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饲料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5)新桔皮苷二氢查耳酮(NHDC) 甜度1500~2000 分子式基团复杂 耐 高酸不耐热,甜味持续时间长,与蔗糖复合产生协同作用,理论上可以 把甜度提高40%,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T甜蛋白(Thaumatin)又名索马甜 甜度2500~3000,由 207个氨基酸的单链,8个二硫键交练起来的。是西非热带雨 林植物果实中提取,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最甜的物质。但 是其检测方法受限,所以现阶段动物饲养上应用不多。
7)A-K糖(Acesulfame-K) 甜度 150~300,分子式: C4H4SKNO4热稳定性高,耐酸,与甜味素、甜蜜素共用会发 生协同作用。(是现在公认最有前途的甜味剂)。
8)蛋白糖APM,又名甜味素(Aspartame)甜度200~400, 分子式:C14H18N2O5能经得住高温短时间杀菌或者超高温瞬 间杀菌,损失率很低,但是因为成本很高,所以现在没有得 到广泛使用!
十四:不能超大量使用甜味剂
1 , 增加了成本而无明显效益! 2,导致肠道不适,而进一步消化不良,如果超大10倍用量会 导致拉稀现象。 3,甜味剂的效用与饲料原料质量成反比,即饲料原料的质量愈 好,甜味剂的效用就略低! 所以在实际添加时可以根据饲料的质量而适当加减用量50克。
3,降低了糖精钠的变异系数,传统甜味剂中糖精钠的 含量的波动范围高达50%,而微粒甜味剂则不到3%。
4,微粒的甜味剂可以均匀的分布到饲料中去,保证制 粒后的颗粒饲料中有尽可能多的甜味剂微粒和均匀的甜度效 果,从整体上改善了配合饲料的适口性。缓释剂、组织改进 剂、螯合剂才能 完全发挥作用。
5.微粒化的甜味剂便于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减少了粉 尘,改善了生产环境,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浪费,
七:应用微粒化处理技术(MDT)生产的甜味剂的特点优势
1,微粒甜味剂克服了关键组分微粒直径差异和分离造 成的影响,将糖精钠和增效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比例恰当, 使增效剂的效果达到最佳,充分发挥甜味剂的作用效果。
2,经( MDT )处理后 ,使糖精钠和其他成分很好的 结合在一起,掩盖了糖精钠的金属味和苦味,使产品有更好好 的甜味效果。
3)糖精钠(Saccharin) 甜度300~500 分子式:是美国1878 发现的,分子式:C7H5O3HS
其浓度大于0.026%时有苦味;大于0.00018%时有甜味。所以单独使用 时浓度应低于0.02%。评价:糖精钠的最大缺陷就是其水溶液带有明显 的苦味和金属味。需要其他物质掩盖!常识:我国现在每年用量1万多吨. 的,4)由甜于蜜被素认(C为ycl有am致a癌te)作甜用度,3美0、分日子等式国:从C169H8103N年O开3S始美禁国用19。37但年是发仍现有 5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是我国现在使用最多的甜味剂,每年约用1.6万多 吨。特点是甜味刺激来的慢,但是持续时间长,能掩盖人工甜味剂所带 的苦涩味,因此它大多是与糖精一起混合使用。
九:美农甜味剂产品介绍
上海美农公司的美农甜是采用优质原料,在上海战斗猪 场、光明奶牛场的实验和产品推广过程中,反复修正甜度、 反复修饰甜感、268次配方的基础上,并采用国际先进的 (MDT )加工工艺而制成的新型甜味剂。
其功能特性: 1,选用原料优质。 2,甜感与蔗糖十分接近,能最大限度满足乳畜对甜味
c,有利与幼畜开食时间提前!
十二:根据不同不同阶段的生理特征,美农甜剂推荐量200~250 150~200 100~150 200~250
2,牛 单位克/吨
阶段 犊 牛 干 奶 期 泌 奶 期
用量 200~300 100~200 200~300
饲料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上海美农技术部
讲解讨论的内容
1,前言
2,甜味剂的作用机理 3,饲料甜味剂的主要功能 4,甜味剂的应用现状 5,传统甜味剂的缺点 6,解决问题的新技术 7,微粒甜味剂的特点优势 8,甜味剂的评价标准 9,美农甜介绍 10,配方原则 11,甜味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12,美农甜使用推荐量
3,流散性即一种颗粒物质在静止 状态下流动并分散的物理特征。
流散性的大小用静止角表示。 如图: 流散性的影响因素:物质特性,颗粒大(微粒之间 有静电作用和分子链相互吸引力的存在)…… 为了在实际生产中,使甜味剂与饲料的更好混合,静 止角应与饲料的静止角一致时最好! 4, 价廉即成本,比较单价和添加量!
