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I 前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
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的课程。
本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四个大的方面,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恋爱婚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与法治观念教育、我国基本法律制度与规范知识教育等。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部分注明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分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54学时。
四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组,2007年8月第2版II 正文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教学目的绪论部分着重围绕时代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要求,帮助大学生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促使其认识到其肩负的历史使命。
通过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本部分是本教材的前提和切入点。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大学生活的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把握人生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锻炼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做好承担历史使命的准备。
(三)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三教学内容(一)适应人生新阶段1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2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3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4 培养优良学风(二)肩负历史新使命1 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 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3 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三)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2 把握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3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1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2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教学目的理想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
二教学要求(一)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二)自觉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三)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化为现实。
三教学内容(一)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1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2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1 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三)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1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2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3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一教学目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青年学生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坚定的爱国者,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二教学要求(一)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二)明确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是统一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三)自觉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的爱国者。
(四)了解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把弘扬时代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学内容(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3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2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3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4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三)做忠诚的爱国者1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 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3 增强国防观念4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教学目的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履行对祖国、对社会的崇高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二教学要求(一)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
(二)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三)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各方面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环境与处境。
三教学内容(一)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1 世界观与人生观2 追求高尚的人生观3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2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3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4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1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2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3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4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一教学目的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二)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辨析道德建设中的错误思潮。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
(四)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1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2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3 道德的历史发展(二)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1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2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3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1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 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3 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五章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目的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了解公共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努力做维护公共秩序的模范。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正确认识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二)正确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规范,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三)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努力做维护公共秩序的模范。
三教学内容(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2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3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2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3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4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1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2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一教学目的努力培养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自觉遵守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
二教学要求1 了解职业的本质内涵,把握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主要法律的基本要求,努力培养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2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3 摆正爱情在人生发展中的位置,认识婚姻与家庭的关系,自觉遵守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
三教学内容(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1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2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4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二)大学生择业与创业1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2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3 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三)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1 爱情与人生2 婚姻与家庭3 家庭美德4 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教学目的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二教学要求(一)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了解我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况,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运行机制,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
(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四)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三教学内容(一)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1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2 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1 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2 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3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四)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1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2 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一教学目的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的法律制度以及程序法的法律制度,掌握基本的部门法律法律知识。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和我国现行宪法的主要规定,弄清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及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国家结构形式和我国国家机构状况,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增强公民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二)了解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三)掌握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
(四)掌握刑法的基本原则及效力,熟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和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共同犯罪的基本内容,了解刑罚的种类及其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