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执业药师-中药一.笔记

2016执业药师-中药一.笔记

牛蒡子 缓和寒滑之性 苍耳子降低毒性 蕲蛇酒:增强祛风、通络、止痉芥子 缓和辛散走窜之性 莱菔子 生升熟降 炒黄 王不留行利于成分煎出 白芍炒:缓和寒性酒:缓和寒性、调经止血、疏肝止痛 醋:引药入肝土: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丹参 缓和寒凉之性山楂生:活血祛瘀炒:消食化积 焦:消食止泻 炭:止血止泻 酒炙川芎 引药上行、活血行气止痛 甘遂 降低毒性、缓和峻泻 炒焦栀子 生:泻火解毒炒:缓和苦寒之性 炭:凉血止血延胡索酒:活血祛瘀止痛 醋:止痛增强 大蓟收敛止血 蒲黄 加快凝血速度 乳香醋:缓和刺激性、粉碎 炒:和醋基本相同 炒炭荆芥炒:祛风理血 炭:止血 枳壳缓和峻烈之性 香附醋:入肝经四制:行气解郁、调经散结 酒:同经脉、散结滞 炭:妇女崩漏不止麸炒苍术 生:温燥辛烈麸炒:缓和,增强健脾和胃 炭:缓和辛散,止泻醋炙柴胡 醋:缓和升散之性 鳖血:填阴滋血 米炒 斑蝥 降低毒性,娇味 杜仲盐:引药入肾 白术土炒:补脾止泻 麸炒:增强健脾、消胀 黄柏盐:引药入肾酒:降低寒苦之性 炭:兼涩性土炒山药 土炒:补脾止泻 麸炒:补脾健胃 马钱子 毒性降低、易于粉碎 泽泻盐:引药下行、增强泻热 麸炒:渗湿和脾 骨碎补去毛、提高溶出鳖甲 炒、醋:粉碎、溶出、娇味 盐炙车前子 炒:寒性稍减、提高溶出 盐:引药下行、增肾经作用 厚朴 姜:消除咽喉刺激性 砂炒鸡内金炒:健脾、粉碎、娇味 醋:疏肝、娇味 姜炙竹茹 姜:增强降逆止呕 滑炒 水蛭 降低毒性、粉碎 黄芪 蜜:益气补中 炒蛤炒阿胶粉碎、娇味甘草 蜜:补脾和胃、益气 麻黄 蜜:缓和辛散发汗、利平喘 枇杷叶 蜜:增强润肺止咳 蜜炙 马兜铃 蜜:缓和苦寒、增润肺止咳 大黄酒:缓和寒泻、引药上行熟:缓和泻下、活血祛瘀 炭:凉血化瘀止血 醋:消积化瘀淫羊藿油:温散寒邪、补肾助阳 蛤蚧 油:易于粉碎就:易碎、娇味、补肾壮阳 黄连酒:缓和寒性、引药上行姜:缓和寒性、止呕增强 吴茱萸:缓和寒性、散肝胆 炙油炙三七 熟:化瘀弱、滋补胜 白矾 煅:酸寒之性降低、增强收涩炙 酒炙当归酒: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土:增强入脾补血 炭:止血煅明煅牡蛎煅:增强收敛固涩石决明 煅:咸寒之性降低 苦杏仁 易于溶出 明煅石膏 煅:收敛蒸潬潬法白扁豆 易于分离药用部位 赭石降低寒性、增加平肝 半夏 降低毒性 自然铜 增强散瘀止痛复制天南星降低毒性煅淬 炉甘石黄连:增强清热明目、敛疮 煅扣煅 血余炭 止血何首乌 黑豆:补肝肾、益精血 发酵 六神曲生:健脾开胃、发散炒:较少发散 麸炒:醒脾和胃 焦:增强消化黄芩酒:缓和寒性、升腾 炭:清热止血 发芽 麦芽 炒:偏温 焦:消食 地黄熟:寒转温 炭:止血 巴豆 降低毒性 制霜西瓜霜 增强清热泻火之功 黄精 酒:助其药势 蒸:刺激性消失 肉豆鼓 增强固肠止泻 人参 蒸:温 煨 木香 去油、实肠止泻 蒸法 天麻 易于切片,灭酶 提净 芒硝 去除杂质 藤黄豆腐煮:降低毒性 朱砂 降低毒性 川乌 降低毒性 其他水飞 雄黄 降低毒性 附子 降低毒性 蒸 煮潬煮法吴茱萸降低毒性方法 用量 方法 用量 麸炒-净麸炒 10-15kg 酒炙 10-20kg 蜜麸炒 10kg 醋炙 20-30kg ,最大50kg糖麸炒10kg 盐炙 2kg米炒 20kg 姜炙 10kg (生)10/3kg (干)土炒 25-30kg 蜜炙 25kg 砂炒 掩盖药物 油炙滑石粉炒 40-50kg 炒蛤粉炒30-50kg炙炮制用辅料功效、作用序号 名称 性味功效 炮制作用1 酒 甘、辛、大热,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强疗效,起矫味矫臭作用。

2 醋 酸、苦、温,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

增加溶解度,提高疗效;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散瘀、疏肝止痛作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矫臭矫味杀菌防腐。

3 蜂蜜 甘平,生则偏凉,熟则偏温,能补中润燥、解毒、缓急止痛,矫味矫臭。

起协同作用,增强润肺止咳(蜜冬花)、补脾益气作用(蜜黄芪)、缓和药性、解毒、矫味矫臭、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4 食盐水咸寒,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矫味。

改变药物性能,引药入肾,增强疗效。

5 生姜汁辛温,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解毒。

抑制药物寒凉之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等。

6 甘草汁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增溶。

7 黑豆汁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滋补肝肾;炮制作用。

增强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功效,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8 米泔水甘凉无毒。

