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管理规定

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管理规定

护理新业务新技术
管理规定
十堰市人民医院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管理规定
修订
为加强护士的科研意识、创新能力,规范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管理工作,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和护理技术的进步,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护理双新的分类及分级
凡是近年来在国内外护理领域具有发展趋势的新项目,本院尚未开展的护理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护理新手段,称为护理新技术、新业务。

第一条分级标准
1、国家级是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国内护理领域尚未开展的护理项目和护理新业务。

2、省级是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省内尚未开展的护理新项目和护理新业务。

3、院级是指具有地区先进水平,在本市及本院尚未开展的护理新项目和护理新业务
第二条分类标准
1、技术革新类: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病人满意度等对护理技术、护理设备、护理用具、护理用物进行创新和改进项目。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且收到良好的效果。

2、护理管理类:护理人员经过创新护理管理工具、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安全、护理教学、服务、成本控制等效果显著的。

3、专业领域拓宽:专科护理、循证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经济学(成本控制)、护理教育、护理信息化建设、康复与预防保健护理、护患关系、健康教育管理等。

第二章准入必备条件
第三条凡在本院开展的护理双新应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2、护理双新主持人为在本院注册的护士、能够胜任该护理新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专业人员。

3、符合医院学术与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要求。

第三章准入程序
第四条申报。

每年1-2月为项目拟定期,3月填写《护理双新项目申报表》,经科室护士长、科主任签字后上报护理部。

第五条审核。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及科研小组组织对上报项目就其安全性、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初步审核。

报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就是否符合伦理进行复核,院内网公示。

第六条中期督导。

6-7月完成。

护理部组织对经过初审的项目进行现场审核,项目主持人同时上交阶段小结;发现项目未开展或开展项目不具真实性,不符合伦理要求,终止此项目。

第七条论证审批。

10-11月完成。

由主持人组织护理专家、科主任、教授或正高人员组成专家。

就其安全性、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论证并签名。

第八条终末评定。

12月完成。

主持人及时进行项目结题,填写《护理新业务、新技术项目管理书》,内容包括:项目参加人情况、项目所需设备仪器、项目运作费用预算、项目介绍、论证审批、附实物图片、技术病历信息等。

第九条双新管理。

护理部作为护理双新的主管部门,对全院开展的护理双新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和评价,建立护理双新管理档案。

对全院开展的护理双新进行不定期的督导和评估,及时发现护理技术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第四章评审及评奖流程
第九条评审。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审活动依据客观事实做出科学的评价。

护理部、科技处负责全院护理双新评审工作的指导、管理、评审、评奖和监督工作。

第十条评委。

由护理部、护理专家、医学研究所专家、医学博士硕士、省级专家等组成专家库,随机抽取5-7名专家进行评审,实行回避制。

第十一条评奖。

根据经过评审护理项目打分排序一等奖占总数3%;二等奖占总数10%;三等奖占总数15%;优秀奖若干。

报请分管领导审批后颁发成果证书及奖励。

第五章结果应用
第十二条 护理双新评定结果运用于年度专科建设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岗位设置、晋升晋级、评先评优等相应分值。

第十三条 护理双新项目参与者不超过6人(含主持人)。

计算分值依照评价内容规定分数,按照排名顺序依次递减0.5分。

第十四条 副护士长以上护理干部个人年度考评时只计其主持项目的奖项分值。

第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管理办法从颁布之日起执行。

4月7日
附件1:护理新业务新技术项目管理书
编号:
湖 北 省 十 堰 市 人 民 医 院
湖 北 医 药 学 院 附 属 人 民 医 院
项目管理书
( 年度)
新业务 新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