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料请访问.(.....)
13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13.1 设计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评价项目设计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具体见表13.1-1。
表13.1-1 评价项目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
13.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1、改制搅拌废气
改制搅拌工段加入改质材时,产生少量粉尘及非甲烷总烃,为了减少物料损失及粉尘排放,本项目采用布袋除尘器回收改质材,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高,减少粉尘外排,节约原辅材料,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2、调整搅拌废气
调整搅拌废气含有SO2,采用双碱法脱出SO2。
双碱法脱硫是指采用NaOH和石灰(氢氧化钙)两种碱性物质做脱硫剂的脱硫方法。
双碱法脱硫一般只有一个循环水池,NaOH、石灰与除尘脱硫过程中捕集下来的烟灰同在一个循环池内混合,在清除循环水池内的灰渣时烟灰、反应生成物亚硫酸钙、硫酸钙及石灰渣和未完全反应的石灰同时被清除,清出的灰渣是一种混合物。
双碱法脱硫工艺流程见图13.2-1。
净化烟气排空
脱硫灰渣综合利用石灰氢氧化钠
图13.2-1 双碱法脱硫工艺流程
主要工艺过程是:清水池一次性加入氢氧化钠溶剂制成氢氧化钠脱硫液(循环水),用泵打入脱硫除尘器进行脱硫。
在脱硫过程中,烟气夹杂的烟道灰同时被循环水湿润而捕集进入循环水,从脱硫除尘器排出的循环水变为灰水(稀灰浆)一起流入沉淀池,烟道灰经沉淀定期清除,回收利用。
上清液溢流进入反应池与投加的石灰进行反应,置换出的氢氧化钠溶解在循环水中循环,同时生成难溶解的亚硫酸钙、硫酸钙和碳酸钙等,可通过沉淀清除;可以回收,是制水泥的良好原料。
其基本化学原理可分为脱硫过程和再生过程两部分:
1、脱硫过程
Na2CO3+SO2→Na2SO3+CO2(1)
2NaOH+SO2→Na2SO3+H2O (2)
Na2SO3+SO2+H2O→2NaHSO3(3)
以上三式视吸收液酸碱度不同而异,(1)式为启动反应,碱度较高时(pH>9);(2)式为主要反应;碱性到中性甚至酸性时(5<pH<9),则按(3)式发生反应。
2、再生过程(石灰乳再生)
2NaHSO3+Ca(OH)2→Na2SO3+CaSO3+2H2O (4)
Na2SO3+Ca(OH)2→2NaOH+CaSO3(5)
在石灰浆液(石灰达到过饱和状况)中,NaHSO3很快跟Ca(OH)2反应而释放出[Na+],[SO32-]跟[Ca2+]反应,反应生成的CaSO3以半水化合物形式慢慢沉淀下来而使[Na+]得到再生。
可见Na2CO3只是作为一种启动碱,启动后实际消耗的
是石灰,理论上不消耗纯碱。
③双碱法脱硫工艺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
采用双碱法脱硫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采用石灰脱硫,不耗钠碱,价格低。
●保证系统不结垢,能连续稳定脱硫除尘。
●脱硫除尘效果好。
●液气比较低,塔内不采用喷头,脱硫液无需加压雾化,循环泵功率消
耗低。
塔内部件用进口材料制造,耐腐蚀,寿命长。
●系统阻力不大,大多数情况下,不需更换引风机。
●脱水效果好,引风机不带水。
被脱除的SO2以不溶固体从水中分离,
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循环使用,无废水产生。
基于以上优点,本项目采用双碱法脱硫工艺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可行。
3、锅炉废气(G3)
渣滓油分抽出装置:本装置需要300℃温度,因此设一轻柴油锅炉,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燃烧轻柴油排放的SO2、烟尘、NOx产生浓度能够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表1表2标准要求。
13.3 废水治理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13.3.1废水处理措施
本项目所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化验用水及地面冲洗水,主要是生活污水,针对生活污水可生化性较好的特点,确定采用物化法与生化法相结合的工艺路线。
污水通过化粪池厌氧处理后,出水接着自流入接触氧化池进行生化处理,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净化后的污水自流入沉淀池,好氧污泥在此沉淀,污水进入过滤池,去除微小的悬浮物后,污水最后流入消毒池,经消
毒灭菌后回用。
沉淀池的污泥排入污泥池,污泥定期由吸粪车抽吸后外运,车间冲洗水含有油污,经隔油后再进入接触氧化池。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2.10-2。
13.3.2 处理效果
拟建项目污水处理站进出水水质情况见表13.3-1。
表13.3-1 污水处理站进出水水质情况(2010.05)
能够满足《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 599-2006) 一般保护区修订单标准要求,同时满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标准要求。
13.3.3 经济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初步处理设施投资为80万元,根据物料消耗及人工费用、运转费用计算,拟建项目废水处理的处理成本为1.1元/吨废水,企业可以接受。
综合评价,拟建项目采取的废水处理方式经济上是可行的。
13.4噪声治理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13.4.1 噪声控制措施
拟建项目采取的主要噪声控制措施如下:
1、设备控制措施
在满足工艺设计的前提下,对主要生产设备如:空压机、鼓风机及各种泵类等,尽量选用低噪声产品。
2、隔声减振措施
对鼓风机等设置减震基础和减振台座,风机进出口采取软连接,并且风机及前后管道采取隔声措施;将高噪声设备置于室内,防止振动产生噪声向外传播。
3、厂房建筑设计中的防噪措施
(1)集中控制室采用双层窗,并选用吸声性能好的墙面材料;在结构设计中采用减振平顶、减振内壁和减振地板;
(2)管道布置、设计及支吊架选择上注意防震、防冲击,以减轻噪声的环境影响。
4、布局控制措施
在厂区总体布置中,充分考虑地形、厂房、声源及植物等影响因素,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单元噪声边界距离,噪声源相对集中布置,并尽量远离办公区。
对强噪源单独布置,严格控制,以降低其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
13.4.2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
采用消声、减震、隔声等主要措施,是当前各类机械和运输噪声控制的通用措施,在技术上是可靠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同类企业中有着广泛、成功的应用,降噪效果明显。
13.5 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拟建项目改质搅拌渣产生量为10200t/a,主要为改质材,为一般废物,由改质材提供厂家回收改质材;脱硫废渣产生量为1800t/a,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外售制砖;废催化剂主要为催化剂Ti及硫化亚铁,由脱硫催化剂厂家回收利用;污泥产生量30t/a,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t/a,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采取该处理方式可以减少固体废物处置的投资,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可行的。
13.6 进一步缓解污染的对策
1、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内外国外生产的技术和环保发展动向,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注重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降低废物的产生量。
2、加强对废气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非正常情况下的排污处理应急措施,以确保各处理设施的平稳运行。
3、加强生产现场的综合管理,减少和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以减少项目无组织排放造成的物料流失和对环境的影响。
4、加强固废的妥善处置管理工作,对危废暂存场所立警示牌并作好防渗、防雨等措施,以减少二次污染。
13.7总体结论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所采取的各类污染治理措施在技术上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能够确保项目污染物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