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湖补水系统方案

人工湖补水系统方案

湖水补水工程技术方案编制单位:上海思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日期: 2015年11月公司简介上海思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联合相关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技术人员为基础,集科研、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管理为一体的专业化环保综合企业。

前身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水处理课题组。

公司具有完备的现代办公楼和近千平方米的标准厂房。

此外,公司自身还拥有独立、功能完善的实验楼。

我公司一直致力于完善景观水体的处理技术,通过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适用于景观水体保护的水处理技术——物化处理结合生态处理,在国内景观水处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43641.1),(发明人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博士,任我公司顾问)与其它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相比较大优势。

生态方面公司与上海水产大学和西湖园林管理处有着紧密的合作,西湖园林管理处的李梅姿老师是国内最知名水生态技术的专家之一。

曾主持国内许多经典案例,如西湖生态治理,长桥湿地治理,西溪湿地治理等。

生态湿地主要依托法国滤园有限公司,滤园公司在欧洲、南美、北非等地区的污水、污泥和河道治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很大成功案例。

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比较知名的客户并取得他们的认可。

公司在技术和规模上都处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主要客户有恒大集团、万科、招商局集团、绿城集团、中信地产、世茂集团、华润置地、西安国际港务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世博局、中大集团、中国银联、江苏隆力奇等。

前言首先感谢贵公司给予我们这么一个的机会,本公司是专业提供景观水处理、污水处理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维护管理的技术公司,在各种水体的处理工艺上有比较丰富的理论设计和实践经验,并且致力于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新的水处理技术。

本次工程项目所针对的景观水处理上,本公司倡导使用高效加压部分回流溶气气浮的物化方法与生态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处理,以期达到一种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经济的效果。

有了水,生命才会繁衍;有了水,生命才会充满灵气。

平静的水常给人以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瀑布气势磅礴,令人遐想;涓涓的细水,让人欢快活泼;喷泉的变化多端,给人以动美感……。

水景不仅能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减少尘埃,提高负氧离子的含量,还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给人以新鲜自然的感觉。

作为一个高级度假公园,我们认为本项目水景丰富,水环境设计优雅,如何有效保持景观水系统的清澈、清新,对景观水进行恰当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方案着重就本项目景观水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现场实际现状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供贵公司参考、审定。

目录目录 (5)1、项目要求 (6)1.1处理水量 (6)1.2项目出水水质指标与施工要求 (6)1.3工程结束后水质达标标准 (6)2、设计依据、范围、原则、理念及目标 (7)2.1设计依据和技术规范 (7)2.2设计范围 (7)2.3设计原则 (7)2.4设计理念 (8)3、人工湖水质问题 (9)3.1 污染物主要来源 (9)3.2 控制措施 (13)4、工艺设计 (15)4.1 工艺路线 (15)4.2 提水曝气系统 (15)4.3.1 SPLASH(EOLO1)提水曝气系统 (15)4.3 景观湖水生态处理工艺分析 04.4景观水处理技术经济表 (6)4.5高程设计和总图设计 (7)4.6电气设计 (7)5、服务保证 (9)6、售后服务细则 (11)7、经典案例 (12)7.1部分业绩表 (12)7.2经典案例介绍 (15)1、项目要求1.1处理水量根据提供的图纸,中心湖面积为35000㎡,平均水深为2m。

1.2项目出水水质指标与施工要求(1)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国家地表水(GB3838-2002)三类水质标准。

(2)能够持续、有效的抑制与控制浮游藻类的生产量和现存量,水变清,水质无异味。

(3)出水能够用于区内的绿化灌溉。

(4)补给水能够及时有效补充水体的消耗。

(5)要求建设成休闲、娱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的教育基地。

(6)水环境整治措施的建设、运转应尽可能降低投资、节能减耗和运转费用。

(7)统筹兼顾水体的多种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均好性、人(情感、社会)性、可持续性。

有益保护自然,可持续发展,同步获取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

1.3工程结束后水质达标标准经本项目综合处理后,出水水质将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

其主要指标数值如下:2、设计依据、范围、原则、理念及目标2.1设计依据和技术规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建筑给排设计规范》GBJ14-87《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9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92与本项目有关的定额标准业主方提供的资料2.2设计范围(a) 景观水净化处理工艺设计;(b) 相关水处理管道、设备的选择及设计;(c) 系统动力设备的配电、控制及保护;2.3设计原则●人本性原则—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整个水环境空间达到亲水、喜水、爱水的效果和公益性、服务性、舒适性的要求。

