可靠性研究和考虑的问题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设备本身的可靠性。 (2)整个系统的设备可靠性。 (3)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4)系统可靠性与用户供电可靠性的配合。 23、影响配电系统停电和设备停运的因素【P63】 配电系统停电所表现出的对用户连续供电能力的大小及配电设备停运所表现出的系统 自身供电可靠性的程度,除了分别受到用户用电的目的、生活水平、社会环境和配电设备自 身功能、特性的差异的影响之外,还主要取决于如下几种因素:①停电和停运的原因;②停 电和停运的季节;③停电和停运的时刻;④停电和停运的频率;⑤停电和停运的持续时间; ⑥停电和停运的规模等。 24、瞬时性停电是指当配电系统线路由于故障或者进行回路检查而被断路器断开后,能够 通过已被断开的断路器在极短暂的时间内重新投入的停电。【P66】 25、以一年为统计期间,全年为 8760h,闰年为 8784h。【P84】 26、名词术语定义【P85】 (1)停电事件和停运事件。所谓停电事件,就是由同一原因引起的一次系统对用户停 电的事件。它包括故障停电和预安排停电,而不论停电范围的大小、停电时间的长短(但不 少于 3min)和恢复供电的方式。 所谓停运事件,除系统配电设备发生的事件,且有影响用户停电和不影响用户停电的两 种情况外,含义与停电事件类似,不再赘述。 (2)停电(停运)频率。它又称为停电(停运)次数,即停电(停运)的事件次数。 (3)停电(停运)时间。它是指每一次停电(停运)事件,由开始发生至终止的时间。 因而也叫停电(停运)持续时间。对于用户来说,往往又称为用户停电损失时间,单位为 h 或 min。 (4)强迫停电(停运)时间。它是指由于故障而被迫引起停电(停运)的持续时间, 单位为 h 或 min。 (5)预安排停电(停运)时间。它是指由于操作、检修、试验等作业而停电(停运) 的持续时间,单位为 h 或 min。其中又分为计划停电(停运)时间和临时停电(停运)时间。 计划停电(停运)时间为有计划安排的停电(停运)时间;临时停电(停运)时间为事前并 无计划,但因临时工作需要,在 6h 以前向调度提出申请,经批准的停电(停运)持续时间。 27、供电系统是指电力系统除了电源系统(发电系统)以外的部分,包括输变电系统及配 电系统。【P108】 28、配电方式的种类【P122】 ①单端供电、手动切换故障段的配电方式; ②有手动投入备用电源,并设倒闸操作时间为 1h 的配电方式; ③有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负荷转移概率为 0.5 的配电方式; ④有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但分支死接在干线上的配电方式; ⑤有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但分支线故障消除的概率为 0.9。
计算题 (1)简单放射状网络的评价【P117 无备用电源、P120 有备用电源】 (2)双回路配电系统可靠性计算【P127】 (3)可靠度计算【P147】
费用最省。【P3】 5、可靠性工程具有三大特点,即实用性、科学性和时间性。【P3】 6、实用性是指可靠性工程从诞生之日开始就和工程实践紧密联系和结合,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P3】 7、科学性是指可靠性工程有一套独特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P3】 8、时间性是指可靠性存在于产品或系统整个开发过程之中,不论设计、研究、制造、应用 等各阶段都起作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对可靠性问题考虑不周,都将对其整个的各个阶段及
过程产生影响。【P3】 9、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实质就是用最科学、最经济的方式,充分发挥发、供电设备的潜力, 保证向全部用户不断供给质量合格的电力,从而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全面的安全管理。【P4】 10、按电力系统各组成部分,把电力系统可靠性划分为发电系统可靠性、输变电系统可靠 性及配电系统可靠性。【P7/P8】 10、电力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P7】
