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增生性疾病》ppt

《乳腺增生性疾病》ppt


第二节 乳腺腺病
乳腺腺病是常见的乳腺增生症的 一种类型。其临床症状与单纯性乳腺 上皮增生症(乳痛症)相类似,但在体 征上与囊性增生病相近似。好发于 30—40岁的中年妇女。
一、病因
其病因一般认为和内分泌紊乱及 精神因素有关。即可能与卵巢功能紊 乱,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常,黄体 素分泌减少,雌激素、泌乳素分泌增 多,导致乳腺组织增生而发病。
四、诊断

根据乳房胀痛及乳内肿块具有周期性,即经
前加剧,经后锐减;疾病的自限性及有时反复,
往往在发病几年或更长时间后,症状好转或消失,
但有时反复;患者为育龄期妇女;常能得出诊断。
五、治疗

向病人讲清本病的性质属一种生理性良性
病变,而且有一定的自限性,以解除病人的思
想顾虑,多数患者可不需任何治疗。若疼痛剧
概述

乳腺增生性疾病又称乳腺结构紊乱症或乳腺增生
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育
龄期妇女50%,常因内分泌紊乱及精神因素所引起。
临床特点是乳腺出现肿块及胀痛,每随月经周期变化
而表现相应的加重或减轻,一般在经前加重,经后减
轻。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妇
女多见。大龄未婚、已婚未育、已育不哺乳、性格忧
3.溴隐亭 近年来研究认为乳腺增生症的病因 与血清内泌乳素增多有密切关系。溴隐亭是一种 血清泌乳素的抑制剂,它是多巴胺受体的长效激 活剂,通过它作用于垂体泌乳细胞多巴胺受体释 放多巴胺来抑制泌乳细胞合成及释放泌乳素:给 药方法:采用周期给药,即月经来潮的第十一~ 第十三日,每日服溴隐亭1.25mg,自第十四日至 下次月经来潮时,服用1.25mg,每日2次。用药时 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本药的不良反应有恶心、 头晕等症状,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应引起注意。
有压痛。疼痛有时很剧烈,并有放射痛,随
情绪波动或劳累、阴雨天气等而加重。患
者大多数月经期短,且量稀少,情绪稳定或
心情舒畅时,症状可减轻,随喜怒而消长,
疼痛发作时对外界刺激很敏感,如衣服摩
擦,走路稍快,上肢活动稍猛,均可加重乳
(二)乳内肿块
患者多为发育较差的小乳腺,半数可触及增厚 的乳腺区或有细结节感,以外上象限多见。经 前变大、变硬,经后缩小变软。
郁、易生闷气、急躁偏激者易得此病。其基本病理变
化可分为导管及腺泡上皮增生、腺体增生、囊肿形成、
上皮化生、间质增生等5种。

长期以来各家对本病的认识颇不一
致,因此对其命名繁多,如囊性乳腺病、
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囊性腺病、痛性
乳腺、囊肿性脱皮性上皮增生病等。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肿瘤组织
泌减少,雌激素、泌乳素分泌增多,导致
乳腺组织增生与复旧不全,致乳腺导管上
皮、腺上皮及间质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
生,引起乳腺胀痛及结节形成。病因消除
可恢复,大多属生增生的病变区质地坚韧,无包膜与 正常组织界限不清,切面呈灰白色小颗粒状外观。
镜下所见 末端乳管和腺泡上皮增生并脱落,使得 乳管膨胀而胀痛;引起乳腺导管扩张而形成小囊 肿;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小叶间互相融合: 小叶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
二、病理
(一)大体形态 手术切除标本多为灰白色较坚硬的肿块,
烈者,可酌情给予小剂量镇静剂或考虑用药物
治疗。
(一)中医中药治疗
目前国内多采用此法。按疏肝理气止痛原 则,给予中成药如乳癖消片、乳结消颗粒、 乳康片等治疗,或给予以汤药煎服。
还可采用中药乳罩及乳结消贴膏外用。
(二)碘制剂治疗

碘制剂有碘化剂或复方碘溶液,用碘制剂可
改善患者的乳痛症状。其作用机制是碘剂作用于
三、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临床症状乳房胀痛及肿块具有 明显的周期性和自限性特点。
(一)乳房胀痛

即月经来潮前3-4d开始出现乳腺间歇
性胀痛,经后锐减,呈周期性。疼痛可为弥
漫性纯痛或为局限性刺痛。一般仅累及一
侧乳房,也可同时累及两侧,而以一侧为
重。疼痛大多仅限于乳房的某一部分,约
50%位于外上部,20%位于中上部,痛处
2.三苯氧胺 为合成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竞争 性地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阻断过高含量的雌激素 对乳腺增生作用。可按周期给药,在月经后2— 5d开始口服三苯氧胺,每次10mg,每日2次。共 用药15—20d;侯孝云等采用小剂量三苯氧胺治 疗乳腺增生症,月经后第四日至行经前1d,每天 10mg,1次口服,连续服用4个月为一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为97.8%。三苯氧胺的不良反应是月 经紊乱、白带异常,并可能提高发生子宫内膜癌 的危险性。且疗程结束后部分患者乳腺疼痛和结 节复发。因此对适应症的选择、剂量和疗程,应 进一步研究。
垂体前叶,使其产生黄体素,降低体内雌激素水
平,恢复卵巢正常功能,缓解乳腺所受雌激素的
刺激增生作用,但用药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造成
体内激素紊乱,还可影响甲状腺功能、常用5%碘
化钾10ml,每日3次,口服。
(三)激素治疗
1.达那唑(Danazol):又名炔睾醇,为17d—乙炔睾 醇的衍生物,可作用于丘脑下部、垂体及卵巢, 抑制卵巢功能,减少促卵激素(FSH)和促黄体素 (LH)的分泌,并能降低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每 次200—300mg,口服,每日2—3次。一个月后减 量为每日lOOmg,治疗2个月有效者,为减少不良 反应可继续减量为每隔日100mg或仅在黄体期内闲 药。不良反应有体重增加、痤疮 多毛和月经失调 等。
将其分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乳痛症)、
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增生症中的各种病变,既可以
是本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又可彼此共存,
或以某一种病变为主,或几种病变共同
组成不同的疾病,这些病变或疾病间可
过渡,也可不过渡而直接演变。本病既
非炎症,又非肿瘤,而是一种乳腺组织
增生性疾病。
第一节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又名乳痛症是乳腺
增生症的早期阶段,多见于青年女性,特别多
见于大龄未婚、已婚未育、已婚未哺乳的妇女。
一、病因

其病因与长期精神紧张、劳累过度、
晚婚晚育、神志不畅、所欲不遂等因素作
用于丘脑—垂体—卵巢轴,使垂体前叶与
卵巢的功能调节关系失常,引起内分泌紊
乱,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常,黄体素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