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研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反思反思使人成熟,反思催人奋进。
历史教研组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课堂中如何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得当,如何在每一堂课中有所收获,如何在学校进行的教师课堂行为反思中不断探讨和完善,在发挥个人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注重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在教学、教育上有很大的提升,进一步的落实和发扬了新课程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求同存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更是一门创新的艺术。
在教研组的课程讨论中,历史教研组既尊重每个老师的教学特点,又注重吸取别人的优点。
这样的情况不仅是表现在观摩课这样的课程中,也表现在平时课程的讨论中。
尤其是在07年和08年的初三观摩课,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反思,特意将观摩课题选成同一课题——《美国的独立》,在07年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反思。
07年在设计《美国的独立》时,虽然也是全备课组讨论的结果,但存在的一些问题显露出来,尤其是如何处理教材是难点,是一堂完整的课堂内容还是一堂整合的课堂,为这次上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因此我们备课组提出了不做统一要求,按教师各自的设计来进行,再看效果。
这次初三观摩课在上届已有的问题基础上,收获颇多,表现突出,各具特点,现总结如下:邓超1、本课内容多,头绪复杂。
在设计中注重学生人文主义的培养,注重知识的落实:2、注重对《独立宣言》内容的讲解,在知识的传授中把它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得,既通俗易懂,又深入浅出;同时打破了教材,达到了知识的深化;3、华盛顿是本课的重点,对他的评价是本课的一个总结;4、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上,有张有弛;使独立战争的原因、《独立宣言》等重要内容彰显;5、不足:对于时间的把握上仍显不足。
对于邓老师对本课的认识和反思,组上老师认为是很中肯的,尤其是邓老师在处理《独立宣言》时,力求站在更高的高度,让学生理解一份文件对于美国独立的意义,对于西方世界的意义甚至是对于整个世界的意义。
邓老师对这个知识点的处理,充分的展示邓老师在理性的机智,对于事物的洞察能力,而这正是学生需要的。
其实,对于历史这样的学科,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外,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达到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人文学科教育最高的境界。
这一点让大家经过反思、总结都有收获,也指导自己要多读书,多思考。
黄秀琼教学思路【美国独立战争】一课知识点多,学生对教学内容较为生疏,但又是考试重点篇目.因此,在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要切合中考考点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站在北美人民的角度思考北美人民所思所想,找到这一切做法的合理性,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同时让学生通过<<独立宣言>>内容<<1787年宪法>>以及建国后华盛顿完善民主的措施的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到美国强大的根源在于从一开始就注重建立健全民主与法制.让学生学有所得.。
教学反思本堂课基本上按照我的设计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教学中不应该一味去追求教学的完整性,拘泥于大纲要求,而应该依据内容的深难度,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进行大胆的取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节奏太快而留给学生的空间太少,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对于黄老师对本节知识的处理,我们最深的感受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很好的整合、处理知识,让学生能置身在历史中,这种情景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可以很快很好的进入到教学的环节,而且教学效果的操控性很好。
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黄老师的课过于依赖教材,对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要进一步深化。
刘红1、在备课阶段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包括钻研课标,教材,教参和其他资料,其次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然后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点,写出教案。
最后根据教案进行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件制作完整,精致,所选材料紧密结合教材,有力的配合了教学。
2、由视频美国印象导入,起到创设情景的作用,并牢牢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一开始上课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关于留学的问题的两则材料,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把历史学习和学生的前途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本课学习。
导入的部分的这两个设计非常新颖和有效,突破了传统的导入方法。
3在讲授新课的部分。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方法多余,学生活动设计合理,课件运用得当。
4、重点突破:本课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独立宣言》,一个是华盛顿。
对于《独立宣言》,我选择了一段约1分钟的视频介绍《独立宣言》的制定,内容和意义,用时少而效果好。
然后把独立宣言的内容作为材料题带领学生分析。
为了强调《独立宣言》对后世的影响,特意选择了亚伯拉罕·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和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我有一个梦想》两个材料。
在后面的练习里设计了一道关于《独立宣言》的材料题。
关于华盛顿,选择了一段华盛顿的视频给学生直观的印象,然后由学生来归纳华盛顿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通过今年的中考题老兵的话,讲解该问题以及类似问题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最后在练习设计华盛顿的问答题加以复习,并加深对华盛顿的贡献的印象。
5、本课设计构思巧妙,很多地方突破了通常的处理方法,具有一定新意。
环节设置完善,详略得当,时间安排合理。
在新课结束时有巩固练习的环节,有历史感悟的环节,最后还有参观华盛顿建筑的环节。
本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完整,全面,精致,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
而且不是为使用课件而使用课件,课件与本课的教学紧密结合,对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巩固训练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对多媒体课件的充分使用,使本课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很大,对学生的知识面有很大拓展,同时又生动形象,始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这节课的课堂效率。