3)避免切换停电 实施闭环切换。 13、配电系统是处于电力系统末端,把电源系统或输变电系统与用户设施连接起来,向用 户分配电能和供给点恩能够的重要环节,包括配电变电所、高低压配电线路及接户线在内的 整个配电网络及其设备。【P54/P108】 14 我国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根据《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的规定,35、(60)63(66) 110kV 为高压配电系统,10(6)kV 为中压配电系统,380V 及 220V 为低压配5、配电系统的供电方式【P56】 对用户供电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考试只需列举出其中的 5~6 种) (1)由市区周围或进入市区的变电所,分别以 10(6)kV、35kV 或 110kV 电压的单回 线路直接向用户供电的直馈线路方式。 (2)由进入市区内的 35/10(6)kV 变电所或 110/10(6)kV 直降式变电所,以 10(6) kV 电压向用户直接供电的方式。 (3)由市区周围或进入市区内的变电所,通过 10(6)kV 配电室、开关站或单台公用 配电变压器,以 10(6)kV 或 380V(220V)电压向用户供电的方式。 (4)由同一电压等级的两回或两回以上的线路同时向一个用户供电的双回线路或多回 线路供电的方式。 (5)由同一电压等级的两回线路向用户供电,但在正常情况下,一回线路运行、一回 线路备用的方式。在此情况下,又有带自动投入装置、正常时备用回路带电的热备用方式, 和不带自动投入装置、正常时备用回路不带电的由人工进行倒闸操作的冷备用方式。 (6)由线路两端分别连接在不同的变电所或不同的电源变压器上对用户供电的单回路 双电源的供电方式。 (7)由环形回路向用户供电,开环运行的方式。 (8)由不同电压等级的两回线路向用户供电,但在正常情况下,高电压等级的线路运 行,低电压等级的线路备用的方式。 (9)由同一电压等级或不同电压等级的两回线路同时向用户供电,但在正常情况下分 开运行,在故障或检修时互为备用的方式。 (10)由两种不同电压等级的环形回路同时向用户供电,在正常情况下分开运行,故障 或检修时互为备用的双重环形回路供电方式。 (11)主干线以隔离开关或油断路器分段操作,各分段又分别向不同用户供电,故障时 可以分阶段进行处理的方式。 (12)主干线以隔离开关或油断路器分段操作,各分段又以联络断路器或线路与其他相 邻回路相连接,故障时负荷可以通过倒闸操作,由相邻回路供电的多分割多联络的网形供电 方式。 16、所谓供电可靠性,其定义就是:在电力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衡量能使由该故障设备 供电的用户供电障碍尽量减少,使电力系统本身保持稳定运行(包括运行人员的运行操作) 的能力的程度。【P58】 17、“使由该故障设备供电的用户供电障碍尽量减少”所包含的问题【P58】 (1)电力系统在发生设备故障之后减小故障的影响,保持系统稳定的问题; (2)为防止故障发生,和万一发生故障后,以及操作、维护、检修本身作业停电对用 户造成的影响等问题。 18、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实质,就是电力系统对用户连续供电能力的量度。【P59】 19、系统可靠性,就是量度电业部门为了保证满足用户供电可靠性,保持电力系统最佳状
(1)二元件持续强迫重叠停运; (2)元件持续强迫停运与维修停运重叠; (3)元件临时强迫停运与持续强迫停运重叠; (4)元件临时强迫停运与维修停运重叠。 30、可靠度基本公式应用的前提条件【P146】 1)设用户的负荷是沿线路均匀分布的,设备的故障率[事件数/(线路总长度·年)]是 均等的。 2)配电线路故障时修复的顺序为: (1)由故障发生区段算起的电源侧完好区段,由原有电源送电。 (2)故障发生区段,无论与邻接馈线之间有无联络,故障修复后均由原有电源送电。 (3)由故障发生区段算起的负荷侧完好区段,当该区段与邻接馈线有联络时,由邻接 馈线送电;当该区段与邻接馈线无联络时,在故障修复后由原电源侧送电。
电力系统可靠性复习
1、可靠性是指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在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P2】 2、量度可靠性特性的指标则称为可靠度。【P2】 3、可靠性工作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系统工程进行技术评价的一个 重要内容,通常称之为可靠性工程,它贯穿在产品和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之中。【P2】 4、可靠性管理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产品或系统全寿命周期中的各项可靠性工程技术 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以求实现既定的可靠性目标,并保持全寿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