益气,除烦止渴,解毒,清热凉血,利小便,对油脂有吸附作用;炮制作用。

吸附油脂,降低药物辛燥之性,增强补脾和中的作用。

9 胆汁 性味功效:苦大寒。

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

降低毒性,缓和燥性,增强疗效等。

10 麻油 甘微寒。

清热,润燥,生肌。

酥脆体质、降低毒性作用,增强滋补作用。

11 液体羊脂油甘温。

补虚助阳,润燥,祛风解毒。

增强补肾助阳作用。

12 稻米 甘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

增强疗效、降低刺激性和毒性。

13 麦麸 甘、淡、平,能和中益脾。

增强疗效、缓和燥性、去除不良气味、使色泽均匀,吸附油脂。

14 白矾 酸、寒,难解毒,祛痰杀虫,收敛燥湿,防腐。

降低毒性,防腐烂,增强疗效等。

15 豆腐 甘凉,能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

降毒、吸附、去除污物。

16 土 辛、温,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

增强疗效效、降低刺激性。

17 蛤粉咸寒,能清热利湿,化痰软坚。

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增效、去除药物腥气等。

18 滑石粉甘寒,能利尿,清热解暑。

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降低毒性,使药物质地酥脆,矫正不良气味。

19 固体河沙具有传热作用,使药物受热均匀,使质地坚硬的药物松脆。

降低药物的毒性,除药物的非药用部位(骨碎补、狗脊)历代本草简介代表本草专著成书年代/作者载药(味)学术价值《神农本草经》东汉末年不晚于公元2世纪365最早的药学专著;总结了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剂型选择等——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三品分类《本草经集注》 魏晋南北朝梁代公元500年左右陶弘景730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内容;补充了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合药取量,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初步确定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编写模式《新修本草》隋唐时期-公元659年苏敬等21人编撰850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我国第一部药典;开创图文对照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证类本草》 宋代(定稿于1108年前)唐慎徽1746方3000余首;图文对照,方药并收;资料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 1892 图:1100余幅,方11000余首;突出中医辨证用药特色;按自然属性分类《本草纲目拾遗》 清代-赵学敏 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最;补充、修订《本草纲目》;按自然属性分类《中华本草》当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8980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的传统医学成就;34卷,10册药性理论酸味:①能收涩、②能生津苦味:①能泄(通泄、降泄、清泄)、②能燥、③能坚(坚阴、坚厚肠胃)甘味:①能补、②能缓、③能和辛味:①能散、②能行、③能润五味作用咸味:①能软坚、②能泻下①单行:单味药治疗疾病。

②相须(需):两种性能相近的药同用,能增强其原有疗效。

③相使:两种性能有某些共性的药同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加强主药的功效。

④相畏:两药同用,一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药降低或消除。

⑤相杀:两药同用,一药能降低或消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

⑥相恶:两药同用,一药的作用能被另一药抑制或减弱。

七情⑦相反:两药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组方原则原则作用君 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臣 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 ①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 ①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其他项目内容气与味配合的原则 ①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②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

气与味配合的规律 ①气味均一;②一气二味或多味。

确定有毒无毒主要观点 ①否含毒害成分;②整体是否有毒;③用量是否适当中药功效与主治病症的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①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②针对病因辨证的功效;③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④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⑤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⑥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⑦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①对因功效;②对症功效;③对病证功效;④对现代病症功效常用的治法 ①汗法;②吐法;③下法;④和法;⑤温法;⑥清法;⑦消法;⑧补法组方变化 ①药味加减变化(佐使药的加减、臣药的加减);②药量加减变化;③剂型更换变化重要道地药材与品种各类中药一般采收原则中药主要生物碱结构类型鉴别反应苦参、山豆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双哌啶类,具有喹喏里西啶麻黄麻黄碱、伪麻黄碱有机胺类①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②铜络盐反应黄连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等异喹啉类,苄基异喹啉类①丙酮加成反应②漂白粉显色反应延胡索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异喹啉类,苄基异喹啉类防己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异喹啉类川乌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二萜类生物碱洋金花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莨菪烷类①氯化汞沉淀反应②Vitali反应③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DDL反应)天仙子莨菪碱、东莨菪碱莨菪烷类马钱子士的宁(番木鳖碱)、马钱子碱吲哚类千里光千里光碱吡咯里西啶雷公藤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中药化学各章显色反应一、生物碱(哌啶苦参氧化碱,吲哚单萜士的宁,有机胺类麻黄碱)生物碱沉淀反应类型及特点反应类型反应试剂反应特点沉淀反应碘化铋钾橘红色至黄色无定形沉淀沉淀反应碘化汞钾类白色沉淀沉淀反应碘—碘化钾红棕色沉淀沉淀反应硅钨酸试剂淡黄或灰白色沉淀沉淀反应饱和苦味酸试剂2-4-6三硝基苯酚----黄色沉淀或结晶沉淀反应雷氏铵盐(硫氰酸铬胺)红色沉淀或结晶显色反应M试剂(钒酸铵)莨菪碱及阿托品显红色显色反应Mac试剂(甲醛)吗啡显紫红色可待因显蓝色显色反应F试剂(磷钼酸)吗啡显紫色渐转棕色显色反应草酚蓝、草酚绿假阳性:蛋白质、多肽、氨基酸、鞣质等可引起假阳性。

假阴性:麻黄碱、咖啡碱、吗啡与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不能发生沉淀反应。

二、糖和苷类苷的显色反应反应类型 反应试剂 显色 意义Molish反应 浓硫酸和5%α-萘酚浓硫酸紫红色检识各种存在形式的糖和苷,鉴别苷元和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