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头部对疼痛敏感的结构
▪ 颅内结构:静脉窦及引流到静脉窦的皮层静脉;颅 底动脉环及其近端主要分支;支配硬脑膜的动脉, 如脑膜前动脉和中动脉;三叉、舌咽和迷走神经; 颈1-3脊神经。
▪ 颅外结构:头皮;颅外动脉;颅骨骨膜;头皮下组 织、肌肉;外耳、中耳;鼻腔和鼻旁窦的粘膜;眼; 牙。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3)《丹溪心法》则强调头痛需用引经药:“头痛 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 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阳细辛,厥阴吴茱 萸。” (4)《医林改错》开创血瘀头痛用血府逐瘀汤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4. 范 围
▪ 头痛可见于西医学内、外、神经、精神、五 官等各科疾病中。本节所讨论主要为内科常 见的头痛,如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 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 经官能症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五官科疾病的 头痛等,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施治。
风,为治外感头痛之要药; 羌活、白芷:疏散太阳、阳明之风邪寒邪; 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祛风散寒解表; 甘草:和中缓急。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三)源流
1、命名: (1)《内经》称“头风”,“脑风” (2)《难经》提出“厥头痛”(气逆于上,痰逆于 上)、“真头痛”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2、病因病机:
(1)《内经》责之于外邪(风邪)、寒邪及内伤。 《素问·奇病论》“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 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 《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 沐中风,则为首风” 《素问·五藏生成篇》“是以头痛癫疾,下虚上实, 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辨证论治】
2、辨部位:
太阳头痛:后枕部,下连于项 阳明头痛:前额及眉棱 少阳头痛:颞侧、连及耳部 厥阴头痛:巅顶,或连于目部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辨证论治】
3、辨性质:
胀痛、重坠:痰湿 跳痛:肝火 隐痛、空痛、昏痛:气血不足,肝肾阴虚 刺痛:瘀血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蒙蔽清阳 脑海失养
禀赋不足 劳欲无度
肾精亏损 髓海失养
久病入络 跌仆损伤
瘀血阻滞 脑络不通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内伤头痛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以头痛为主症,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头痛性质可为剧 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2.外感头痛者当兼有外感证候,且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暂, 内伤头痛者则兼有内伤证候,且起病缓慢,呈反复发作。 3.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测血压及经颅多普勒、脑电图、头 颅CT或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诊断】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真头痛等相鉴别。 真头痛:突发剧烈头病,爆炸样,持续不止,伴颈 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喷射状呕吐。 见于流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即轻重(久暂) 内伤头痛:病势轻(缓),病程长,反复发作,多 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 外感头痛:病势剧,起病短暂,多表现为掣痛,跳 痛、灼痛、刺痛、胀痛、重痛。
(三)分证论治--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全头痛,痛势较剧烈,痛连项背,常喜裹头; ②兼次症:恶风寒,口淡不渴; ③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 ④脉象:脉浮紧。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辨证论治】风寒头痛
(2)治法:疏风散寒。
(3)方药:川芎茶调散。 川芎:辛温气香,上达巅顶。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
头 痛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范围及பைடு நூலகம்研究进展。
2、熟悉头痛的病因病机与转归。 3、掌握头痛的分类及证候特证与分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一)定义
头痛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 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辨证论治】
4、辨诱因(影响因素)
劳倦加重:气虚 变天加重:寒湿 情绪变化加重:肝火 失眠加重:肝肾阴虚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辨证论治】
(二)治疗要点
审证求因,审证论治 外感头痛:祛风散邪(活络) 内伤头痛:滋阴养血补虚 虚实夹杂(肝阳、痰浊、瘀血)、虚实兼顾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辨证论治】风寒头痛
▪ 头痛的机制:炎症、损伤、牵引、推移、扩张、肿 瘤、压迫等使痛觉敏感结构受到刺激。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病因病机】
1、外感六淫
风寒 风热 风湿
寒凝血脉 上炎清窍 蒙蔽清窍
脉络拘急、失荣
外感头痛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病因病机】
2、内伤头痛
肝郁化火 肝阳上亢
肝肾阴亏
上扰清窍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气血亏虚
痛…;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
复发也…”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3、治疗
(1)《伤寒论》:“少阳头痛,往来寒热,不可发 汗,用柴胡汤调解之”。“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用吴茱萸汤”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2)李杲分经用药治疗:“太阳头痛,恶风而脉 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 经头痛,脉弦细,往来寒,柴胡为主;阳明头痛, 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 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苍术、半夏、 南星为主;少阴经头痛,三阴阳经不流行而足寒 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 阴头顶痛者,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 汤主之”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2)《伤寒论》
遵《内经》六经头痛之名,但提及的只有太阳病, 少阳病、阳明病,厥阴病头痛。
(3)《东垣十书》明确将头痛分为外感与内伤
(4)《丹溪心法》认为头痛多属于“痰”与“火”,
(5)《证治准绳》“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
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
【概说】
(二)症状特点
1、自觉头部疼痛为共同特征 2、疼痛部位 部位:前额、颞部、顶部、枕部 经脉:阳明、少阳、厥阴、太阳 3、疼痛性质 (1)外感头痛:突然发作、疼痛剧烈、痛无休止,其痛以 刺痛、灼痛、跳痛、胀痛为主。 (2)内伤头痛:缓慢起病、痛势绵绵、时痛时止,久而不 愈,其痛以空痛、隐痛、昏痛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