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_______,通常用______来表示。
2.要精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用_________来测量。
3.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读数时视线要同温度计的液面________。
4.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_______、是否有风有关系。
5.我知道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液态的水降到________时就开始凝固成冰,固态的冰在________时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
7.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______变成的。
8.水蒸气在___________时会变成水。
9.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____。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____。
10.水有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我们可以用触觉来准确、可靠地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
2.体温计也可以准确的测量容器内水的温度。
()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
4.温度越高冰融化的越快。
()
5.水蒸气是一种白色的气体。
()
6.冰必须在变成液态的水后才能变成水蒸气。
()
7.小明在测量体温6分钟的时候,把体温计拿出来读数。
()
8.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蒸发。
()
9.水蒸气是一种由水变成的气体。
()
10.水可以凝固成冰,但是冰,不能再溶化成水。
()
三、选一选
1.打开暖瓶,我们会看到白气冒出,这是()
A. 暖瓶内的水飞出来
B. 暖瓶内的水蒸气造成的
2.测温度时,手拿温度计的()
A.中间
B.下端
C.上端
3.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A.温水不盖盖时,杯中得水会自动减少。
B.秋天草地上出现露珠。
4.霜是()的水。
A.液体
B.气体
C. 固体
5.下列晾干衣服的方法中,干得最快的是()
A.晾在没有太阳、有风的地方。
B.把衣服团在一起,搭在铁丝上。
C.把衣服摊开,搭在有太阳、有风的铁丝上。
四、答一答
简要回答测量水温的方法: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4、一般情况下,人体对于超过(45℃)的水温就会感觉到烫。
对低于(20℃)的水温就会感觉凉或冷。
5、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不同点:冰有固定的形状、温度低,不会流动,很坚硬,是固体。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柔软、是液体。
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能浮在水面。
6、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加热能加快蒸发。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7、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8、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9、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玻璃杯壁上就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冰中放盐后使冰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摄氏度以下的玻璃杯就直接变成了小冰晶。
10、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
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空气托不住时,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或雪水一部分渗
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直接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有的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
水就是这样以不同的形态在天空、陆地、海洋之间循环流动的。
1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12、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
诗歌鉴赏
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分析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氛围特点(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3、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二、分析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
(3)对比。
(4)白描。
修辞手法
(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