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一、填空。
(26分,2′×13)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 (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水分)、(空气)、(温度)、(阳光)和(土壤)等。
3.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食物)和(氧气)。
二、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4分, 3′×8)1.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都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 √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是相同的。
( ×)3.种子在土壤中是先向上长出茎,发育成幼芽,再长根。
( ×)4.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 √ )5.所有的植物都是用种子来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 ×)6.有些种子太小了,我们要用显微镜看。
( √ )7.凤仙花的果实是由雌蕊发育来的。
( √ )8.所有的植物都有它的生命周期。
( √ )三、单项选择题。
(15分, 3′×5)1.凤仙花的身体由( C )个部分组成。
A.4B.5C.62.牵牛花的茎是( B )。
A.直立茎B.缠绕茎C.攀缘茎D.匍匐茎3.解剖凤仙花应( B )撕下花的各个部分。
A.从内到外B.从外到内4.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 A )。
A.选种-放土-下种-浇水B.选种-下种-放土-浇水C.选种-放土-浇水-下种5.凤仙花的果实是( A )的。
A.椭圆B.圆C.圆柱形四、简答。
(35分)1.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15分)答: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20分)答: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
(16分,2′×8)1.刚孵出来小蚕的颜色是(褐色)。
2.蚕的一生经历了(蚁蚕)、(成蚕)、(蚕蛹)、(蚕蛾)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一生)。
3.(卵)是蚕生命的开始,(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二、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4分, 3′×8)1.蚁蚕吃的桑叶不需要切成碎片或条状。
( √)2.养蚕、织丝是我国伟大的发明之一。
( √)3.蚕蛾不是昆虫。
( × )4.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 )5.植物有它的生命周期,动物没有它的生命周期。
(×)6.蚕蜕皮是为了长大,就像衣服小了,换大衣服一样。
( √)7.雄蚕蛾的身体比雌蚕蛾大一些。
(√)8.我们可以在养蚕的房间里使用杀虫剂灭蚊子。
(×)三、单项选择题。
(24分, 3′×8)1.选择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A )。
A.卵-幼虫-蛹-成虫B.幼虫-卵-蛹-成虫C.卵-蛹-幼虫-成虫D.卵-幼虫-成虫-蛹2.蚕丝织成的布叫做( B )。
A.棉布B.丝绸C.涤纶3.蚕喜欢吃( A )。
A.桑叶B.白菜叶C.竹叶4.蚕的生命周期为( C )。
A.一个月B.两个月C.56天5.下列哪种动物要经过变态( A )?A.蟾蜍B.鸡C.大熊猫6.爷爷、奶奶、外婆属于( C )。
A.青年组B.中年组C.老年组7.把蚕茧上的丝拉出来可以把蚕茧放在( B )中浸泡。
A.冷水B.热水C.温水8.蚕宝宝一共蜕( C )次皮?A.2B.3C.4四、简答。
(36分)1.蚕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答: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2.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答: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一、填空。
(28分,2′×14)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它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保持相平)。
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水结冰时要向周围(散发)热量。
3.我可以用(阳光晒)、(手捂热)等方法加快冰的融化。
冰融化时向周围(吸收)了热量。
4.水能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蒸发。
(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5.水在自然界同时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存在,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促成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二、单项选择题。
(18分, 3′×6)1.可以用( B )方法准确的知道一杯水的温度。
A 用手触摸B 用温度计测量C 用口尝2.-8℃读作( C )A 8摄氏度 B减8摄氏度 C零下8摄氏度3.测量水温时,应用手拿温度计的( A )A 上端B 中间C 下端4.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从( C )来的。
A 从杯壁渗出来的。
B 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浸出来的。
C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5.水变成水蒸气要向周围( B )热量。
A 吸收 B放出 C 不吸收也不放出6.与水的蒸发快慢无关的是( C )A 温度的高低B 是否有风 C水的多少1.小芳测量水温时把温度计拿出水面读数。
(×)2.用手捂温度计的玻璃泡,里面的液体会上升。
(√)3.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4.云、雾、露、霜都是由水变成的。
(√)5.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会凝固成冰。
(√)6.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7.冰不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8.我们看不水蒸气是因为它的微粒太小。
( √ )四、我的发现(8分)我认真观察过水和冰,我知道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答: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不同点:水是液体、会流动、柔软的、没有固定形态;冰是固体、有固定形态、坚硬的五、简答。
(30分)1.下雨后地面有一些水洼,天晴了水洼里的水很快就会干,水到哪去了?答:水被出来的太阳蒸发成水蒸气,散布到空气中了。
2.小红在吃冰棍时发现冰棍下面有许多白雾,这是怎么回事?答:那是因为冰棍的温度很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所以才会出现白雾。
3.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却总是不会溢出,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怎么回事?答:那是因为海洋中的水不断地在蒸发成水蒸气,散布到天空中,天空中的水蒸气聚集的太多则会下雨,雨下下来流到江河里,循环不息。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一、填空。
(22分,2′×11)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为(磁极)。
磁铁有两个(磁极)。
3.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
4.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5.(罗盘)是实用价值最大的指南针。
6.普通实用型指南针,它主要由(支架、磁针、方向指示盘、外壳)组成。
1.磁铁只有蹄形的。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3.同极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
(×)4.把两个相同的磁极称同极,不相同的磁极称异极。
(√)5.把两个或多个磁铁组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
(√)6.磁石是一种能吸铜的矿石。
(×)7.磁针红色一端是北极,指北的,用字母N表示。
(√)8.磁铁只有接触到含有铁的物质时,才能将其吸引。
(√)9.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T”形磁铁有三个磁极。
(×)10.把磁铁摔成两块,这时就会形成两个只有一个磁极的磁铁。
(×)三、单项选择题。
(21分, 3′×7)1.两个磁极接近。
(B )相互排斥,(A )相互吸引。
A.同极B.异极2.最早的指南针“司南”是直接用(A )制成的。
后来的指南针是用(B )制成的。
A.磁铁矿石B.磁铁矿石磁化钢针3.“司南”的(A )极在勺柄前端,(B )极在与勺柄相对的勺子前端。
A.南B.北4.(B )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A.铜针B.钢针5.磁铁的形状是(B )。
A.五种 B各种各样6.磁力能穿透物体,隔着(A )的物体能吸铁。
A.薄的B.厚的7.一个磁铁如果每月受到敲击,高温或强磁场等影响,磁力大小一般(A )A.会发生改变的B.不会发生改变的四、我的研究(12′×3)1.我们在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答:发电机,磁生电;电动机,电生磁;广播、耳机里面,电震动转为磁震动;指南针,指示方向。
2.用指南针怎样辨明方向?答:指南针,司南,罗盘上的磁铁有南(S)、北(N)两极,地球磁场的“S 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N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
指南针的S 极吸引地磁的N 极,所以指南针等的“南极(S极)”通常都指向南方。
答:(1)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2)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3.对于条形以外的形状的磁铁,我们能找到它的南北极吗?怎样找?答:(1)用悬挂法,描述:用线系住磁铁中间,把它挂在空中,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是南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
(2)用指南针法,描述:用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的一个极去靠近这一磁铁,相吸,磁极相反;相斥,磁极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