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型领导理论及其应用

转型领导理论及其应用

由於傳統的領導模式有以下三項缺失,包 括了:
(一)忽略領導者在變遷中所扮演的積極性 角色;
(二)忽略成員自我成長與引導的可能性; (三)混淆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定位。 故而,轉型領導的內涵包含組織成員的
態度、信念、價值與需求等新觀念的要素, 逐漸受到重視。 1
3
貳、定義與內涵
學者
Burns (1978)

而超越其自身的
所要求的獎賞,

利益。
予以承諾和互易。
係 3、改變部屬的需求 3、部屬從工作中
層次,或擴充
獲得立即的自我
需求的範圍。
利益。
16
(二)轉型領導與交易領導的差異
轉型領導
交易領導
1. 提昇並超越部屬的需求與 1. 滿足部屬的需求與期望。 期望。
特 2. 領導者與部屬間的關係 主要由領導者導引,強調 道德與心理的層面。
2. 領導者與部屬間強調互惠 及相互影響的關係,並以
磋商、討價還價的過程達 到意見的一致性。
5
一、定義
綜合以上所述,對學校經營管理而言, 轉型領導是一種組織領導者運用各種激勵 策略,以達成轉化組織與提升成員價值 層次的領導歷程與行為。
領導者運用個人的魅力去影響部屬,取得 部屬的崇敬、信任並將部屬動機層次提升, 分享願景並鼓勵部屬共同去完成,以激發 部屬對於工作及自我實現更加努力,共同 型塑優質的組織文化,達成組織目標, 再創組織新願景。
8
(三)社會交換理論
係指利益的互換,包含物質上的利益 以及尊敬、自尊、情感等心理上利益 的互換。
從領導層面而言,此理論強調領導者 和成員間相互影響和互惠的關係, 所以領導並不是單向的、片面的。
9
(四)需求層次理論
Maslow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大類: (1) 生理的需求 ; (2) 安全的需求 ; (3) 社會歸屬與愛的需求 ; (4) 自尊的需求 ; (5) 自我實現的需求 。
(額外的努力)
例外 管理
被期望的績效
被期望的績效
15
(二)轉型領導與交易領導的差異
此二種領導的比較摘要表
轉型領導
交易領導

1、經由提升部屬對 工作預定結果之
1、認識並瞭解部屬 的需求是什麼。

重要性與價值的

瞭解,而激發部

屬去做比原先

期望更多的事。

間 2、鼓勵部屬為組織 2、對部屬的努力、
(2)二者均強調領導者的魅力 與自信。
(1)此類領導 者不會去 提升成員 的需求與 動機。
(1)此類領導 者會利用 魅力特質 激勵部屬, 追求目標。
14
轉型與互易領導關係圖(請參閱課本第327頁)
轉型領導
理想性影響 + 鼓舞激勵 + 智能激發 + 個別化關懷
互易 領導
條件式 獎賞
被期望的努力
加強動機以獲得所要的成果
1
轉型領導理論及其應用
指導教授: 丁文生教授 報告者 : 謝美萍 學 號 : MA21F206 報告日期 : 28 . 11 . 2019 主要資料來源: 黃宗顯等著《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 (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9版)
2
壹、 前言
有效率的領導,可以帶動組織的革新、 創造有建設性與適應性的變遷。
(2)道德循規期 : 階段三:尋求認可導向 ~ 尋求別人的認可,而 表現出眾行為,強調人際關係取向。 階段四:順從權威導向 ~ 服從團體規範,遵守 法律,判斷是非有法制的觀念,強調 權威關係的取向。
11
(五)道德發展論
(3)道德自律期 : 階段五:法制觀念導向 ~ 強調人權, 並有強烈的責任心與義務感, 尊重法制但不囿於法律條文的 涵義。 階段六:道德原則導向 ~ 有是非善惡 的價值標準,有所為、有所 不為。
印度的國父甘地是轉型領導者最好的例子。
6
二、相關理論
(一)特質論: 領導者所運用的領導策略,除了 受情境因素的影響外,人格特質 是重要因素。尤其轉型領導者 有時須具有創新、應變能力、 突破現狀、適度的冒險等特性。
由此可知,特質論是轉型領導的理論 基礎。
7
(二)社會權力理論
French與Raven提出五種社會權力的基礎: (1)法職權:領導者經由社會及法定的系統
所賦予的合法權力而影響他人。 (2)獎賞權:領導者以獎賞的權力影響他人。 (3)強制權:領導者藉由威脅懲罰影響他人。 (4)專家權:領導者藉其在某些特定事件上
所具有的專門知識影響他人。 (5)參照權:領導者以其人格而受他人的認同
與讚賞。
轉型領導者具有個人魅力,並透過各種象徵 行為以說服與帶領部屬,以達成組織的目標。
道德發展理論可作為轉型領導之重要理論 基礎。
12
(六)新興領導相關理論
包含催化領導、願景領導與道德 領導等,皆與轉型領導所強調的 主張有密切之關聯性。
13
三、相關領導概念之釐析
(一)魅力領導與轉型領導的差異
相同點 相異點
魅力領導
轉型領導
(1)二者皆強調領導者協助部屬 瞭解并建構組織 願景、意向 以及形塑部屬之價值觀。
轉型領導重視提升成員內發性的動機,促使 其能自我實現,且超越原先的工作期望。
從上述可知,需求層次理論是轉型領導重要 的理論基礎。
10
(五)道德發展論
Kohlberg 將道德發展論分為三個時期、六個階段:
(1)道德成規前期 : 階段一: 避罰服從導向 ~ 趨樂避苦,因恐懼 懲罰而服從規範。 階段二:相對功利導向 ~ 行為的好壞以獎懲的 後果作為取捨,獲得獎賞時為是, 受到懲罰時為非。
Bass (1985)
理論
領導者與部屬間彼此提高道德 與動機層次的歷程。
領導者引導部屬超越個人的 利益,提升需求層次與對工作 預期結果的價值觀。
Sergiovanni 轉化理念與價值的道德權威, (1992) 提升高層次的價值與需求, 超越原有的動機與期望。
Yukl (1994)
領導者要賦予成員自主性以完 成目標、改變組織文化與結構, 並與管理策略相配合,進而 完成組織目標的歷程。
4
貳、定義與內涵
學者 張慶勳 Βιβλιοθήκη 2019)吳清山、 林天祐 (2019)
蔡進雄 (2019)
理論
領導者以前瞻性的遠景及個人 魅力,運用各種激勵策略, 激勵部屬提升工作動機及工作 滿足感。
領導者應用其過人的影響力, 轉化組織成員的觀念與態度, 使其齊心一致,願意為組織的 最大利益付出心力。
領導者透過共創願景、個人魅 力、賦權增能及團隊建立等方 式,激發團隊成員努力工作, 提升成員工作動機層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