突变,运输,饲料突然改变,噪声,陌生人进入而 受到惊吓……)。
4,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5,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独特的风味,产品质量高 档)。
四:甜味剂的应用现状 1,甜味剂的分类 人工合成甜味剂(如:糖精钠,甜蜜素) 糖及其衍生物如:蔗糖 天然甜味剂(动植物中) 天然含氮化合物如:甘氨酸
2,糖都是甜的,但有甜味的不一定是糖。 3,甜度的影响因素: 1)介质 eg:水溶液中,果糖甜度高于蔗糖;酸的柠檬汁中, 果糖与蔗糖甜度相当。
六:解决问题的新技术
最新的生产技术可以克服关键组分粒径差异和分离而 造成的问题。这就是微化处理技术(MDT)技术 ,这种技 术主要作用是可以使甜味剂粒径降低到8um~121um范围内, 各成分的微粒比例恰当,微粒一致,各微粒型颗粒形成一种 完全同质的混合物。经科学计算,每克新型甜味剂含有多达 7500万微粒,而每克传统甜味剂仅有6万微粒。每克所含的 微粒数越多,就可以确保每粒成品饲料中含有较多的甜味剂 颗粒。例如:在每吨含2000万颗粒的仔猪开食料中,添加 含量相当于150克糖精的传统甜味剂,根据粒径数据可以计 算出:每粒饲料颗粒中含有该甜味剂的理论含量为0.5微粒; 相比之下,新型甜味剂用于饲料,每粒饲料含有560颗微粒 的甜味剂。
5)个体差异(人的心情,动物的味觉)味觉与味蕾数目成正相关 单位:个/平方厘米
不同动物



味蕾数目
25000
15000
900
6)糖的环式构成有α-型和β-型两种异构体 eg:(葡萄糖α-型比β-型甜,果糖则 与之相反。
7)调味作用(与盐的作用相反,与其他原料组成独特风味)
3,饲料甜味剂常用的甜味剂(单体)介绍
1)蔗糖(5%,20°C) 甜度为1 是最早作为饲料甜味剂, 但是添加2%的蔗糖都远远达不到甜化饲料的效果。作为饲 料甜味剂的成本很高,所以需要寻找更为便宜的替代物。
2)干草甜素又名干草酸(Glycyrrhizin),甜度 50~100,分 子式:C42H62O16,具有抗炎抗溃疡功能,所以主要用于医疗。 它是美国”公认的安全物质”中最甜的天然甜味剂。
有利于生产加工的顺利的进行。
八:甜味剂的评价标准:
1, 甜感:目前为止,蔗糖是最愉快、纯正的甜味。 所以甜味剂的甜度越与蔗糖接近甜感越好。近似指 数:一定 条件下,将样品与蔗糖配成甜 度一致的 溶液,随机 抽出一定数量人口来品尝,不能区分 二者差别的人 数与总人数的比值。
2,甜度:评定方法有量的估计法,定级方法,阈值 测定法三种。通常用Edwardson提出的量的估计法: 即将样品的稀释液与蔗糖(20C,5%,蒸馏溶液, PH=7)比较分析。甜度一致时的稀释倍数。
一:前言:
随着养殖业的集约化,畜产品的国际化,追求效 益最大化,饲料工业已经迈上了规模化的步伐。配 合饲料的品质要求更加高档、明细、绿色无残留, 然而一些新的饲料原的(棉粕、菜子饼、羽毛粉、酵 母粉……)使用,使饲料本身适口性降低,同时添加 的维生素、矿物质、药物、抗氧化剂也有特殊不良 气味均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动物的采食量。因此, 改善饲料适口性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甜味剂能 有效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是调味剂重要组成部分。 甜味剂在动物生产中可以提高采食量、改善饲料利 用率的效果,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甜味剂的加 工工艺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
的嗜好。 3,采用国际先进的(MDT )加工工艺,使甜味剂在
饲料中分布均匀,甜感平均。 4,运用特殊抗结块剂和食品蓬松剂,分散效果极佳,
为了使甜味剂在实际添加过程中分布均匀,已经作了一级稀 释。
5,每吨配合饲料添加200~250克,就能 达到最佳诱食效果,成本低廉。
十:配方原则:
1,配方原料绝对食用安全性。(无致癌,无生理活性…) 2,无不良口感和后味。 3,结合加工工艺各组分比例恰当(各组分的优点最佳发 挥)。 4,利于实际均匀地添加到饲料中去。 5,适宜的稳定性。 6,保证质量的原则下,成本相对低廉。
二:甜味剂的作用机理
味蕾味觉 食欲刺激 大脑皮层 条件反射 消化 系统 唾液,肠液,胆汁分泌 胃肠蠕动加快 饲料分解消化 加快 饲料中的养分吸收加快,提高饲料消化 率。
三:甜味剂的功能 1,提高饲料总体适口性。 2,有效掩盖或者减缓适口性较差的饲料组分(如:
蛋白质、维生素、抗生素)的不良气味。 3,提高动物在应激状态下的采食量(应激;天气
十一:使用甜味剂的注意事项
A,由于乳畜对甜味特别嗜好,所以添加量要够;
B,随着不断增长,对甜味的依赖性降低,但是适口性差 的饲料组分比例逐渐增加,所以还是要用甜味剂,只是为了 成本着想,添加量可以减少一点!
C,母畜的添加量一定要够,因为:
a,保证采食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泌乳的稳定性;
b,甜味剂通过“过奶”作用使幼畜对甜味剂产生依赖 性和适应,避免了断奶时的应激反应。
还有棉子糖,底聚木糖,麦芽糖醇,甜聚糖,阿力甜三氯 蔗糖,阿斯巴甜……。
五:传统甜味剂的缺点
在甜味剂的原料选择中,人们从甜味剂的甜度 和成本考虑,通常选用糖精钠做甜度来源,加入增 效剂、催化剂、增味剂、组织改进剂、螯和合剂和 缓释剂,做成甜味剂合剂。在制作工艺上,传统的 甜味剂是将这些成分经粉碎后机械混合在一起,往 往造成混合物的分布不均。各种甜味剂组分具有不 同的形状和粒径,它们之间很难结合在一起。导致: 甜度不均匀,甜味变异系数大,增效剂,增味剂, 组织改进剂、螯和合剂和缓释剂没有发挥应有的功 能。不能掩盖异味,甜度大大降低,从而影响甜味 剂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