●相溶性原则—水环境设计的色彩、格调、内涵均与周围环境格调统一、和谐。

●先进性原则—设计合理,水体治理方法先进。

达到观赏性、经济性、可操作性相统一的要求,投入产出合理的效果。

2.4设计理念本项目遵循充分循环、充分处理、合理布局、经济运行,物化处理设计理念。

把本项目水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以整体论为指导,优化组合多措施、多技术综合防治。

遵循自然法则,把属于自然的地方还给自然,让自然与人类共存共荣;尽可能不改变或少改变生物赖以生息和生长的良好环境;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品,节能减耗,力争同步兼收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如下思路:活:活包含二层意义:即水体能流动;二是水中溶解氧丰富,自净能力强、生命力强,能实现自我维持;气浮的方法不仅去除了水中的悬浮物,而且能有效地增加水中氧气,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还能促使水体流动,“动则通、活则灵”。

移:把营养物质从水体中移出,气浮能不断地直接移出水中大量的悬浮物包括藻类;鱼、螺、蚌等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组成本身机体,转化成对人类有用的动物蛋白质,然后从水体中移出;通过水草的收割移出营养盐等等。

截:拦截外界营养盐的输入。

除拦截点源污染以外,还要尽可能减少面源的污染。

通过对沿岸挺水植物的种植,使其在沿岸形成水体过滤带,对地表径流流入湖中的水起过滤作用;岸边植物还可吸收、转化、积累部分有机质及营养盐,有利于水体自净。

既美化堤岸环境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流入,一举二得。

3、人工湖水质问题3.1 污染物主要来源水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水环境的恶化面临的形式越来越严峻,自然黑臭河道难以治理,新的河道又不断的受到污染。

人工湖水质问题也是新出现的一大课题,不少人工湖由于周围自然环境和水文环境恶劣,水质也都不同程度的出现问题。

不少人以为人工河道的周围环境相对“较好”,水质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实际则不然,人工湖水的污染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a.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人工湖周围一般都有大面积的草坪或绿地,对草坪施肥和喷洒农药,会在植被和土壤中残留大量的污染物质,最后随地面径流(绿化喷洒和雨水形成)或地下渗流带入水体中。

b.汇流区域内的初期雨水:初期雨水,在洗涤和溶解了空气中和地表面上的污染物质后,受到一定的污染。

据有关资料,雨水中的磷浓度一般为0.07mg/L左右,氨氮浓度约为1.4mg/L。

c.水体周边的绿色植被腐烂造成的污染:枯叶、植被上碎草、生活垃圾等流入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

d.养殖污染:在水中养鱼,投入的过多的食料和鱼类排泄物;e.水生植物:虽然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但是水生植物季节性死亡后会污染水体;f.底泥:上述的各种污染物质在水体中停留时,因各种原因而沉积到池底,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释放到水体中。

e.水景水质变坏的主要原因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水体(特别是封闭水体)中的有机物是引起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富营养化主要表现在藻类过量繁殖,是导致水体变黑变臭的根本原因。

藻类是一种低等植物,其种类繁多,主要有蓝藻、绿藻、硅藻、褐藻和金藻等。

藻类一般是无机营养的,其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及其他辅助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在有光照时,能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合成细胞物质。

蓝藻是单细胞或丝状的群体,其细胞内除含有叶绿素等色素外,还含有多量的蓝藻素,因此藻体呈蓝绿色,有时带黄褐色甚至红色。

在水池湖泊中生长旺盛时,能使水色变蓝或其他颜色,并同时发出草腥气味或酶味。

除病原微生物之外,其他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方面,当它们大量繁殖时会使水发生浑浊,呈现颜色或发出不良气味。

这类微生物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等,其中以藻类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一般湖泊水中所含有机物往往较少,却含有足够的无机养料,可供自养型的藻类很好的利用。

绿藻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绿色植物,有的个体较大,如水绵、水网藻等,有些则很小,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如小球藻等。

其细胞中的色素以叶绿素为主,大部分种类适合在微碱性环境中生长,并在春夏之交和秋季生长得最旺盛,并产生鱼腥味。

图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和磷循环示意图以杭州地区水景为例,在显微镜检定各藻类,并统计其数量,得出各门藻类平均百分比。

分析结果:蓝藻门占31.36%、绿藻门占27.27%、隐藻门占8.18%、哇藻门占5%、裸藻门占28.18%。

从表中可见,三水点各门藻类所占平均百分比从大到小依次是:⑴蓝藻门(Cyanophyta)——主要有粘杆藻(Glocothcce)、色球藻(Chreasoccus)、平裂藻(Merismopedin)、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ts)等属。

⑵绿藻门(Chlorphyta)——主要有小球藻(Chlorella)、衣藻(Chnnydomonas)、删藻(Scenedsmus)等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