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潮 学案

观潮 学案

观潮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重点】
1、了解周密,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
/03chuzhongyuwen/jc/renjiaoban/dianzijiaocai/8nianjishang/unit6/28/zuoze.htm
2、背景资料
/question/180058282.html
3、题目解说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是作者在宋亡之后,追忆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往事之作。

此书写得详细生动,寄托着作者的故国之思。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自主学习】
1、填空:
《观潮》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

著有、、、等。

2、注音或写字:
每岁京尹.()艨()艟()shū( )尔
舸()善泅.()倍穹.()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jiù( )赁.()看幕
如lǚ( )平地鲸波万rèn(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沃:
(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
(3)人物略不相睹略:
(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
(5)珠翠罗绮溢目溢:
(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
(7)方其远处海门方:
(8)如履平地履:
4、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5、按原文填空。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理解探究】
1、第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文章第一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合作释疑】文中写观潮人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精读精练】阅读下段,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 ,”者是也。

1、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引用的诗句,并说说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2、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3、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塘大潮
的诗句吗?见/s/blog_89da55460100tlek.html
【拓展延伸】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然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