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市政施管-6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市政施管-6市西城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10年7月10日目录第一章主要施工方法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工程质量标准要求四、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五、工期及施工安排六、机械设备、劳动力安排计划七、主要工程量第二节主要施工方法一、准备工作二、测量放样三、路基土方工程四、特殊路基处理五、排水工程施工六、道路工程七、交通标志、标线施工八、桥梁工程九、路灯照明工程十、交通信号灯工程第二章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及劳动力安排计划一、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及进场计划二、劳动力安排计划第三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一节现场管理机构的设置一、主要岗位设置及工作职责二、项目管理机构的设置第二节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四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一、安全机构的设置二、制定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四、精心组织施工,优化生产环境第五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六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一、建立健全施工组织领导机构二、认真执行工程建设程序三、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第七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临时用地表一、工程对、对外交通二、水、电布置三、施工辅助设施及生活办公设施第一章主要施工方法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市西城道路工程位于市城西,为城市主干道。
道路成南北走向,北起铁山路,南至宝城西路,沥青砼道路,设计全长1864.988M。
道路红线宽度为50.0m,具体分配为:B=4.0m(人行道)+5.0m(非机动车道)+4.0m(绿化带)+12.0m(机动车道)+12.0m(机动车道)+4.0m(绿化带)+5.0m(非机动车道)+4.0m(人行道)=50.0m,本工程主要设计概况如下:1、道路工程西城路为城市主干道,道路呈南北走向。
属丘陵及岗间洼地地貌单元。
场地地形高低起伏,地表多为荒山,少量农田,场地地面现黄海高程为32.2m—65.40m不等,道路起点位于铁山路交叉口,向南依次在0+295.752与公园西路相交,0+548.340与墩山路相交,1+072.687与日新西路相交,1+468.704与宝日路相交,1+864.988与宝城西路相交。
本工程的主要路面结构:路面设计标准轴载快车道BZZ-100KN,慢车道BZZ-60KN。
设计年限15年,设计车速60KM/H.本设计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a.机动车道路面结构:4CM厚AC-13(F)岩沥青改性沥青砼+黏层油(0.3~0.6升/平方米)+5CM厚AC-20(C)岩沥青改性沥青砼+黏层油(0.3~0.6升/平方米)+7CM厚AC-25(F)沥青砼+聚酯玻纤网+黏层油(0.3~0.6升/平方米)+透层油(0.7~1.5升/平方米)+36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层填筑)+40CM 厚级配碎石垫层。
机动车道路面沥青等级为A级沥青,沥青标号采用AH-70。
b.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5CM厚AC-16(F)岩沥青改性沥青砼+黏层油(0.3~0.6升/平方米)+7CM厚AC-20(C)岩沥青改性沥青砼+黏层油(0.3~0.6升/平方米)+聚酯玻纤网+黏层油(0.3~0.6升/平方米)+透层油(0.7~1.5升/平方米)+20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0CM厚级配垫层。
c.人行道结构:面层采用200×100×20荷兰砖;2CM厚1:3水泥砂浆座浆铺砌;基层为20CM厚C10素砼;10CM厚级配碎石垫层。
d.道路平石尺寸为80*30*8CM,为C30砼预制块;立石尺寸80*30*12CM。
2、排水工程该工程分为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工程。
2.1雨水管道工程道路路面排水为机动车道路面上设雨水口,收集雨水后,排入河流。
雨水管道均采用I级钢筋混凝土管,平口连接,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120度砼基础做法见国标图集95S516-5,检查井采用国标¢1000、¢1250、¢1500圆形检查井,分沉泥和流槽两种,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单箅雨水口,钢纤维材料井盖,规格400X600mm.3.2污水管道工程该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管道系统,与城市排水系统一致。
污水管道分别为Ф400、Ф500采用硬聚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承插式柔性接口,管道基础采用砂、碎石垫层基础。
Ф600、Ф800的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
4、管线工程管线工程为电力、合建、电信、燃气、交通、路灯等管线,均采用埋地敷设。
全路段弱电综合管沟均采用加装Ф110碳素波纹管敷设,在交叉口附近敷设过路保护套管。
全路段路灯电缆沿绿化隔离带采用加装2XФ110碳素波纹管敷设,其最小埋深不低于0.7米。
路段上每隔100-120米设置消火栓一只,布置在距人行道侧石0.6米。
5、交通工程全路段设置路名牌、交通标志牌、交通设备及路面标线。
标志牌支架采用立柱式。
