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西城中心小学肖林海毛泽东的诗词艺术风格独具匠心,用词凝练,对仗工整,截取了长征途中几个重点的场面,寥寥五十六个字,却概括了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读罢让人感慨万千。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带领学生学习后,我反思纵观我的课堂,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了解背景
教学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1.查找关于长征的资料,如: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的基本路线和行程时间有多长?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长征途中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2.查找关于伟人毛泽东的资料;长征途中毛泽东还创作了哪些诗词?
自己也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无论是巧夺金沙江还是飞夺泸定桥,还是过草地、爬雪山等等。
都有一个比较宽广的探寻。
为带领学生学习做了一个比较好的先前学习。
二、整体把握
《长征》这首诗,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文,下面的诗句都是具体表现。
因此,在整体把握之后,扣住“远征难”和“只等闲”,运用简背景资料、音频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在创设好的情境中直观体验,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生发出对红军
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
三、配乐朗读能为语文学习创设好情境。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领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配乐读……各种形式的朗读贯穿在课堂上,能使一节语文课增色不少。
音乐在课堂上的运用,使得文章的感情得以深化,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
于是,在《七律长征》这首诗的教学上,我尝试了配乐朗读。
学生激越的音乐中,领悟了红军长征的乐观主义和英雄气概。
这节课上,我体验到配乐朗读在语文教学上得好处。
配乐朗读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读代讲。
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让人产生各异的遐想,而阅读也是因人产生不同的想象,因此,恰当的音乐与同类的文本相结合,可以促使读者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在学习《七律长征》这节课,我以《长征》主题曲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逶迤的五岭,好像在翻越乌蒙。
在这样的音乐下朗读,比老师单一的讲解更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以读代讲的效果显而易见。
配乐朗读可以升华情感。
悠扬的音乐让人舒畅,激昂的音乐催人奋进,悲怆的音乐让人酸楚。
当有的文章的感情震撼人心,直达中心的时候,配乐朗读就可以起到烘托、渲染、升华的作用。
配乐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
兴趣,而且能达到读中悟情,甚至是读中生情的效果。
四、适当的课外资料的引入能非常好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历史背景,为学生理解文本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暖”与“寒”的理解是诗中又一个重点,它暗示了红军智取金沙江的快乐与强渡大渡河的悲壮与惊险。
在“暖”字理解上,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红军当时快乐的心情。
“寒”字理解时,我播放了视频《飞夺泸定桥》,让学生说一说看后的感想,整个问题迎刃而解。
五、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
古诗词不仅要感悟文本的主题思想,更要带领孩子们学会学习。
在这一次的古诗词学习中,我依旧带领孩子们进行学习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并且给孩子们学习和巩固的园地。
这样长久以往,我们的孩子们就能轻松的阅读短小、浅显的古诗词了。
六、课堂上对于伟人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的探寻不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