对于刘老师的课,大家一直觉得她能很好的处理教材,对于知识的准确性、对于知识重点难点的处理都有独到的地方;当然如果在教学中能更有激情课会更加的精彩。
杨薛红[课题说明]本课课题选自川教版历史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中的第3课,适用于初中三年级。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1、美国独立运动,是以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进行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双重性。
从民族解放运动的角度看,美国是美洲第一个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国家。
从资产阶级革命的角度看,它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等都属于早期大革命时代,把它放到当时的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可以加深学生理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旧秩序的冲击。
2、世界历史是由国别史构成的,美国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本课的学习,是学习美国史及学好世界史的基础。
3、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发展中美友好关系对中国至关重要,而中美关系的走向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局势。
熟悉美国的历史,读懂美国人的内心,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了解目前我国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把握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美国自建国到现在不过20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而有着上下5000年文明的中国,却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差距甚大。
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看待中美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并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和中华民族在21世纪和平崛起的坚强意志,历史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二)、教学目标:1、知识: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结束的时间和标志,美国独立时间和标志;知道大陆军总司令、独立战争的转折性战役、1787年宪法、第一届美国总统及其对美国的主要贡献;了解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独立宣言》起草人、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理解《独立宣言》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历史文献。
2、能力:培养学生历史想像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能力;创新能力。
3、德育:让学生感受北美人民反英斗争的艰巨性和进步性;培养学生宽容、坚毅、诚信等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对华盛顿的评价。
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对华盛顿的评价。
二、说教法讲解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三、说设计本课题在去年的初三观摩课中备课组曾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主要是以初三常规课方式展示,没有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原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师组织准备挂图之类的教具来完成。
由于本课的容量很大,而且都是提前上课,尤其是在没有讲解新航路的开辟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就讲此课,将会面临很多问题。
在去年的设计过程中是作为一堂完整的课来设计,可将华盛顿的评价放在讨论或者后一课来完成,结果都几乎将华盛顿留在了下一课时。
今年在讨论的时候,我们设计的重点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过手,掌握重点知识,因此也多次考虑本课的大容量,故允许仍保留去年的做法,自己设计如何处理大容量。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置情境,问题探究)展示美国国旗,请学生观看后回答:A、旗上十三道条纹,五十颗五角星含义分别是什么?B、旗上红色、白色、蓝色分别象征着什么?启发学生结合星条旗展开想象,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13道宽条象征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50个五角星象征美国现在的50个州,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象征纯结,蓝色象征警惕、坚忍不拔和正义。
以此为起点教师导入新课。
并将列宁的话作为导言:“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二)、讲授新课设计问题:1、17-18世纪英国在北美先后建立了多少殖民地?2、北美人民为什么会发动反对英国的斗争?一、、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1)、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的殖民扩张图》;北美殖民地三种经济类型200多年前,北美大陆还是英国的殖民地。
从1607——1733年,他们先后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
结合地图,找出13块殖民地。
在这一过程中,大量欧洲移民来到这里。
这些移民主要是英国人,也有德意志人、荷兰人、法国人、犹太人等。
还有大批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奴隶。
同学们看图,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战前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大致上分为哪三种经济类型。
(指图)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中部盛产粮食,南部盛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种植园主大量使用黑人奴隶做劳动力,生产的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主要供应欧洲市场,因此南部经济是建立在奴隶制剥削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经济。
所以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主流是资本主义经济。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各地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因而逐渐出现了统一的市场。
英语逐渐成为统一的语言,共同的语言产生了共同的文化。
在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语言,统一的文化的基础上,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使他们渴望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发展本民族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