二、编制依据(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CJJ44-91);(2)《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JTJ034-2000);(4)《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97);(5)《市政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6)《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7)《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JTJ/T006-98);(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1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JTJ/T019-98);(11)《公路养护技术规》(JTJ073-96);(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13)《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J/T060);(14)《土工布接头/接缝抗裂强度的测定》(GB/T16989);(15)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CJJ 2-2008)(19)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
三、工程质量标准要求本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
四、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根据施工现场实际勘测绘制出一幅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五、工期及施工安排本工程建设工期为180日历天。
由于土地未交付,前期已经耽误了一些天数,后期考虑到沥青路面施工温度,拟计划开工日期为2010年7月15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0年11月20日。
我部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先沿着道路左侧慢车道和人行道位置修筑一条施工便道,我标段含两座桥梁,桩号为K0+640及K1+354,以桥为分界点将全路段分为3个施工区,根据各工区的工程量情况调配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平行施工。
(附分段施工安排计划表)具体施工安排为:清表、清淤: 2010年7月15日~2010年8月15日土方填筑: 2010年7月15日~2010年9月15日雨水、污水埋设:2010年8月5日~2010年9月10日桥梁工程: 2010年7月20日~2010年11月5日级配碎石底基层:2010年9月1日~2010年9月30日水稳碎石基层: 2010年10月1日~2010年10月20日机动车道沥青: 2010年10月20日~2010年11月5日非机动车道沥青:2010年11月6~2010年11月20具体施工总进度计划详见附图。
六、主要工程量本标段的主要工程量见下表:第二节主要施工方法一、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我公司对本工程十分重视,选派经验丰富、有知识、有业务水平、会管理、善经营的人任项目经理,选派有技术、有经验、有能力、责任心强的工程管理人员组成西城路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成本及安全生产等方面全面进行统筹、控制,对本工程从原材料控制开始到工程质量检验完成以及工程保修为止的全过程控制。
2、技术准备工程开工前,我部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设计施工图,对本设计进行会审,分工序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并根据合同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的规程规,按“保质保量保工期”的基本原则编制确实可行的中短期进度计划。
施工技术人员在查对图纸文件资料和技术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根据有关程序提出修改意见上报监理、业主部门,做好记录,为施工做好准备。
技术负责人组织测量人员对甲方提供的交桩点进行复测,并与邻近已建工程(日新西路)进行对照、进行分析、形成书面材料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3、生产准备派专人积极配合办理施工许可证和质量、安全委托手续等前期手续;组织开工前所需的劳力、材料、机械等资源进场,进行临时供水管路敷设、临时供电线路架设、临时生产生活设施搭设、场外交通道路修整等前期工作的施工,尽早形成开工条件;立即着手进行水泥、砂、碎石等原材料的品质复检,砂浆、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沥青配合比等的试验工作,保证及时提供试验资料。
二、测量放样1、基本方法本工程所用的测量仪器主要有全站仪和水准仪,经检测单位检定合格后投入工程使用,6月30日我部邀请设计人员进行现场测量交底,认清实地导线点、水准点,逐桩坐标位置,做好桩位记录,采取措施妥善保护,避免施工中受到破坏。
2、施工测量2.1路基开工前我部已完成了施工测量工作,其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和补测、增设水准点等。
2.2导线复测2.2.1、当原测的中线主要控制桩由导线控制时,必须根据设计资料认真做好导线复测工作。
2.2.2、导线复测的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
2.2.3、我标段设计部门实际交了3个导线点,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我部已进行了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互相通视。
2.2.4、导线起讫点应与设计单位测定结果比较,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2.3中线复测2.3.1、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
2.3.2、恢复中线时应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
2.4校对及增设水准基点2.4.1、我标段设计部门实际交了3个水准点,使用设计单位设置的水准点前我部技术人员进行了仔细校核,并与其他路段水准点进行了闭合。
2.4.2、拟用的永久水准点与设计水准点一致。
2.4.3、沿线每隔一定距离(以便利施工为原则)设临时水准点一个。
临时水准点位置,设在坚实、不下沉、不碰动的地物上或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
也有设置于外加保护的深埋木桩或混凝土桩上,全部做出明显标志。
2.5、路基放样2.5.1、路基施工前,我部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等的具体位置桩。
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大于20m,桩上标明桩号与路中心填挖高。
2.5.2、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每挖填5m就复测中线桩,测定其标高及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大小。